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非法拆除房屋法律責任

非法拆除房屋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2-21 09:39:47

① 私自拆除共有房屋,並翻建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私自拆除他人房屋的,需要負法律責任。1、私自拆除他人房屋,在民事上屬於侵犯他人合法財產權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賠償的法律責任。2、在民事責任之外,則屬於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違法行為,可由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處罰;如果損失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則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要承擔刑事責任。《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② 強制拆除程序違法的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強制拆除程序違法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暴力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方面:表現為暴力、威脅、限制人身自由。可能構成的刑法罪名有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非法拘禁罪。

(二)暴力損毀財物、強制拆除房屋方面:可能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法律依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第三十七條 接受委託的拆遷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轉讓拆遷業務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合同約定的拆遷服務費25%以上50%以下的罰款。

③ 在拆遷期間私拆他人房屋違法嗎

私自拆除他人房屋的,需要負法律責任。
1、私自拆除他人房屋,在專民事上屬於侵犯他人合屬法財產權的侵權行為,需要承擔賠償的法律責任。
2、在民事責任之外,則屬於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違法行為,可由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處罰;如果損失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則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④ 非法強拆房屋犯了哪幾條法律

非法強拆房屋首先違反了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規定,然後還有如下法律:

1、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2、物權法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3、我國憲法第3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非法拆除房屋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房子被強拆之後一般有以下三種賠償費用: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於補償別墅被拆遷房屋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拆遷別墅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於鼓勵被拆別墅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願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的,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准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⑤ 私自拆除他人房屋並佔有原房屋所在地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私自拆除他人房屋,並帶有原房屋所在地,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這種情況應當是把東西還給業主

⑥ 非法拆遷違反哪些法律

拆遷是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博弈,如果要拆遷居民房屋的,必須要慎重,必須需要依照法定的程序進行。如果有違法行為的,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非法拆遷房屋違反了違反《憲法》《民法通則》等法律

首先我們應看強制拆遷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實現老百性利益、公共利益或國家利益,還是為了實現地方官員利益、集團利益或個人利益?從強拆所表現出的不平衡利益訴求、老百姓的哀號痛苦和心靈創傷之深重、強力部門的難以顧及法律來看,它與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所要求的把實現人民利益的工作做好、做細、做實,對困難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幫助解決相差甚遠,與十六大所要求的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背道而弛。

把強拆長期作為解決開發商與居民之間民事糾紛的最後手段,使行政權力深深介入到房地產開發中,是用專政方式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給社會穩定和政府工作造成了不小壓力,極易給法律秩序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帶來沖擊和侵害。

其次,強制拆遷有無法律依據?

《憲法》第13條規定:「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第39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民法通則》第75條規定:「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侵佔、哄搶、破壞……」《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其他國家單行基本法律也都有對房屋私權的保護性規定。

遍查中國既有基本法律,均無為了城市改造及房地產開發之需就可以強制拆毀公民合法擁有房屋的規定。如果不是涉及國防、外交等重大的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任何組織及個人都無權以任何理由及程序強拆公民合法擁有的房屋。但在下位立法中嚴重破壞憲法及據此構建的基本法律的行政法規、地方規章令人觸目驚心地存在著。

按照《立法法》第8條規定,涉及對民事基本權利及財產權利的調整隻能由基本法律調整。而根據《憲法》第62條規定,基本法律的制定主體只能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下位立法中有關強制拆遷的規定不僅是調整了公民的財產權利,業已涉及到對公民最基本民事權利即財產權利的生殺與奪問題。這是立法權的嚴重越位,甚至是濫用。

第三,拆遷當事人雙方均屬獨立的民事主體,各自的法律地位平等。拆遷與否及拆遷協議的訂立純屬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合同訂立過程。《合同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那些關於拆遷糾紛須經行政裁決及強制執行的規定除了嚴重違反《憲法》和《立法法》外,更直接形成了與《合同法》和《民法通則》這些基本法律的沖突,本應是無效的行政法規。

更令人驚悚的是,司法救濟程序形同虛設。按照有關基本程序法律的規定,強制執行單位對申請強制執行的文書及程序合法與否有審查的義務。但這種例證在實踐中極其罕見,強制拆遷中執法權力的濫用幾乎是司空見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6條對強迫交易屬犯罪之舉的法律界定是非常清楚的,構成此罪的客觀行為表現為買賣與否、買賣時間、價款、來源法律咨詢:網頁鏈接買受及賣予對象這些交易的確立因素都是被強迫接受的。強制拆遷關系中,以行政強制力迫使房屋所有權人將自己的財產以其不能接受的時間、價款賣給開發商,是赤裸裸的強迫交易;更有甚者,強行闖入私宅,將所有權人的財產棄於街市或安置於其不同意或不知情的它處,致使有的被強拆人如喪家之犬在城市中流浪、蝸居。

⑦ 開發商非法拆除居民住房觸犯了什麼法律、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嚴格來說,根據《刑法》規定,這種行為涉嫌構成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首先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和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⑧ 非法強拆有什麼法律後果

法律分析:非法強拆的法律責任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包括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以及行政責任。在非法強拆的過程中,如果造成了被拆遷人人身損害的,則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熱點內容
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5 03:49:31 瀏覽:241
對合同法49條的理解 發布:2025-05-25 03:45:18 瀏覽:292
見死不救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5 03:28:13 瀏覽:369
刑事訴訟法重審程序 發布:2025-05-25 03:12:27 瀏覽:470
法律咨詢步驟 發布:2025-05-25 03:06:15 瀏覽:284
刑事訴訟法3條 發布:2025-05-25 03:03:58 瀏覽:469
哪些療法治療癲癇 發布:2025-05-25 03:02:19 瀏覽:707
美國移民律師 發布:2025-05-25 02:49:12 瀏覽:60
依法治國保證的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02:37:13 瀏覽:892
當婚姻遇上婚姻法 發布:2025-05-25 02:20:46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