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社區會議決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社區會議決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2-19 05:57:25

1. 政府會議紀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但是當前,區政府各部門,包括一些國有企業、園區管委會、鎮、街道辦事處等沒有能夠准確辨別會議紀要與其他行政公文的區別和差異,直接對外適用會議紀要指導和管理相關行政事務,將會議紀要作為依據制定規范性文件或依據會議紀要簽訂各類協議,這實際上是以「會議紀要」之名,行「行政決定」、「行政指導」、「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等之實,同時也違背了依法行政的原則。對此,應明確會議紀要的法律性質,細化會議紀要的效力范圍、發布程序和形式;規范會議紀要記載事項轉化適用的程序和流程;加強政府依法行政,嚴格行政公文的依法適用。


一、政府會議紀要與其他行政公文的對比


(一)會議紀要的含義和特點


我國《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8條規定:「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作為法定公文種類的政府會議紀要是根據政府會議記錄和會議文件以及其他有關材料加工整理而成,主要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行政公文,是反映會議基本情況和精神的紀實性公文。其主要具有綜合性、紀實性、概括性、備查性等特點。


1.綜合性。會議紀要記載的內容不是會議內容一字不差的全部記錄,而是會議記錄員經過提煉、概括歸納後形成的結果。


2.紀實性。會議紀要必須是會議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議定事項的概要紀實,必須全面真實准確地反映會議情況和基本精神,不能隨意增減和更改會議紀要內容。


3.概括性。會議紀要是對所有會議材料的概括、綜合和提煉,以極為簡潔精煉的文字高度概括會議的內容和結論,既要反映與會者的一致意見,又可兼顧其他有價值的看法。


4.備查性。會議紀要對會議精神和議定事項分類別、分層次予以歸納、概括,使之成為條理清楚的記載,對會議內容的真實記錄和全面概括,可以為之後的爭議提供備查、參考。


(二)會議紀要與其他行政公文的區別


《條例》第8條中,一共規定了命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決議、公報、意見、函、紀要等15個文種,單就這15種不同公文的具體格式、行文規則、發文程序等並未分門別類的具體規定,只是予以籠統地規定和說明。但就政府會議紀要的形式、內容和作用來講,紀要與另外的14類公文有著明顯的區別。


1.會議紀要的內容和作用與其他公文不同。《條例》第8條第15款規定:「紀要,適用於記載會議主要情況和議定事項」。從《條例》的規定中可以看出並未對政府會議紀要的作用予以明確的規定,只說明了適用的情形;從其范圍來看,政府會議紀要所記載的內容以會議討論的事項和結果為主要內容,是對會議核心研討內容的歸納整理和記錄,具有綜合性和概括性;而其他公文的內容主要針對具體事項的詳細全面的規定和記載。會議紀要的作用與其他公文作用最大的區別在於其作用對象的不同:會議紀要的作用對象主要針對行政機關內部,具有在行政機關內部流通、備查的作用,不具有對外行政的效力。


2.會議紀要的適用范圍與其他公文不同。就政府會議紀要的主要內容和作用來講,它不同於其他公文,是對政府各類會議的會議內容、議定事項和會議情況進行記載,有記錄和待查看、進行傳達會議精神的效用。從政府會議紀要的作用可以反推出會議紀要的適用對象是以參會的相關部門或者會議紀要記載事項所涉及的部門為主,其適用范圍限於行政機關內部。而其他公文以對外公布並對特定或者不特定行政相對人發生效力為主,其適用范圍以行政機關以外的公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為主,具有顯著的對外性。如果政府會議紀要所記載的事項需要對外發生效力,那麼相關部門應以會議紀要所記載的內容為依據,製作相應的公文對外公布。


3.會議紀要的形式要求和其他公文不同。《條例》對公文的格式予以較為詳細和明確的規定,但未能在對紀要法律屬性准確辨別的基礎上對紀要這類公文予以特別的說明,將紀要類公文和其他公文籠統地規定統一的格式規范和要求的做法有待商榷。在對外公布的公文上,行文格式要求應予以嚴格的規范和明確化,紀要類公文的對內性也應予以明確地指出,以避免將會議紀要內容直接對應於適用情形的發生。


二、政府會議紀要的法律性質分析


會議紀要雖然是法定公文的一種類型,但它與其他公文有著明顯的區別。當前政府辦公室以及各部門未能准確地區分會議紀要與其他公文的不同性質,因此,對政府會議紀要的性質做深入、明確的定位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政府會議紀要的抽象性和抽象行政行為性


抽象性指對會議事項及內容做抽象、凝練的表達記載,並非一字不落的全部記錄,這與會議記錄有一定的區別。會議紀要記錄內容的形成過程,不是對會議過程中所有話語的全部記錄,會議紀要本身的「記載」功能也不是對會議內容的簡單復制,而是一個歸納、凝練和整合的過程。會議紀要中記載的關於某個事項的內容,不是解決該具體問題的詳細流程和最終結論,而僅是處理某一具體問題的原則和辦法。


抽象行政行為指由行政主體針對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單方做出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有四種形式:行政法規、行政規章、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就會議紀要的內容來講,其記載的事項可能會針對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做出某種約束,也可能針對具體的行政相對人做出某項約束。但會議紀要在規范性、程序性、法定性方面來講與抽象行政行為的四種形式並不相符。即使其記載的事項中部分涉及不特定行政相對人的部分權益,其本身也不具有抽象行政行為的各項特徵,需經過相關部門將會議紀要中的事項依法進行轉化為有法律依據的行政行為,方能產生法律效力。所以會議紀要的形成不是抽象行政行為,其記載的事項也不能直接反復地適用於行政相對人,不具有普遍約束力,需將會議紀要內容轉化成合同(協議)、規范性文件等,方可對行政相對人產生影響。


(二)政府會議紀要非具體行政行為性


具體行政行為,指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針對特定人或事所採取具體措施的行為,其行為的內容和結果將影響某一個人或組織的權益。其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行為對象的特定性和具體化,屬於個人或組織,或者某一具體社會事項。從會議紀要所記載的內容和其本身的特點來看,會議紀要不具有行政行為的特徵。因會議而形成的會議紀要不是具體行政行為。在會議紀要的形成過程中,往往會對某些具體的行政事項進行討論,並產生具有指導性、原則性的解決辦法和方式,從表面上對行政相對人的權益有影響,但實際上還是需通過相關行政機關的轉化才能對外產生效力。


(三)政府會議紀要的內部性


就會議的形成過程、記載內容和適用范圍來講,會議紀要具有內部性,即只在政府內部適用。會議紀要作為公文的一種,其適用於記載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應明確其內部性,即只在政府內部發生效力,不應直接對外發生效力。政府會議紀要記載的內容和事項是經過凝練和總結過的具有抽象性過程的內容,其對行政管理事務和行政相對人權益產生的影響應該只是具有原則性、指導性和抽象性的,並不能就此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或是直接對行政相對人進行適用。


綜上所述,會議紀要只能對政府內部具有相應的約束力,這與其紀實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徵有很大關系。會議紀要以其記載、傳達的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主要在行政機關內部產生效力,一是約束與會單位和機關根據會議精神和決定處理相關事項,二是如果與會單位沒有按照會議議定的情況處理時可以有據可查。

2. 部門行政辦公會議的決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部門來行政辦公會議的決定的法律自效力及其可訴性,不可一概而論,要綜合其內容和實際情況,判斷其實際上是否構成了其他種類的行政行為。
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會議紀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但現實中,行政機關經常直接執行會議紀要的內容,對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產生直接影響,這實際上是以「會議紀要」之名,行「行政決定」、「行政指導」、「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等之實。

3. 政府辦發會議紀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無非是地方黨委、政府與下屬各局、委共同協商地方政策的會議記錄,無法上升到法律、法規、規章的高度,不是規范性文件,沒有法律效應。

4. 會議紀要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認定

會議復紀要是政府派員參與兩制家公司經濟利益的協調,對公司之間的民享行為提出的一種協調意見,並非政府行政命令或決定,亦非當事人之間的民事協議,對當事人不具有強制力。會議參加人如自願接受並履行,則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如不接受,則不會產生法律約束力,這是會議紀要與當事人自願達成的有效民事協議在法律效力上的重要區別。

5. 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首先取決於村民代表會決議的內容。如果村內民代表容大會決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那就應該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規定,自做出之時起就是無效的,當然沒有法律效力。

6. 社區居委會出具證明是否有法律效應

社區居委會出具的證明具有法律效應

以南京市為例:

首批社區(村)證明類蓋章事項准入目錄

1、證明農村村民自建住宅(含險房翻建)的情況。

2、婚姻登記檔案遺失,婚姻登記機關出函,社區知曉情況下,證明當事人婚姻狀況。

3、證明收養人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和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等情況;證明送養人生活困難,無力撫養子女。

4、居民在家正常死亡的,證明死者身份和死亡事實。

5、未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擔任監護人的,當事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出具同意證明。

6、法律援助申請人經濟狀況證明表由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加蓋公章。

7、遷往農村地區的戶口遷移,由村(居)委會證明申請人在農村地區實際居住並認可。

8、農村地區戶口分戶,由村委會確認戶內人員同意分戶的協議。

9、證明系列天使基金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和身體現實狀況。

(6)社區會議決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社區(村)證明類蓋章事項不準入目錄:

1、公墓安葬證遺失補辦,證明該承辦人在本社區居住。

2、居民(包括暫住人員)的骨灰需要帶回原籍安葬,證明該居民在本社區居住,但祖籍在異地。

3、居民個人申請未實行物業管理的居住區樹木移植、砍伐、大修剪,由所屬街道(含社區)蓋章證明情況是否屬實。

4、部分公證事項需要查明人員身份、親屬和財產關系的證明。

5、證明申請人擬利用住宅作為經營場所,為此徵求了本單元全體業主的意見,本單元全體業主對此表示同意或不反對。

6、農村地區因歷史原因(涉及多部門)無法取得集體土地房屋所有權證或建房許可證的,證明申請人實際擁有房屋並居住。

7、疑難戶口,需社區(村)配合調查的,證明申請人實際居住狀況和自然狀況等事項。

7. 社區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您好!
原則上調復解協制議合法有效,雙方應當自覺遵守,主動履行義務;
如果調解協議存在欺詐等情形的,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或宣告無效。
達成調解協議後,若一方當事人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後,應判定不履行調解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承擔違約的法律責任,除非不履行調解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調解協議:
(1)違背自願原則,協議內容歪曲了雙方當事人當時的真實意思,或者該方當事人是在受脅迫或欺詐下簽訂的;
(2)違背合法原則,協議內容違反了國家法律的強行性規范或公序良俗原則;
(3)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
如果無上述3條法定理由的,司法或人民調解協議有效。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8. "會議紀要"是否有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是根據會議記錄和會議文件以及其他版有關材料加工整理而成,反權映會議基本情況和精神的紀實性公文,主要具有綜合性、指導性、備考性等特點。
會議紀要無非是地方黨委、政府與下屬各局、委共同協商地方政策的會議記錄,無法上升到法律、法規、規章的高度,不是規范性文件,其效力遠遠低於法律、法規、規章。

9. 會議紀要有法律效力嗎

會議紀要對參與會議的單位有一定的約束力,但沒有法律效力,沒有強制力。它的實質,只是一個相關單位通過協商達成的協議。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兩個女人 發布:2025-05-26 05:13:06 瀏覽:456
法官翻唱 發布:2025-05-26 05:00:58 瀏覽:5
皮城執法官技能加點s5 發布:2025-05-26 04:54:00 瀏覽:321
岳陽律師協會 發布:2025-05-26 04:53:05 瀏覽:455
按勞動法沒滿半年有陪償嗎 發布:2025-05-26 04:50:50 瀏覽:634
法治檢察院 發布:2025-05-26 04:46:41 瀏覽:962
企業道德缺失 發布:2025-05-26 04:26:47 瀏覽:753
2015經濟法考試 發布:2025-05-26 04:04:00 瀏覽:145
成立合資公司的法律條款 發布:2025-05-26 04:03:55 瀏覽:28
深圳市勞動合同法2018全文 發布:2025-05-26 04:03:52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