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的山林證有法律效力嗎
A. 農村有林權證的山林可以繼承嗎
農村有林權證的山林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繼承的。以下是詳細解答:
一、林權證的合法性
- 農村擁有林權證的山林,首先意味著這片山林已經通過法定程序被確認為合法承包或所有。林權證是山林權屬的法定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二、承包山林的可繼承性
-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農村的山林是通過承包方式獲得的,並且已經取得了林權證,那麼這片承包的山林在承包人去世後,其繼承人有權繼承。這是因為承包的山林屬於承包人的合法財產權益,可以依據《繼承法》的相關規定進行繼承。
三、繼承的法律依據
- 《繼承法》第三條規定了遺產的范圍,其中明確包括「公民的林木」。這意味著,只要山林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其繼承人就有權繼承。
四、注意事項
-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承包的山林可以繼承,但繼承人需要繼續履行原承包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例如,繼承人需要繼續對山林進行管理和保護,並按時繳納相關稅費等。
- 此外,如果山林存在抵押、質押等權利限制,或者存在其他法律糾紛,可能會影響其繼承權。因此,在繼承前,建議咨詢專業律師或相關機構,以確保繼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綜上所述,農村有林權證的山林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被繼承的。
B. 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如何認定林權證書的效力
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授權林業部依法頒發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證書(以下簡稱林權證),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依據。」的規定,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時,要確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首先應以依法核發的林權證為准。 但是,我國山林權屬政策自解放以來經歷了四次大的變革和調整,各個時期形成了相應的山林權屬書證,在當時確權過程中出現的政策性及人為性失誤,導致現在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認定林權證書效力成為了難題。 解放初期的土改運動,確定土地個人所有,為群眾頒發了土地證;此後的合作化運動,個人所有土地山林隨人入社,土地、山林集體所有;1961年至1963年對土地(林地)、耕畜、農具、勞動力進行了「四固定」,按屬地原則對土地林地進行統一的調整,歸就近的生產隊集體所有;1981年至1983年的「林業三定」,為生產組集體和各戶頒發了山界林權證、社員自留山使用證。每次的社會歷史變革都會帶來林地權屬的變化,而林權確權工作的不規范、登記發證制度的不健全導致部分林權證錯漏填寫、重復填寫等情況時有出現,當然,存在這種錯填、漏填、重復填的現象是有其歷史原因的。一是六十年代的「四固定」工作不徹底,且「四固定」當時主要是對耕地和林地,對當時未開發的荒地,一般不固定,對在「四固定」時期的土地(林地)確權基本上也沒有法定形式的文字記載,記載不規范。二是八十年代初落實「林業三定」工作時,工作組的人員本身水平不高,頒證工作粗糙,填證不規范、不統一、不全面,產生了證件的錯發、重發。比如有的山林權證四至范圍寫成「上至山頂,下至田邊,左至大松木,右至某某甜竹根」。結果是松樹砍掉了,甜竹根也不見了,界線沒有了,引發糾紛;或者當年的小松樹也長大了,到現在全部都是大松樹,你說是這棵,我說是哪棵,這也引起了爭議;而有的山證的四至界線寫成左與張三交界,右與李四交界,雙方對界線各持己見,亦因此引發糾紛。而且,當時有些證是蓋好印,然後發給各戶自己填的。我們在審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時就見過空白已蓋印的山界林權證和社員自留山使用證。 在審判實踐中,對於採信山界林權證、社員自留山使用證這類書證並沒有統一的標准。本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就因為時間跨度長,土地改革、「四固定」不徹底,「林業三定」工作粗糙,加上當時的工作人員不重視資料的完善和保存,造成無據可查或資料丟失,以致當事人發生權屬爭議無法找到相關證據,普遍存在當時的證人難找、有效的書證、物證難查,證據鏈難連的問題,因此,事實難以查清。所以,有的法官如果見到一方有山證的話,基本承認其效力,而有的則一概否認其效力。那麼,對於這種山證,我們在審理中如何更好認定其效力呢? 筆者認為,鑒於歷史的原因,對於這些山證的效力,既不應一概否認,亦不應一概肯定,這些證據應結合其他證據以及管理事實等才作確認比較妥當。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案件,要遵重歷史,遵重現實,要從有利於生產、生活,有利於管理和利用的原則來處理爭議。 對於因山林政策調整所形成的權屬證書、登記確權底冊等書證,是確定山林權屬的主要證據,要正確認定山林權屬糾紛中這些書證法律效力,應把握當時的社會政治、法律、政策背景,根據證據的客觀性、合法性、關聯性,結合現實情況加以認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林業三定」時的山證,無爭議的應當確認其效力。對因錯發,重發等情況引起爭議的,則應查明情況,參考「四固定」的確權依據作出處理。如合作化、「四固定」時期沒有有效權屬依據的,應通過田畝造冊、交糧納稅、經營管理及使用情況等因素綜合分析認定,在以上因素欠缺的情況下,可參照土改確定的權屬處理。爭議山林的林木性質以及對山林的經營管理也是認定山林權屬的證據之一,在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現實的經營管理情況。 對於有些山證,如我們見到過有的山界林權證沒有蓋縣人民政府的印章,有的填報負責人處沒有人簽名,有的審查同意單位(社、隊)處沒有蓋印,有的沒有填寫日期,有的填寫有錯別字,對方當事人都會對這些漏填錯填的山證有異議。對這類證據,如果僅僅是證據形式上存在瑕疵,結合其他證據材料能夠印證該份瑕疵證據所要證明事實的,可以認可該份證據的證明效力;但是,如果僅有該瑕疵證據,沒有其他證據予以印證的,一般情況下不應認定該瑕疵證據的證明效力,當然,如果幾個瑕疵證據之間能夠相互印證證明某項事實的,也可以不否定該瑕疵證據的證明效力。 認定山林權屬的書證主要有「林業三定證」(包括山界林權證、自留山使用證、林業生產承包合同等)、「土地證」(包括清冊)、「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包括入社資料、協議書、調解書、政府處理決定、法院判決等),這三類證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在適用上應有順序之分,認定的順序應該是先「林業三定證」再到「土地證」最後是「權屬變更憑證」。 在有「林業三定證」而且是正確有效的情況下,應以「林業三定證」作為認定權屬的首要依據。如果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證據是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前,其效力已經得到了「林業三定證」的肯定,因而不發生「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的適用問題;如果這些「合法的權屬變更」證據是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後,這些憑證則作為認定山林權屬的直接依據,「林業三定證」不能作為依據。
C. 農村山林糾紛處理依據問題
《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在實踐中,各類權屬證件的適用原則:林業「三定」證→土地證→權屬變更憑證。
一、證據是關鍵:歷史上四次大的變革和調整,形成了相應的山林權屬書證
1、解放初期的土改運動,確定土地個人所有,為群眾頒發了土地證;
2、合作化運動,個人所有土地山林隨人入社,土地、山林集體所有;
3、1961年至1963年林業「四固定」頒發了林權執照;
4、1981年至1983年林業「三定」頒發了林權證。
這些土地、山林政策調整所形成的權屬證書、登記確權底冊等書證,是確定山林權屬的主要證據。
二、正確認定山林權屬糾紛中相關書證及相關材料的法律效力、證明作用。
1、把握當時的社會政治、法律、政策背景
2、把握好認定證據的三種方法:一是個別審查 ;二是比較印證,去偽存真;三是綜合分析,通過對證據進行系統審查後再對案件事實進行認定。
比如,對於土地證效力,許多群眾認為有土地證就行,事實上, 土改時發的證,後來入社了,就成了集體了,土改時的證件的證明力,就比其後形成的山林權屬證書要低。
但在確權實踐中,土地證的證明效力在以下二種情況下仍起主要證據作用。一是證明持證人的土地(山林),按當時政策應歸入當時所在社隊,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以後調整了社隊所有的該宗土地(山林),在以後林業四固定,林業三定中也未確權情況下,應確權給持證人當時所在社、隊(現為村民組)。二是在處理縣際山林權屬糾紛時,如一方有土地證,而另一方沒有土地證,在此情況下,爭議山林應歸屬持證人當時所在縣。
對於錯發重發的 ,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凡無爭議的應當確認證書的效力,如因錯發,重新引起爭議的則應查明情況,根據四固定的確權為依據作出處理,確定權屬。如合作化、四固定時期未確定權屬的,可參照土改確定的權屬處理。爭議山林的林木性質以及對山林的經營管理也是認定山林權屬的證據之一。在處理山林權屬糾紛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現實的經營管理情況,通過審查現場勘驗筆錄、證人證言等,認定有關事實,以避免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事情發生。
三、把握好山林權屬的依據和適用原則。
(一)合法證件
1、「林業三定」證(包括山林所有權證、自留山使用證、林業生產承包合同或林權證);
2、土地證(包括清冊);
3、「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包括入社資料、「四固定」證、協議書、調解書、政府處理決定、法院判決等)。
(二)適用原則
適用的基本的順序是:林業「三定」證→土地證→權屬變更憑證。
具體來講,在有林業「三定」證而且是正確有效的情況下,應以林業「三定」證作為認定權屬的首要依據。如果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情形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前,其效力已經得到了「三定」證的肯定,因而不發生「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的適用問題;
如果「合法的權屬變更」是發生在林業「三定」之後,這些憑證則是認定山林權屬的直接依據,林業「三定」證不能作為依據。
在沒有林業「三定」證或者林業「三定」證有錯誤的情況下,原則上應以土地證(包括清冊)為依據,但是,在土改之後如果有入社、四固定、協議、贈送、處理決定、判決等「合法的權屬變更」情形發生的,則應以「合法的權屬變更」憑證作為認定依據。
在我國法律和政策承認土地證是永無錯誤的有效憑證,是其他權屬憑證的初始權源。除了土地證之外的任何依據都有可能發生錯誤。判斷林業「三定」證或「四固定」證是否有錯誤,應以「三證」相統一為原則,凡是沒有上級權源或權源有問題的,一般不能作為認定山林權屬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