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責任是對法律權利的救濟
① 法律規范,法律行為,法律關系與法律責任的邏輯關系
其實,你問的問題已經屬於法理學的范疇了。
法律規范,就是由國家立法機構回創制的或者經其答認可的一系列行為准則,它是用來判斷某一行為正當、合法與否,應受到何種法律制裁的標准和尺度。法律規范規定了法律上的權利、義務、責任的標准,或是賦予某一事實狀態以法律意義的指示、規定;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法律行為,是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上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它包括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事實行為)、積極行為(作為)與消極行為(不作為)。但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法律行為,譬如見義勇為、施捨救濟等等都屬於道德行為;國防、外交等屬於國家行為;宗教儀式等是宗教行為。
法律關系,是因行為人一定的法律行為而產生的行為人和相對人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法律責任,是因行為人的法律行為侵犯一定的法律關系,違反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不利後果。
② 法律責任分為哪幾種
題主您好,之了很高興為您解答
法律責任包括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返還財產,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方向】懲罰力度較小
行政責任
1. 行政處罰(針對行政管理相對人)
警告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財產)
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行為)
2.行政處分(針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刑事責任
1.主刑
管制(期限通常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不超過3年);
拘役(期限通常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最高不超過1年);
有期徒刑(期限通常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
無期徒刑
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2年執行)
2.附加刑(可與主刑一起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罰金
剝奪政治權利(「當官權」和「說話權」)
(1)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3)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4)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沒收財產
【區別】沒收非法財物
驅逐出境(適用於外國人)
希望能夠幫助您,我是之了,您的會計摯友!望採納!免費領取2019初級會計全套課程,歡迎一起探討會計問題,不定期分享干貨哦~
③ 教育法律責任和教育法律救濟有何不同
法律責任一是法律規范所規定的各種應盡的義務,二是行為人由於違反了法律規定而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救濟是指當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在管理過程中侵犯了校對人的權益時,相對人可以式獲得法律上的補救
④ 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責任與法定權利與義務有密切的聯系。
首先,法律責任規范著內法律關系主體行使權利的界容限,以否定的法律後果防止權利行使不當或濫用權利;
其次,在權利受到妨害,以及違反法定義務時,法律責任又成為救濟權利、強制履行義務或追加新義務的依據;
再次,法律責任通過否定的法律後果成為對權利、義務得以順利實現的保證。總之,法律責任是國家強制責任人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救濟受到侵害或損害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權利的手段,是保障權利與義務實現的手段。
http://www.law-lib.com/law/
⑤ 法律責任的目的是
法律責任復是指因違反了法定製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分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憲責任、國家賠償責任。
法律責任的目的主要在於保障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權力、自由得以生效,在它們受到阻礙從而法律所保護的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適當的救濟,使對侵害發生有責任的人承擔責任,消除侵害並減少未來發生侵害的可能性。
⑥ 法律責任與法律義務的關系是什麼
基本權來利與基本義務的辨證統一關系自
關於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個一般原理,為現代人權觀念所公認。正如《世界人權宣言》所強調的:"人人對社會負有義務",人人在行使他的權利和自由的時候,只受法律所確定的限制,而確定該限制的唯一目的就在於保證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給予應有的承認和尊重。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由公民基本權利的社會屬性所決定。因為人的權利只能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存在。在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個人與群體及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之中,某一主體享有某項權利,就意味著要求其他主體有尊重並不得侵犯這項權利的義務。否則,任何人的權利都無法實現和得到保障。但是,權利和義務又有可分性的一面。因為權利和義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與范疇。在實際行使當中,有的主體可能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有的主體則可能只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⑦ 如何理解法律上的救濟責任
法律上的救濟責任主要是家庭成員內部的救濟;另一種就是政府對社會流浪人員的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