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酒後承擔的法律責任

酒後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2-17 05:20:25

㈠ 共同飲酒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在下列情況下,共同飲酒後出事要承擔責任: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即明知對方的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是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㈡ 酒後駕車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暫內扣六個月機動容車駕駛證,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被處罰,再次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刑法》規定,醉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㈢ 酒後大家福法律責任嗎

你好。要負責任的
法律依據
我國《刑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就從法律上明確規定了醉酒犯罪應負完全刑事責任。
但是病理性醉酒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病理性醉酒是很少發生的存在於極少數人中的特殊醉酒,是指原無醉酒史的人飲用了一般人不致於醉的少量酒後,而出現的深度的中毒現象,一般人能從醉酒中吸取教訓,終生不再飲酒,故不復發。該類醉酒者對於飲酒後的後果不能預見,醉酒時已經喪失了對自己行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從醫學角度講其性質屬於與嚴重的精神病相當的精神疾病。
生理性醉酒犯罪因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有辨認和控制能力,自然應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而病理性醉酒犯罪是由於行為人飲酒引起精神病發作,對自己的行為無辨認和控制能力,這已經超出了醉酒的范圍,屬於無刑事責任能力。除此之外,復雜性醉酒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犯罪就當負責任。

㈣ 酒後發生關系會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該承擔什麼責任就承擔什麼責任,不會因為喝酒了而減輕責任。喝酒的人犯罪是需要承擔責任的

㈤ 因醉酒導致人身事故,同飲者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起喝酒的人竭力勸阻無效執意要酒駕的無責任,明知酒後駕車是違法的機時不勸阻或縱容酒駕醉駕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連帶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
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
任何人不得強迫、指使、縱容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
上述第二十二條第三款「任何人不得強迫、指使、縱容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包括了「同桌人可預見酒駕的嚴重後果,但不加以制止甚至縱容」的情形,說明一起就餐喝酒的人有連帶責任。負有連帶責任的人在這里主要是縱容酒駕,不是強迫、指使他人酒駕。
以案為證:鄭州市民趙先生、王先生、劉先生、程先生聚在外地一朋友家吃飯。席間,大家都喝酒了。有人提醒:「誰開車誰就少喝點。」但看趙先生喝了,也沒有人強加阻攔。最後幾人一共喝了3瓶白酒。返程時,趙先生開車,王先生坐在副駕駛,劉、程坐在後排。行至鄭密路鄭州繞城高速橋上時,趙先生開的車與馬先生開的車相撞,趙、王當場死亡。
交警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上認定趙先生負全部責任,王、劉、程與對方司機馬先生無責任。對此,趙先生的家屬未能接受。家屬認為,王、劉、程3人明知趙先生酒後駕車是不允許的,卻沒能阻止,這種行為難辭其責。死者家屬將當時車上的另外3人告上法庭。
法院審理認為,造成公民死亡的應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費用。王先生、劉先生、程先生明知趙先生已飲酒,還縱容他開車,存在過錯,對事故的發生應承擔次要責任。
法院法官稱,同桌人如果知道司機喝酒,都可以預見到酒駕的嚴重後果,不加制止甚至縱容,屬於間接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為,應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如果事故嚴重,還可能承擔刑責。」法院判決,王、劉、程各承擔10%的民事責任,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等共計17萬余元。趙先生承擔70%的民事責任。

㈥ 一起喝酒出現意外事故參與者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具體情節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勸酒等過錯;第二,發生的意外是否因飲酒有直接關系;第三,發生的意外與飲酒是否有因果關系。

不當勸酒、強行勸酒會產生損害後果。如果由於不當勸酒產生了損害後果,除了飲酒人自己負責自擔風險外,勸酒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過量飲酒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是一個基本常識。

任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均須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如果飲酒者對勸酒不加拒絕而造成飲酒過量,並對自己的身體或他人造成傷害,應當首先由他個人負責。即應首先實行飲酒人的自己責任原則。

所以在責任分配時,一般認定由醉酒人承擔主要責任,勸酒人承擔次要責任,即勸酒人一般應在10%至30%的范圍內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以下四種情況,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1、強迫性勸酒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仍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

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清醒酒友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3、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勸阻

對於醉酒的酒友其他人應當勸阻其不得駕車,如果未加勸阻則就有可能承擔由此引發的相應法律責任。

4、宴會的主人應當確保參加宴會的每個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現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6)酒後承擔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相關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賴某、陳某德、陳某鴻、林某,4人在燒烤攤店包廂喝酒。此時張某與陳某香邀請包某,也在該燒烤攤上吃燒烤,因陳某鴻與張某相識,便邀請張某進包廂喝酒。約10時許,包某到達燒烤攤,包廂內的人邀請包某一起進包廂喝酒。

後因朋友間互邀,包某、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聚在包廂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時許,陳某鴻等陸續回家。

此時,包某已明顯處於酒醉狀態,林某明和包某一起離開,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騎著摩托車在前,包某騎摩托車在後,行至上杭縣臨江鎮瓦子街步行街北側入口路段時,包某摩托車碰到步行街用於隔離步行街與上杭縣臨江鎮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頭部撞擊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傷後,被送至醫院急救,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上杭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本事故系當事人包某一方違法過錯行為所導致發生,包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發生後,包某父母以張某等人作為請客的邀請人並相互勸酒,勸酒行為與包某醉酒有關,應該承擔包某死亡的相應責任為由將共同飲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審理後認為,包某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意識到醉酒後駕駛機動車具有高度危險性,過於自信放任事故發生,造成肇事死亡結果,包某對損害事實和損害後果的發生具有明顯過錯,應對損害承擔主要過錯責任,確定包某自行承擔9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系共同飲酒者,應當意識到酒後駕駛摩托車是一項危險活動,而未對包某進行勸阻、提醒、制止或護送,違反善良風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過錯,應承擔包某父母損失的10%的責任。

張某、林某明、陳某鴻、陳某德、賴某、鍾某、江某、林某、藍某共同飲酒,造成包某死亡,構成共同侵權行為,對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損害承擔共同連帶賠償責任。遂作出如上判決。

㈦ 酒後鬧事,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酒後鬧事一樣要承擔法律責任的。砸毀店玻璃,涉嫌損毀財產和尋釁滋事行為,如果店主報案,有可能以治安處罰法處以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如果店主不要求賠償,則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2013年全國道德模範頒獎晚會 發布:2025-08-23 01:49:44 瀏覽:1
龍文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01:37:43 瀏覽:768
中山勞動法最低工資標准2015年 發布:2025-08-23 01:36:15 瀏覽:441
裝卸工及司機的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23 01:32:30 瀏覽:736
婚姻法注釋版和實用版區別 發布:2025-08-23 01:32:28 瀏覽:231
公民的法律責任分類 發布:2025-08-23 01:12:51 瀏覽:762
紅色律師 發布:2025-08-23 01:09:49 瀏覽:216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收入 發布:2025-08-23 00:49:04 瀏覽:256
渝水區人民法最新情況 發布:2025-08-23 00:42:03 瀏覽:584
紅公證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3 00:39:47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