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㈠ 政府通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通告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通告,是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的知照性公文。它所宣布的事項都是有關重大的、國內外關注的事項,內容莊重嚴肅,體現著國家及其權力機關的威嚴。
公告的發文機關一般由級別較高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構制發。包括某些法定機關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被授權的國務院部門如海關總署、新華通訊社、中國人民銀行等。地方機關、基層單位、群眾團體一般不宜制發公告。
公告的特點公開性宣布對象:公告是面向「國內外」公眾發布重要事項和法定事項的公文,其信息傳達范圍有時是全國,有時是全世界。我國政府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一方面確立他們在我國科學界學術帶頭人地位,一方面盡力為他們爭取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這樣的公告肯定會在世界科學界產生一定的影響。 我國有關部門還曾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國名酒和中國優質白酒的品牌、商標和生產企業,以便消費者認清名牌。
告知性內容的新聞性,所謂新聞,就是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事實的報道。公告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聞的特點。
傳播方式:通過大眾新聞媒介公告的發布形式也有新聞性特徵,它一般不用紅頭文件的方式傳播,而是通過新聞媒介公開傳播。
莊重性使用范圍級別高,公告發文的權力被限制在高層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的范圍之內。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行政領導機關,某些法定機關,如稅務局、海關、鐵路局、人民銀行、檢察院、法院等,有制發公告的權力。其他地方行政機關、黨團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不能發布公告。
內容特別重大公告的內容必須是能在國際國內產生一定影響的重要事項,或者依法必須向社會公布的法定事項。公告的內容莊重嚴肅,體現著國家權力部門的威嚴,既要能夠將有關信息和政策公諸於眾,又要考慮在國內國際可能產生的政治影響。
㈡ 如何書面通知才有法律效力法律上有很多規定需要通知對方,但對方可以說沒看到這份通知,怎麼辦
必須要具備司法機關的公章的書面通知書才有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為確保被訴訟方收到訴訟通知,必須有送達回證,並有被送達人的親筆簽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節 送 達
第八十四條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送達方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將訴訟文件送交訴訟參與人、有關機關和單位的訴訟活動。
關於書面通知都有一個送達回執用於證明書面通知已送達的情況。
是司法機關依法將訴訟文件送達收件人的憑證。送達回證是司法機關依法送達訴訟文件的證明文件,是計算期間的根據,是送達程序的必要形式。
(2)通知是否具備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八十五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
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六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
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九條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第九十條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轉交。
受送達人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通過其所在強制性教育機構轉交。
第九十一條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㈢ 國家頒布的法規相應的通知算不演算法規具不具有法律效力
你所說的「關於印發《XXXXXXX》的通知」不是法律法規,只是通知而已。如果是關於執行或者適用《XXXXXXX》的通知則具有法律法規的效力。
㈣ 通知的法律效力
應該是最後產生的通知
口頭通知應該有證人
㈤ 電子郵件形式的通知,具備法律效力嗎
具有法律效力。
按合同法規定,可以用電子郵件進行合同的交涉,同時,內民事訴容訟中也包括電子郵件之類的證據,但究竟效力如何,則要看證據的具體內容及法律的有關規定。按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以上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㈥ 通知有法律效益嗎
1、「通知有法律效益嗎?」:
(1)如果只是單純的單方通知:不是雙方合意,不能算是合同的補充條款,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僅只是單方通知的效力,不能約束合同雙方。
(2)但你家的情況特殊:如果有通知內容在,再有你家收到通知後實際按通知內容履行、且村委會也早已經同意你家按通知內容履行的,這通知的內容可以視為合同的補充條款、視為雙方合意了。
2、「但今年它們又要漲租費,不知去年這通知書起到法律效益嗎?」:
(1)還是上面的話,如果你家手裡有通知書、也有證據證明近幾年是按通知書內容實際履行的,可以主張通知書是雙方合意、是合同的補充條款。
如果沒有證據:這通知只是村委會的單方意思表示,不是合同補充條款,不能作為合同內容約束你們雙方。
(2)如果有證據證明你們最近幾年是在按通知書內容實際履行:而且通知書中約定的期限還未到期的,村委會在合同期限內單方要求漲價,屬於村委會違約,你家可以要求村委會承擔違約責任,進行違約賠償後繼續履行原合同。
(3)如果是約定的租賃期限到期後:村委會要求漲價,就不算是違約了。你們就租賃價格上漲協商不成時,就不能再繼續承租。
3、關於你的補充:
(1)如果合同上約定租賃期限15年:在租期內村委會要求漲價是違約,租賃到期後要求漲價不是違約。
(2)看你所說,應是租賃15年到期後,沒有另簽合同、只是有這個通知?
(3)租賃合同到期後,雙方沒有簽合同、而是繼續租賃關系的,視為不定期租賃:不定期租賃,雙方都有權隨時解除的,只是村委會提出解除時應提前通知你家。
(4)通知中關於「長期租用」、卻沒有明確具體租賃期限的:很難認定租期,有可能作為不定期租賃處理,這對你家不利。
(5)通知中關於租金不變的約定:建議找到到期後至現在你家一直在按通知內容交納租金的證據,主張按原合同的租金承租,這有可能得到支持。
(6)原通知中沒有約定具體租賃期限、你們又不能和新一屆領導成員協商一致的:應是不定期租賃,村委會有權在提前適當時間通知你們後收回土地,至於你家所蓋的房子,原合同有約定如何處理的,按約定辦;沒有約定的,可以由你家拆走或是歸村委會、由村委會給你家適當補償。
㈦ 通知函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一般來說平常的告知函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只是起到警告作用,如果催告後不進行處理,下一步對方可能會採取其他行動,比如說到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