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
1. 農民工維權的如何維護權利
如果你覺得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可以在當地申請法律援助
2. 農民工怎樣維權
各地都有為農民工維權的法律援助站,如在天津南開區南門外大街律師大廈六層的天津益清(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專為為農民工維權不收任何費用。
3. 農民工怎樣維權
農民工 工會 維權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調查報告,全國農民外出流動就業人數1.2億,其中進城務工的農民工約1億,占城鎮就業人員近40%。但由於傳統二元經濟體制的弊病,農民工作為勞動力市場重要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現在:一些行業仍存在比較嚴重的剋扣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多數農民工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其工資卻不能正常足額領取;農民工的勞動環境和工作條件比較惡劣;農民工工資增長緩慢,工資水平普遍偏低。上述這些不僅直接損害了勞動者的生存權益,而且惡化了經濟環境,威脅社會穩定,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極大隱患。
通過工會組織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必要性
今年全國將 發展 工會會員1000萬人以上,其中將幫助600萬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這意味著工會組織在進城農民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農民工的合法勞動權益保護問題已經日益引起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勞動保障部門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按照職責分工,通過建立一系列保障制度並實施相應的維權措施,為解決農民工工資和勞動保護方面的問題發揮了作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出要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的問題。但由於勞動保障法制不健全、現行 法律 法規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不夠和執法力量不足、執法效果不好等原因,由政府出面替農民工維權,其收效並不理想。由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目前 農民工自發維權的收效也非常有限:
第一,目前勞動力市場總體狀況仍然是供給大於需求的買方市場,這使得農民工在與用人單位的談判中處於弱勢地位;第二,農民工進入城鎮 企業 後的組織程度較低,缺乏集體談判能力,而且農民工也缺乏法律常識和維權意識。
因此,一方面,政府應該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為農民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良好的外部制度環境;另一方面,進城農民工自身也應當在現行的法律制度框架內,積極探索新的組織形式,變分散化維權為集體化維權,依靠組織化的力量改善其在勞資關系中的「弱勢」地位。
而工會作為工人自願結合的組織,能夠起到聚合單個、零散的工人,形成組織化的力量,打破強弱懸殊的博弈格局,提升農民工自我維權能力的作用。據介紹,目前全國1.2億農民工中,進入工會的比率僅為13.8%,因此農民工加入工會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工會組織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將是進城農民工維權的一種重要形式。
通過工會組織維護農民工權益的經濟社會效益
如果工會組織制度設計合理,就能夠成為農民工維權的強有力代表,帶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工會在提供公共產品時能夠達到規模經濟
把工會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看,它向其會員提供的各種服務、為會員爭取的各項權益,可以看作是這個組織內部的純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消費的非排他性決定了這個組織的成員越多,純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率就越高, 工會此時也實現了規模經濟效益。工會內部的公共產品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工會組織出面與企業主等其他組織進行談判,從而為工人爭取正當權益,主要包括工資報酬、勞動環境、醫療保障、養老保險以及農民工的國民待遇、子女的受 教育 權、城市居住權等;第二類是工會自身為農民工提供的服務,包括教育培訓、法律援助、信息咨詢以及娛樂設施等。所以, 工會不僅在農民工權益遭受損害時被動地維護權益,而且還可主動地為農民工爭取權益。
工會組織能夠有效分擔維權成本
個體農民工可以把巨大的維權成本轉移到工會組織,而工會組織則把這部分成本平均分攤到工會所有的會員身上,每個人分擔的部分肯定小於個體農民工分別談判應支付的成本。而通過組織維權,更能保證維權的效果。所以,用很小的成本支出獲得巨大受益,對於農民工來說,通過工會組織維權是一個經濟的選擇。 評價答案 </IMG>
4. 農民工維權法律應該怎麼規定
農民工維權最主要的依據就是勞動法,因為勞動法調整的對象是所有的勞動關系,是整個維權的基礎,此外,還是有一些特殊的條例,類的,像什麼《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等。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法》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5. 農民工如何維權
當地人社局申請勞動仲裁
雙倍支付工資、繳納社保
勞動合同法第82條有規定
6. 農民工維權有哪些方式
農民工維權方法:到當地勞動保障監察部門投訴;向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他。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7. 農民工日常維權有哪些方法
欠農民工工資的維權方法:農民工與用人單位協商;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直接向人民法院請求支付令;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他。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 關於農民工維權的書籍和法律知識
合同法,勞動法,傷殘鑒定條例,仲裁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