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幼兒園傷害事故法律知識ppt

幼兒園傷害事故法律知識ppt

發布時間: 2022-01-25 20:59:39

① 幼兒園處理幼兒傷害事故的法律依據

處理幼兒傷害事故的法律依據

(1)"過錯責任原則"是確定幼兒園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0條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這為過錯導致的幼兒人身傷害事故的處理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因此,過錯責任原則是作為認定幼兒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

過錯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即
"有過失就有責任","無過失即無責任"。因此,有無過錯是確定幼兒園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如果傷害事故發生,幼兒園存在過錯,將根據幼兒園自身過錯的大小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2)監護人承擔 "無過錯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無論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必須依照法律的特別規定承擔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133條之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由此可見,監護人承擔的民事責任是一種

"無過錯責任"。也就是說,只要你的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無論監護人有無過錯,是否盡到了監護責任,都應承擔民事責任。雖然這種責任會因為監護人盡到了責任而減輕,但決不能免除責任。因此,在幼兒園幼兒由於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損害或被他人損害時,應由雙方監護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幼兒園有過錯時才承擔責任。

3.幼兒園教師及相關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有無故意或過失行為,是確定幼兒園有無過錯的依據。

幼兒園幼兒傷害事故基本分為兩類,一是責任事故。即違反規章制度造成的事故,瀆職造成的事故。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造成的事故,幼兒園發生此類事故無疑是要承擔責任的。另一類是意外事故,即責任事故以外的事故。是不能避兔的,不能克服的,不能預見的,它具有客觀性,不能被人所把握和控制。此類幼兒傷害事故幼兒園將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教師在履行職責過程申,能夠預見幼兒某些行為存在危險卻沒有及時糾正或引導,導致幼兒傷害事故的發生,那麼將根據教師自身過錯的大小由幼兒園來承擔民事責任。

② 幼兒園處理幼兒傷害事故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家長作為幼兒的監護人,其監護職責未經法律程序不能解除,無論孩子在家還是在幼兒園、學校,家長都必須履行其監護責任。
幼兒園不是在園孩子的監護人,在沒有依法接受委託的前提下,也不能承擔監護職責。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幼兒園發生的幼兒傷害事故,應當根據幼兒為完全無行為能力人的特點,參照本辦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0條、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③ 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的防範與應對

《自我保護》鏈接:

提取碼:nktd

近年來,幼兒意外事故時有發生,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由於幼兒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常識所造成的。因此,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就尤為重要。

④ 學生傷害事故的有關法律知識有哪些

目前我國立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學術界的認識也存在著分歧。從教育部制定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第二條可知,《辦法》所稱的學生傷害事故是指:「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為了比較准確地把握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界定學生傷害事故的范圍,有必要對學生傷害事故的構成要件作以下分析。
筆者認為,學生傷害事故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幾個要件。
其一,事故的一方當事人須是學生。這里的「學生」,指的是在國家或社會力量舉辦的全日制學校,包括在中小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中全日制就讀的受教育者,以及在各類幼兒園、其他教育機構的其他受教育者。有的學者將幼兒園中的幼兒、其他教育機構的學生及其他受教育者排除在外,認為發生在這些受害主體身上的傷害事故不屬於學生傷害事故。筆者認為,這種認識過於狹窄,不利於司法機關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並且這種理解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的規定相矛盾。
《解釋》第七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顯然,《解釋》將在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列入了學生傷害事故中的「學生」的范圍之內,並且《解釋》中涉及到的三種情況下發生的傷害事故中必有一方主體是學生。

⑤ 幼兒園安全事故責任怎麼劃分,處理的相關法律條款

請您說明具體案情,因為具體情況須具體分析。以下是兩條法條,希望對您有幫版助權。
《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本條款專門針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通過設定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過錯推定原則,將舉證責任附加給幼兒園等教育機構。
《侵權責任法》第3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該法針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依然保持「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民事侵權領域最基本的歸責原則,其實質是按照過錯承擔侵權責任。

⑥ 幼兒在幼兒園發生意外傷害時如何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第二十四條規定,學校對未成年學生在校內或者本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發生人身傷害事故的,應當及時救護,妥善處理,並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6)幼兒園傷害事故法律知識ppt擴展閱讀

下列情形下發生的造成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學校行為並無不當的,不承擔事故責任;事故責任應當按有關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認定:

(一)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二)在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發生的;

(三)在放學後、節假日或者假期等學校工作時間以外,學生自行滯留學校或者自行到校發生的;

(四)其他在學校管理職責范圍外發生的。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

(一)地震、雷擊、台風、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來自學校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侵害造成的;

(三)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於知道的;

(四)學生自殺、自傷的;

(五)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⑦ 教案關於幼兒園意外事故處理的法律研究

一、幼兒發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幼兒運動機能不完善
自幼兒學會獨自走路時起,意外傷害事故便相伴而生。1歲時,幼兒學會了走路,但動作生硬、笨拙,頭占身體的比例大而且重,常使幼兒摔倒。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動作能力的提高,幼兒受傷的部位擴展到了四肢。2~3歲的幼兒已行走自如,但跑步卻不熟練,緩慢的反應速度,較差的平衡能力,較小的注意范圍,常使幼兒在跌跌撞撞的小跑中摔傷身體。
(二)幼兒對危險因素缺乏認識
幼兒認識水平較低,缺乏對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判斷,更不會推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經常由茫然無知的行為引來意外傷害事故。如幼兒突然從蹺蹺板上跳下;揮舞木棍玩耍時,絲毫不考慮會對別人有什麼危害等。
(三)幼兒好奇、好動、活潑、易沖動的特點
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活潑好動,有時還會情緒激動和沖動,這些都有可能使他們忽略了周圍的環境因素,喪失了理智和判斷能力,從而出現各種事故。如想看看窗檯上的東西或窗處的情景,於是就站在小椅子上不慎摔倒;當垮他人爭搶玩具時,拿起玩具向他人頭上扔去或去推他人等。
(四)集體環境中,幼兒人數較多、教師人數較少,也容易引起事故的發生保育者人數不足、師生距離比較遠的情況下,意外事故發生頻率會提高。
二、幼兒常見意外事故的簡單處理
(一)小外傷
1.扎刺的處理
先將傷口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洗,然後,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順著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來,不應有殘留,並擠出淤血,隨後再用酒精消毒傷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難以拔除,應送醫院處理。
2.跌倒蹭破皮膚的處理
蹭破皮膚後應先觀察幼兒傷口的深淺,若傷口較淺僅僅蹭破了表皮,只需將傷口處的泥沙清理干凈即可。如果傷口較深有出血,應該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潔傷l3,並用酒精消毒傷口,處理後無需包紮。若傷勢較嚴重,需去醫院治療。
3.擠傷的處理
若無破損,可用水沖洗,進行冷敷,以便減輕痛苦;疼痛難忍時,可將受傷的手指高舉過心臟,緩解痛苦。若有出血,應消毒、包紮、冷敷。若指甲掀開或脫落,應立即去醫院。
4.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劃傷與切傷的處理
用干凈的紗布按壓傷口止血,止血後,在傷口周圍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紗布,用綳帶包紮。如果是玻璃器皿扎傷,應先用清水清理傷口,用鑷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後進行包紮。
(二)異物入體
1.眼內異物
幼兒眼異物最為多見的是小沙粒、小飛蟲等入眼。異物入眼後,可粘在瞼結膜的表面,進入瞼結膜囊內,也有的則嵌在角膜上。對於不同的情況,應採用不同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是:讓幼兒輕輕閉上眼睛,切不可揉搓眼睛,以免損傷角膜。教師清潔雙手後,方可為幼兒處理。沙粒粘在眼結膜表面時,可用干凈柔軟的手絹或棉簽,輕輕拭去。若嵌入眼瞼結膜囊內,則需要翻開眼皮方能拭去。
2.氣管異物
氣管、支氣管異物多見於5歲以下的幼兒,幼兒口含食物或小物件,哭鬧、嬉笑時最易發生氣管異物。幼兒氣管有異物時,會出現嗆咳、吸氣性呼吸困難、憋氣、面色青紫等現象,此時情況緊急,應立即加以處理。若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幼兒身上,可將其倒提起來,拍背。若發生在年齡較大的幼兒身上,可讓其趴卧在成人腿上,頭部向下傾斜,成人輕拍其後背,或成人站在患者身後,用兩手緊抱幼兒腹部,迅速有力地向上勒擠。若仍不能取出,應立即送往醫院處理。
3.外耳道異物
外耳道異物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生物異物,如幼兒玩耍時塞入的小石塊、紐扣、豆類等;另一種是生物異物,如小昆蟲等。幼兒外耳道異物屬非生物異物和水時,可用傾斜頭、單腿跳躍的動作,將物品跳出。若無效,應上醫院處理。切不可用小棍捅、用鑷子夾,否則易損傷幼兒外耳道及鼓膜。若外耳道異物為小昆蟲,可用強光接近幼兒的外耳道,或吹入香煙的煙霧將小蟲引出來。若不見效,應立即上醫院。
4.咽部異物
咽部異物以魚刺、骨頭渣、瓜子殼、棗核等較為多見。咽部異物最好用鑷子取出,切不可採用大口吞飯的方法,否則會使異物越扎越深,出現危險。若無法取出,應立即上醫院處理。
5.鼻腔異物
幼兒處於好奇,常把豆子、小珠子、紐扣、橡皮等較小的物品塞入鼻中,這不僅會影響呼吸,還會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氣管異物。因此教師應仔細觀察,及時取出異物。具體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氣,用手堵住無異物的一側鼻子,用力擤鼻,異物即可排除。若異物未取出,切不可擅自用鑷子夾取圓形異物,否則會將異物捅向鼻子深處,甚至落入氣管,危及生命。發現鼻腔異物應馬上去醫院處理。
(三)驚厥(抽風)
幼兒驚厥的表現通常是突然發作,意識喪失,頭向後仰,眼球凝視,呼吸細弱且不規則,口唇青紫,四肢和單側或雙側面部抽動,持續的時間可由1~2分鍾到十幾分鍾甚至幾十分鍾不等。幼兒驚厥後,成人千萬不可驚惶失措,不可大聲呼叫或用力搖晃、拍打幼兒。對此,應採取以下措施:

熱點內容
2018年司法考試主觀題分數線 發布:2025-09-08 10:13:59 瀏覽:209
天等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8 10:04:20 瀏覽:790
2014年深圳交通處罰條例 發布:2025-09-08 10:03:33 瀏覽:961
汕頭市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5-09-08 10:02:46 瀏覽:261
法律顧問工作情況評分表 發布:2025-09-08 10:01:46 瀏覽:649
點燈刑法 發布:2025-09-08 09:35:21 瀏覽:492
國際法律顧問師 發布:2025-09-08 09:03:38 瀏覽:735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 發布:2025-09-08 08:39:53 瀏覽:488
法治黑板報圖片 發布:2025-09-08 08:39:45 瀏覽:763
依法治鎮工作計劃 發布:2025-09-08 08:29:53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