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院對信訪人答復書的法律效力

法院對信訪人答復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2-20 07:59:05

㈠ 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捏造事實可否行政訴訟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2月8日出台的司法解釋,信訪答復意見書不具有可訴性。故信訪答復意見書不可以進行行政訴訟。

㈡ 信訪意見答復書,現在有沒有法律效力

根據信訪條例,該答復書是指導性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的只能是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

㈢ 紀委調查結果是向舉報人口述還是書面答復舉報人要求書面答復有法律依據嗎在今年年初有個實名舉報已經

摘要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㈣ 信訪處理意見書法院認可嗎

不能作為證據。答復意見是對信訪事項,回復處理意見或結論。而證據是直接證實案件事實的書證材料、證言、調查詢問筆錄、勘驗鑒定意見、電子數據等。比如,你向信訪局控告強拆違法、違規,現場的照片、錄像、公安機關的勘驗現場記錄、調查詢問筆錄是證據,而信訪局答復是否存在違規強拆的意見書不算證據,法院不能採用為證據,但可以將信訪局的調查材料作為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4條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根據民訴解釋的規定,發生法律效力的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由作出裁定、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或者與其同級的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執行。認定財產無主的判決,由作出判決的人民法院將無主財產收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信訪處理意見不屬於法院的判決、裁定、支付令等不能申請強制執行。信訪的事項,法院不受理的。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㈤ 有新的發現,是向法院起訴,還是申請法院廢止,己經生效的信訪答復意見書

有新的發現,可以向法院提供新的證據,這樣有利於你。

㈥ 法院的答復是什麼意思,答復具有法律效果嗎

原則上,答復不是司法解釋,按《立法法》的規定,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但現實中,回下級法院可答以參照執行,因此實踐中是有指導意義的。

我國法律適用原則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行政法規,規章,等, 另一種是司法解釋,行政解釋,這些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可以在審判文書中直接適用。

最高法院的答復,復涵等,不是司法解釋,是針對各省高級法院對某一類案件或某個特別的有代表性的案件進行的請示,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一般情況下,它可以指導下級法院的司法實踐,下級法院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可以根據最高法院的批復、答復等精神來進行判決,但不能在判決文書中直接引用。

㈦ 信訪條例可以作為起訴的依據,還是證據

《信訪條例》是行政法規,不是證據,也不是起訴的依據。
能起訴的事項不需信訪,很多信訪事項,是不能或很難通過訴訟解決的。
對信訪處理結果不服的,不能起訴。

㈧ 如果走信訪所出具的答復意見不同意下一步該怎麼辦

《信訪條例》規定信訪案件三級終結制。第一個受理信訪案件的單位或部門向信訪人出具《內信訪事項容答復意見書》後,如果信訪人對答復意見不同意,就可以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或上一級行政單位提出復查(《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後均註明「如不同意本答復意見,可在30日內向xxxx提出復查」)。復查應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為什麼不同意答復意見及相應的政策依據,以及有什麼要求。復查單位受理後,30日內應出具復查意見。如果對復查意見仍不同意,按照同樣的原則,再申請復查的上一級單位進行復核。如果對復核意見仍不同意,信訪程序就走完了,信訪部門就不再受理了(當然指的是同一個信訪事項)。

如果您對答復意見不同意,並且不想繼續通過信訪途徑解決問題,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依法起訴。

㈨ 信訪事項復核決定書有法律效力么

只是信訪條例所制定的一種信訪處理程序,不屬於行政行為,沒有法律效力,不可訴.

㈩ 信訪意見書有法律效力嗎

信訪,是指公民、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自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所以它不具備法律效力,僅僅就是一種官民之間的溝通而已。

熱點內容
人力資源公章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19:37:04 瀏覽:851
論虛假廣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5 19:37:02 瀏覽:685
海淀法院主任 發布:2025-05-25 19:35:36 瀏覽:437
擾民有關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25 19:33:22 瀏覽:983
唐山市路南法院 發布:2025-05-25 19:33:15 瀏覽:274
法治博白網 發布:2025-05-25 19:30:17 瀏覽:583
勞動法處罰力度 發布:2025-05-25 19:21:26 瀏覽:580
預借提單和倒簽提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19:04:56 瀏覽:755
丁志剛法學 發布:2025-05-25 19:04:53 瀏覽:500
海商法中的船方義務 發布:2025-05-25 19:02:37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