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意向書和備忘錄的法律效力
㈠ 國家間的合作備忘錄有什麼作用
「國家合作備忘錄」又稱「合作意向書」,是在兩國初步洽談確定雙方皆有合作意願後,即可先簽署的文件。其主要意義為: 1. 確保雙方合作之可行性及合作意願 ;2. 保護雙方在洽談中提及之營業秘密 。一般的合作備忘錄內容大多相當簡約,只具備暫時的預約性質,故洽談過程中合作備忘錄並非必要,一般在沒有簽署正式合同之前這些前期文件也都不具備法律效力,簽署國可以隨著本國政府領導班子或者戰略政策的轉換而選擇是否繼續深入執行,例如一年來大家津津樂道的 「 大米換高鐵 」 「 中泰兩國遊客互免簽證 」 等等。
㈡ 框架協議,備忘錄,意向書有法律效力嗎
框架協議以及諒解抄備忘錄是否為合同需要看是否滿足合同的成立要件,如果滿足合同的成立要件,就屬於合同,反之不屬於合同。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三個:一是須有兩個以上當事人,且當事人須有行為能力;二是合同的內容應適於發生債權,即應為確定、可能、適法及社會的妥當;三是合同的各意思表示應有效成立且一致
㈢ 會議備忘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會議備忘錄當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要確認會議記錄的真偽。法律上的一切證據都要具有真實性、實效性和針對性。
㈣ 諒解備忘錄 和 合作備忘錄 有什麼區別嗎
諒解備忘錄是商業行為,是國際協議一種通常的叫法,在諒解備忘錄中,除保密(Confidentiality)、終止(Termination)、法律適用(Governing Law)、費用分攤、排他性談判、爭議解決條款之外,其餘的條款對雙方都不具備法律約束力。 在正式條約簽訂之前,諒解備忘錄雙方對該協議均不具有任何法律義務。
合作備忘錄一般指的是外交實踐中國家間或外交代表機關之間使用的外交文書,(跟備忘錄差不多意思)實際上是一種口頭通知或談話記錄。用於說明某一問題在事實上或法律方面的細節,或明確外交會談中的談話內容;陳述、補充自己的觀點、或反駁對方的觀點。交涉中為使對方便於記憶談話內容或避免誤解,既可將談話內容預先准備妥當,談後面交對方,也可在事後送交。可作為照會的附件,也可單獨使用。
㈤ 意向書、協議書、合同,在法律效力上是一樣的嗎
意向書、協議書、合同,在法律效力上是不一樣的。
1、協議書與合同書沒有實質區別。理論上講,協議的外延比合同大。因為合同法中規定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不包括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不平等主體之間的協議,自然不適用合同法規定。
比如勞動法方面的協議。實踐中,民事活動中「協議」與「合同」概念並沒有做實質的區別。就是說,我們可能稱協議,也可能稱合同。但都適用合同法規定,效力沒有什麼區別。
2、意向書是國家、單位、企業以及經濟實體與個人之間,對某項事務在正式簽訂條約、達成協議之前,由一方向另一方表明基本態度或提出初步設想的一種具有協商性的應用文書。
作用 意向書的主要作用是傳達「意向」,提請對方注意或供參考,可以約束雙方的行動,保證雙方的利益;意向書能反映業務工作上的關系,能保證業務朝著健康有利的方向發展;意向書可為正式簽訂協議或合同打下基礎。
意向書是協商過程中各方基本觀點的記錄,一旦達成正式協議,便完成了意向性的使命。意向書不具有協議、合同那樣具有法律效力。
(5)合作意向書和備忘錄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意向書的和合同書不是一回事
首先要肯定的是意向書是簽訂合同或者協議之前的基礎和前奏,在概念中被譽為先導,可見意向書所表達的是對正式簽訂合同和協議之前的初步設想,與合同書並非一回事。
這是在經濟合作中商務談判上的一種常見的工具。之所以不能說意向書和合同書是一回事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根據意向書的概念和內容,區別於合同書中權利和義務的約定,只是作為有所保留的一種有待協商和程序確定性質的書面文件。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意向書也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根據《合同法》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
也就是說如果意向書已經具備了一份合同的主要條款,如買賣雙方約定了買賣價格、買賣標的物、交付時間、交付方式、違約條款等,而且當事人沒有明確排除其約束力,且一方已經開始履行了該意向書所載明的部分義務,對方也接受了,雖然此時沒有訂立合同,通常應認為該意向書具備了法律約束力,也可以視為一份「合同」了。
㈥ 備忘錄、協議和合同是什麼關系
備忘錄並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協議和合同只要符合標准則有法律效力。而協議和合同則是使用的范圍不同。如兩人合作做生意,則簽定合作協議。若租賃房屋則簽定租房合同。
㈦ 當事人簽署的備忘錄具有合同的效力嗎
當事人簽署的備忘錄是否具有合同的效力要根據該備忘錄的內容等情況來專判斷的:屬
1、如果該備忘錄僅僅是雙方間的一個事務性的記載,或雙方在備忘錄中註明不作為合同的,則該備忘錄不具有合同效力。
2、如果該備忘錄的內容實際是具有是對原合同內容的變更或補充,實際上就是對原合同的變更或補充,雖名為備忘錄,但實際為合同外的補充協議,經雙方簽署確認後,具有效力。
3、如果對合同中約定備忘錄作為合同的附件的,則該備忘錄具有合同的效力。
4、如果雙方間不存在另外的合同而只有備忘錄的,但其內容已經符合合同要求,具有合同基本特徵且有可履行性的,則經雙方簽署後,這個備忘錄實際上就是一份合同,具有合同的法律效力。
㈧ 雙方簽字的備忘錄是不是和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備忘錄與合同一樣都是各方真實意識的表示,但是條款效力上與合同有有較大的專區別屬。備忘錄的條款分為有約束力條款和無約束力條款,其中有約束力的條款一般包括保密條款、獨家談判條款、提供有關的文件、配合對方進行調查;無約束力的條款主要包括具體的商務條款(即使在備忘錄中已經確定為達成一致的事項)、下一步採取的行動等。
備忘錄,也是書面合同的形式之一。它是指在買賣雙方磋商過程中,多某些事項達成一定程度的理解與諒解及一致意見,將這種理解、諒解、一致意見以備忘錄的形式記錄下來,作為今後進一步磋商,達成最終協議的參考,並作為今後雙方交易與合作的依據。但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以上答案由家律網整理提供
㈨ 合作協議對雙方未盡事宜以備忘錄或附件形式體現是否可以
這個我認為完全可以體現的呀。也就是說,這是你們雙方未盡事宜,但是你應該好好的協商的。
㈩ 備忘錄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依據嗎
備忘錄復只能事後作為一個線索,制不能作為直接證據,沒有法律效力。
如果經過證明和公證,其中的一些部分也可以作為證據的。
備忘錄是你與他人簽訂的就已經達成合意的事項的一個督促履行辦法,他基於合同產生,但實際履行要求一般高於合同,嚴格來將,只具有督促效力,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沒有嚴格按照備忘錄的要求履行義務,但其行為沒有違反合同,就是合法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