微博代言的法律責任
❶ 廣告代言有什麼法律責任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先行賠償。
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1)微博代言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八條廣告代言人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應當依據事實,符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並不得為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不得利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
對在虛假廣告中作推薦、證明受到行政處罰未滿三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利用其作為廣告代言人。
❷ 微博發布虛假信息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關鍵看信息內容的類別,是否被人看到,是否引起嚴重後果。
1)如果只是說自己生病了,最多就引起朋友關心,不用承擔責任。
2)如果造謠侵犯了他人權益,侮辱了他人,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可以可能被他人提起民事訴訟。
3)如果其他造謠,引起嚴重後果,可能被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❸ 在新浪微博上替人發布曝光信息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如果不合法的話,當然要承擔相應責任的。
❹ 代言人法律責任
目前的法律來講,除非代言產品涉及犯罪或他們明知應知代言產品有問題,否則不承擔什麼法律上的責任。
❺ 廣告代言人法律責任有哪些
廣告代言人的行政責任:
一是不得推薦、證明醫療、葯品、醫療器械廣內告容;二是不得推薦、證明保健食品廣告;三是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得做廣告代言;四是對未使用的商品或未接受過的服務不得代言;五是不得明知或應知廣告虛假仍作推薦或證明。
代言人如果違反上述規定,將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的行政處罰。曾在虛假廣告中作推薦、證明受到行政處罰的,三年內禁止代言。
廣告代言人的民事責任:
新《廣告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其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或者作推薦、證明的,應當與廣告主承擔連帶責任。
廣告代言人的刑事責任:
如果廣告代言人與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共同實施虛假廣告發布行為,造成危害後果,且達到《刑法》追訴標准,也可能成為虛假廣告發布罪的共犯。
❻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❼ 明星代言虛假廣告會受到什麼處罰
9月9日,央視網快看針對明星代言虛假廣告問題邀請有關法律專家進行分析,岳屾山律師表示,根據我國《廣告法》相關規定:
一、廣告代言人不得推薦沒有使用過的商品;
二、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廣告代言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三、前款規定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廣告代言人,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作推薦、證明的,也應當承擔連帶責任,並且受到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兩倍以下的罰款;三年之內不能夠再代言廣告。
李維嘉代言風波:
9月8日,多位網友爆料,稱李維嘉代言的一家茶飲公司跑路,導致加盟商受騙,多人赴湖南台維權。
記者通過查詢發現,李維嘉代言的《快樂方程式》茶飲品牌的實際經營方為廣州新銳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20年8月14日在廣州市白雲區注冊登記,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持股人周某的電話目前關機,該公司已經被標注了「失信人」、「經營異常」的狀態。而在2021年7月23日,該公司已被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法院列為了限制高消費企業。
9日下午,@李維嘉微博發文回應代言品牌被維權爭議,其本人與廣州和成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平面形象大使合約書》,擔任「快樂方程式」奶茶產品形象大使,合作期限自2020年9月1日起至2021年8月31日止。
他關注到網路上關於自己代言「快樂方程式」品牌的相關輿情,也從5月份開始一直在積極協調、處理此事,並對因此事佔用公共資源表示深深的歉意,並呼籲各位加盟商通過合法渠道和手段表達合理訴求。
以上內容參考 北晚新視覺-明星代言虛假廣告三年之內不得再代言!律師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