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惡意投訴退保的法律責任

惡意投訴退保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2-20 13:24:32

⑴ 碰到惡意投訴怎麼辦 如何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

對上述「惡意投訴」行為手段類型化的分析,可得出主要從《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刑法》兩個方面對該行為進行規制。

下文將詳細敘述對電子商務領域「惡意投訴」行為的法律規制途徑,並分析電子商務第三方平台在投訴過程中所承擔的責任及義務。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惡意投訴」行為的規制

對於「惡意投訴」背後所使用的手段,如惡意搶注他人商標的行為,可直接通過商標法進行規制,正如《商標法》第三十二條所規定的:「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而就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商標法》並未作相關規定,因此「惡意投訴」行為本身無法受《商標法》規制。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不是等同關系,不能相互替代,而是相互配合、補充地發揮法律功能。

因而,《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對知識產權法的補充,可對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進行規制。

1.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可受《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

在具體案件中,對那些雖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所列舉,但確屬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而具有不正當性的競爭行為,法院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予以調整,以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我國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其他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因此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時,可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不正當競爭的主體是否為市場競爭者;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否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不正當競爭者在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不正當競爭是否損害誠實競爭者的利益。當電子商務領域的「惡意投訴」行為符合這四個構成要件時,即構成不正當競爭,受《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

二、《刑法》對「惡意投訴」行為的規制

1.以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規制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規定: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若行為人通過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進行惡意投訴,其目的是為了損害其他商家的商譽,且給被投訴的商家造成重大損失的,如致使被投訴的商家無法開展正常的商業活動,則該惡意投訴行為可定性為商業詆毀行為,受《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的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規制。

2.以敲詐勒索罪規制

當惡意投訴者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迫使其他商家交付財物,達到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時,其行為構成敲詐勒索,受《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制。[13]因此,惡意投訴行為需要滿足最低數額[14]或最低次數的要求才能構成敲詐勒索罪。

投訴者藉助投訴使得其他商家的商品鏈接被刪除,妨礙他人的正常經營活動,並要挾其他商家,迫使其繳納所謂的「授權費」後才同意撤回投訴,以此獲取不法利益。

作為敲詐勒索罪手段的要挾是以惡害告知對方,即對方如果不滿足自己索取財物的要求,將採取對其不利的措施;而惡害是指即將要發生的某種不利後果,但不限於使合法權益遭受損害。

因此,當惡意投訴者的投訴對象並未實施侵權行為時,該投訴行為自然使得他人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符合敲詐勒索罪的定義;而當投訴對象的確實施了侵權行為時,惡意投訴者損害的雖是他人不合法權益,但該投訴行為仍然構成敲詐勒索罪。

(1)惡意投訴退保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惡意投訴者屬於市場競爭者

電子商務領域惡意投訴者主要包含兩類:一類是本身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行為人,如違反審慎注意義務進行投訴的經營者;另一類是本身並不從事經營交易活動的行為人,如僅惡意搶注商標進行投訴而本身並非經營者的行為人。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因此,第一類惡意投訴者自然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經營者」的定義,屬於市場競爭者,而投訴者與被投訴者是否存在競爭關系還須根據個案認定。

而第二類惡意投訴者大部分並不進行實際經營,只是藉助惡意搶注的商標或域名、注冊的空殼公司或者偽造的證件來獲取外在的權利人地位,這類惡意投訴者很難定義為狹義不正當競爭中的「經營者」,因此無法受《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

2、惡意投訴行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

反不正當競爭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作為電子商務領域的經營者之一,投訴者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以及公認的商業道德。

惡意投訴者明知自身權利狀態、權利歸屬不確定或商家的行為並未侵權仍進行投訴,導致其他商家的商品鏈接被第三方平台刪除,妨礙其他商家的正常經營活動,或者以該不正當手段謀取不合法的利益,顯然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

⑵ 有人惡意投訴,可以起訴他嗎

如果對方沒有依據的投訴給公司或您造成聲譽的影響,或者故意編造對公司或您不利的情形,您可以根據《民法總則》、《侵權責任法》、《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向當地的區縣級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⑶ 舉報人惡意舉報不實咋處理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惡意舉報不實怎麼處理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通過捏造事實、虛構事實等方式進行惡意舉報,意圖讓他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就會構成誣告陷害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⑷ 有人說惡意投訴可以實現平安保險全額退保,是真的嗎

購買保險沒有到期中途退保,只能退現金價值如果進行投訴,可以獲得。全額退保那所有的人都會去投訴了

⑸ 惡意投訴違反了哪些法律規定

看是什麼投訴了。
如果是向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惡意舉報你,那麼構成誣告陷害罪,可回以追究其刑事責任答。
如果是向公安舉報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那麼也構成誣告陷害,但是不構成犯罪,你有證據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可以對其進行治安管理處罰。
如果是向你工作單位假投訴之類,這個是你們單位自己處理的問題了,你對其沒有太大的辦法。
侮辱誹謗都必須對不特定人公開,造成社會負面評價,不公開的話,不構成侮辱誹謗。

⑹ 惡意投訴民警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
看具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後果嚴重的話,誹謗,妨礙公務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1)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3)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4)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5)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6)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⑺ 「惡意投訴」法律上怎麼定性的

個人理解:故意捏造不實事實,對他人(單位或個人)進行詆毀、侮辱、貶損等泄憤內和損害目容的;或為使他人得到不法追究;或擾亂正常的工作秩序,或報復社會、發泄不滿等等。可產生以下責任後果:
1、民事責任:人格、名譽、商譽受損的侵權
2、行政責任:行政處分、治安處罰
3、刑事責任: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罪、擾亂市場秩序罪、擾亂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等方面
在此拋磚引玉。不當、錯誤之處請指正;還望得到其它網友的更好闡述。

⑻ 保險黑中介惡意退保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一份協議或合同是否有效,不但要看協議是否由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更要看協議內容,只要協議內容合法,則具備法律效力,不同協議涉及不同法律適用問題,故在擬寫或審查專業合同時建議由律師審查。

⑼ 黑產退保違法嗎

黑產退保違法。黑產指以互聯網為媒介,以網路技術為主要手段,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和網路空間管理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社會政治穩定帶來潛在威脅(重大安全隱患)的非法行為。主要有「黑客攻擊」「盜取賬號」。
黑產退保主要涉及以下三種罪名:
1、以利益分成拉攏離職的保險代理人或從保險公司內部人員購買保單信息,已經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2、退保黑產團伙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聯系客戶,誘騙投保人放棄原有保單,然後購買新的保單,再與保險代理人勾結,將新保單掛在新業務員名下,騙取保險公司對新人的獎勵,這種「掛新人單」的方式就構成了職務侵佔罪。此外,利用保險公司某些險種首年傭金高的特點,收集「客源」購買這些保險,同樣掛在新業務員名下,從保險公司獲得的傭金高於首年保費,從中賺取差價,這種方式也構成了職務侵佔罪;
3、退保黑產團伙假意和保險經紀公司或保險代理人合作,幫其介紹大批客戶,等保單做成後,利用保險經紀公司與保險公司結算的時間差,要求保險經紀公司先支付其費用,拿到錢款後,通過向監管部門不斷進行惡意投訴的方式,獲取全額退保。這樣黑產團伙既收回了此前支付的保費,又騙到了保險經紀公司的傭金費用,這種行為已經構成詐騙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⑽ 惡意退保犯法嗎

法律分析:犯法。惡意退保是指職業的投訴代理人通過捏造或誇大事實,詆毀保險行業和保險的功用,誤導保險消費者,隨後以銷售誤導為理由向監管機關投訴,通過不斷施壓,迫使保險公司全額退保,並從中收取高額手續費的行為。一是惡意退保打著維權的幌子,實際上是為了賺取高額手續費;二是代理投訴人利用信息不對稱,採取誘騙的方式,阻斷消費者與保險公司直接聯系進行正常維權;三是惡意退保慣用格式化的投訴內容和方式,以及威脅保險公司、通過監管機構施壓等非正常手段;四是企圖通過惡意退保來實現非法訴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熱點內容
訴訟時效中止中級經濟法 發布:2025-05-25 14:43:03 瀏覽:836
勞動法工齡休假 發布:2025-05-25 14:22:45 瀏覽:618
唐山中級法院招聘 發布:2025-05-25 14:16:53 瀏覽:144
司法與人情 發布:2025-05-25 14:09:19 瀏覽:604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體會 發布:2025-05-25 13:52:05 瀏覽:217
合同法解釋無權處分 發布:2025-05-25 13:37:47 瀏覽:131
廣西大學法律碩士英語復試真題 發布:2025-05-25 13:37:46 瀏覽:818
南財經濟法試卷答案 發布:2025-05-25 13:37:44 瀏覽:738
珠海時司法 發布:2025-05-25 13:36:19 瀏覽:42
民事訴訟法141條 發布:2025-05-25 13:31:18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