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建築工程法律責任的特點

建築工程法律責任的特點

發布時間: 2022-02-17 00:15:00

⑴ 建設工程合同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建設工程合同的法律特徵
1、建設工程合同是以完成特定不動產的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與承攬合同一樣,在性質上屬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務為目的的合同,但其工作任務是工程建設,不是一般的動產承攬,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工作物是建設工程項目,包括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和施工成果。這也是我國建設工程合同不同於承攬合同的主要特徵。從這方面而言,也可以說建設工程合同就是以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或施工為內容的承攬合同。從雙方權利義務的內容來看,承包人主要提供的是專業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及施工等勞務,而不同於買賣合同出賣人的轉移特定標的物的所有權,這也是承攬合同與買賣合同的主要區別。2、在建設工程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各環節,均體現了國家較強的干預。
在中國,大量的建設工程的投資主體是國家或國有資本,而且建設工程項目一經投入使用,通常會對公共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國家對建設工程合同實施了較為嚴格的干預。體現在立法上,就是除合同法外還有大量的單行法律和法規,如《建築法》、《城市規劃法》、《招標投標法》及大量的行政法規和規章,對建設工程合同的訂立和履行諸環節進行規制。具體來說,立法對建設工程合同的干預體現在以下諸方面。
①對締約主體的限制在中國,自然人基本上被排除在建設工程合同承包人的主體之外,只有具備法定資質的單位才能成為建設工程合同的承包主體
②對合同的履行有一系列的強制性標准建設工程的質量動輒涉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對其質量進行監控顯得非常重要。
③合同責任的法定性。
2、承包方式
其一,總承包合同與分承包合同。
這種承包方式適用於發包人將建設工程任務總體承包給一個總承包人的場合。總承包,又稱為「交鑰匙承包」,亦即發包人將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工程建設的全部任務一並發包給一個具備相應的總承包資質條件的承包人。總承包合同是發包人與總承包人簽訂的由承包人負責工程的全部建設工作的合同。分承包合同是指總承包人就工程的勘察、設計、建築安裝任務分別於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的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
在這種承包方式中,發包人僅直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發生債權債務關系。發包人應當依合同的約定向總承包人提供必要的技術文件、資料和其他工作條件,總承包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按期保質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設工作。總承包人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分包合同,相互間發生直接的關系,總承包人就工程建設全過程向發包人負責,須對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發包人承擔責任。總承包人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簽訂合同時應徵得發包人的同意。分承包合同的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向總承包人負責,並於總承包人一同向發包人負連帶責任。
其二,承包合同與分包合同。
承包合同,又稱單任務承包合同,是指發包人將建設工程中的勘察、設計、施工等不同的工作任務分別發包給某一勘察、設計人、施工人,並與其簽訂相應的承包合同。承包人就其承包的工程建設中的勘察、設計、建築、安裝工作的完成向發包人負責。發包人與承包人訂立單項任務承包合同時,不得將應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分包合同則是由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究其承包的工程建設任務部分的完成與第三人簽訂的合同,這里的第三人亦即分承包人。
在這種承包方式中,各個承包勘察、設計、施工工作任務的承包合同完全是獨立的,各個承包人之間不發生聯系。而承包合同與分包合同雖是兩個合同,合同的當事人不一致,但兩個合同的承包標的有聯系,即分包合同的承包標的是承包合同承包標的的一部分,所以承包人訂立分包合同時,也應經發包人同意。發包人與承包人、分包人之間形成一個復雜的聯系體系。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不僅應向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負責,而且與承包人一同向發包人負連帶責任。
按照法律規定,無論是總承包人還是單項任務的承包人,在與第三人訂立分包合同,將其承包的工程建設任務的、部分交由第三人完成時,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只能將部分工程分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人,不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不能成為分包人;
第二,須經發包人同意,分承包合同應無效;
第三,分包的標的不是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對於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不得有分承包人完成。
《合同法》明確規定,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望對您有幫助

⑵ 建築工程法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是有哪些條件構成

建設工程法律責任復的一般構成要件製法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由以下四個條件構成,它們之間互為聯系、互為作用缺一不可.
1.有損害事實發生,違法行為對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造成了侵害。
● 具有客觀性,即已經存在,沒有存在損害事實,則不構成法律責任.
● 損害事實不同於損害結果.損害結果是違法行為對行為指向的對象所造成的實際損害.
2.存在違法行為。。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損害事實是該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必然結果,該違法行為是引起損害事實的原因.
4.違法者主觀上有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⑶ 建設工程法律關系的特徵

1、建設工程合同是以完成特定不動產的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合同。

2、在建設工版程合同權的訂立和履行各環節,均體現了國家較強的干預。
在中國,大量的建設工程的投資主體是國家或國有資本,而且建設工程項目一經投入使用,通常會對公共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國家對建設工程合同實施了較為嚴格的干預。具體來說,立法對建設工程合同的干預體現在以下諸方面。
①對締約主體的限制在中國,自然人基本上被排除在建設工程合同承包人的主體之外,只有具備法定資質的單位才能成為建設工程合同的承包主體。
②對合同的履行有一系列的強制性標准建設工程的質量動輒涉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對其質量進行監控顯得非常重要。
③合同責任的法定性。

⑷ 工程建設法律責任的種類及其主要責任

工程建設法律責任的種類及其主要的責任就是對自己的工程要保質保量的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以保障建設的安全性

⑸ 建設法規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建設法規基本特徵:

1、科學性:建設技術法規的制定來自大量的科學論證與工程實踐檢驗,是建設業執業人員普遍遵守的科學規范。

2、標准性:所規定的內容是人們普遍接受的技術標准,包括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專業標准和地方標准及企業標准,所採用的術語、符號、代號、方法是規范統一的。

3、系統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作為一個工程項目,從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法規相互銜接、相互制約。

4、穩定性:作為法律,一方面體現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另一方面建設技術法規作為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總結,又是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統一規范。

(5)建築工程法律責任的特點擴展閱讀

建築法規的作用:

1、維護建築市場秩序

與建築行業相關的法規頒布之後,建設行政主管單位對建築行業的監管得以加強。比如《招標投標法》頒布之後,我國的建築招標、投標活動開始步入正軌,相關活動更加公平。

從此,招標、投標的展開,讓建築行業的交易帶有競爭性質,某種程度_上減少了通過賄賂等行為得到土地的現象。工程預算也更加合理,法律法規也讓建築的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2、對建築活動起到規范、指導作用

人在社會中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准則下進行,建築活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活動的各個環節也需要法律的約束。《建築法》等相關建築法律法規的出台,讓建築行業的發展面臨全新的局面,從禁止、授權、強制等角度對建築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

⑹ 建設工程合同法律特徵有哪些

1、建設工程合同是以完成特定不動產的工程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合同。
建設工程合同與承攬合同一樣,在性質上屬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務為目的的合同,但其工作任務是工程建設,不是一般的動產承攬,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工作物是建設工程項目,包括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和施工成果。這也是我國建設工程合同不同於承攬合同的主要特徵。從這方面而言,也可以說建設工程合同就是以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或施工為內容的承攬合同。從雙方權利義務的內容來看,承包人主要提供的是專業的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及施工等勞務,而不同於買賣合同出賣人的轉移特定標的物的所有權,這也是承攬合同與買賣合同的主要區別。2、在建設工程合同的訂立和履行各環節,均體現了國家較強的干預。
在中國,大量的建設工程的投資主體是國家或國有資本,而且建設工程項目一經投入使用,通常會對公共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國家對建設工程合同實施了較為嚴格的干預。體現在立法上,就是除合同法外還有大量的單行法律和法規,如《建築法》、《城市規劃法》、《招標投標法》及大量的行政法規和規章,對建設工程合同的訂立和履行諸環節進行規制。具體來說,立法對建設工程合同的干預體現在以下諸方面。
①對締約主體的限制在中國,自然人基本上被排除在建設工程合同承包人的主體之外,只有具備法定資質的單位才能成為建設工程合同的承包主體。《建築法》第12條明確規定了從事建築活動的建築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應具備的條件,並將其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只有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後,才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築活動。此外,對建築從業人員也有相應的條件限制。這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違反此規定的建設工程合同依法無效。在對合同主體經營范圍的限制方面,中國立法的態度日趨寬松,但對工程建設單位的主體要求卻與這一趨勢相反,相當嚴格。
②對合同的履行有一系列的強制性標准建設工程的質量動輒涉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對其質量進行監控顯得非常重要。為確保建設工程質量監控的可操作性,在建設工程質量的監控過程中需要適用大量的標准。《建築法》第3條規定,建築活動應當確保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符合國家的建築工程安全標准。建築活動從勘測、設計到施工、驗收和各個環節,均存在大量的國家強制性標準的適用。可以說,對主體資格的限制和強制性標準的大量適用,使得建築業的行業准入標准得到提高,為建設工程的質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③合同責任的法定性。
與通常的合同立法多任意性規范不同,關於建設工程合同的立法中強制性規范佔了相當的比例,相當部分的合同責任因此成為法定責任,使得建設工程合同的主體責任呈現出較強的法定性。如關於施工開工前應取得施工許可證的要求,合同訂立程序中的招標發包規定,對承包人轉包的禁止性規定與分包的限制性規定,以及對承包人質量保修責任的規定等,均帶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從而部分或全部排除了當事人的締約自由。
就其分類而言,建設工程合同可分為勘察合同、設計合同與施工合同,分別以建設工程的不同工作階段為其內容。此外,監理合同在廣義上也是建設工程合同之一種。監理合同是指由建設單位(發包人)委託具有監理資質的監理單位對其發包工程的施工質量、工期、資金使用等方面進行監督的合同,在性質上屬委託合同而非承攬合同。因此,嚴格說來,監理合同並不屬建設工程合同范圍,合同法也未將其列入建設工程合同部分進行規定。
2、承包方式
其一,總承包合同與分承包合同。
這種承包方式適用於發包人將建設工程任務總體承包給一個總承包人的場合。總承包,又稱為「交鑰匙承包」,亦即發包人將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工程建設的全部任務一並發包給一個具備相應的總承包資質條件的承包人。總承包合同是發包人與總承包人簽訂的由承包人負責工程的全部建設工作的合同。分承包合同是指總承包人就工程的勘察、設計、建築安裝任務分別於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的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
在這種承包方式中,發包人僅直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發生債權債務關系。發包人應當依合同的約定向總承包人提供必要的技術文件、資料和其他工作條件,總承包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按期保質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設工作。總承包人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分包合同,相互間發生直接的關系,總承包人就工程建設全過程向發包人負責,須對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發包人承擔責任。總承包人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簽訂合同時應徵得發包人的同意。分承包合同的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向總承包人負責,並於總承包人一同向發包人負連帶責任。
其二,承包合同與分包合同。
承包合同,又稱單任務承包合同,是指發包人將建設工程中的勘察、設計、施工等不同的工作任務分別發包給某一勘察、設計人、施工人,並與其簽訂相應的承包合同。承包人就其承包的工程建設中的勘察、設計、建築、安裝工作的完成向發包人負責。發包人與承包人訂立單項任務承包合同時,不得將應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分包合同則是由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究其承包的工程建設任務部分的完成與第三人簽訂的合同,這里的第三人亦即分承包人。
在這種承包方式中,各個承包勘察、設計、施工工作任務的承包合同完全是獨立的,各個承包人之間不發生聯系。而承包合同與分包合同雖是兩個合同,合同的當事人不一致,但兩個合同的承包標的有聯系,即分包合同的承包標的是承包合同承包標的的一部分,所以承包人訂立分包合同時,也應經發包人同意。發包人與承包人、分包人之間形成一個復雜的聯系體系。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不僅應向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負責,而且與承包人一同向發包人負連帶責任。
按照法律規定,無論是總承包人還是單項任務的承包人,在與第三人訂立分包合同,將其承包的工程建設任務的、部分交由第三人完成時,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只能將部分工程分包給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分包人,不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不能成為分包人;
第二,未經發包人同意,分承包合同無效;
第三,分包的標的不是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對於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不得由分承包人完成。
《合同法》明確規定,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肢解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⑺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什麼

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它是與違法行為相聯系的。沒有違法行專為,就談不上法律屬責任。由於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因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相同。
第二,它的內容是法律規范明確加以具體規定的。法律責任是一種強制性法律措施,必須由有立法權的機關根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委規章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加以明文規定,否則就不構成法律責任。
第三,它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或者國家授權的行政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強迫違法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象社會責任中的道德責任,只能通過輿論監督等途徑保證執行,而不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
第四,它是由國家授權機關依法實施的。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國家有權的機關,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和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進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進行。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