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以上歲法律責任
1. 14歲兒童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不滿14周歲的(含14周歲生日當天),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專14周歲生日的屬第二天到16周歲生日當天),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但是並不是僅限於這類罪名,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答復: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於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對於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後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者死亡的行為,依照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減輕處罰並不得適用死刑。
2. 14歲可以付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不滿十四周歲的,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一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一)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
(二)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歲以上的;
(四)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
3. 十四歲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不滿14周歲的,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以及年滿14周歲的,其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等八項罪名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並不僅限於這類罪名,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答復,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
民事責任:沒有年齡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
行政責任: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一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一)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
(二)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七十周歲以上的;
(四)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
第二十二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在六個月內沒有被公安機關發現的,不再處罰。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4. 十四歲少年如有犯罪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 對以下8種罪名要負刑事責任 :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搶劫、強奸、防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販毒。
5. 14歲法律承擔哪些責任
法律分析:14歲法律承擔哪些責任:14歲青少年只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無年齡限制,全民都要承擔,而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不滿14周歲的(含14周歲生日當天),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14周歲生日的第二天到16周歲生日當天),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一?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6. 十四歲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是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不滿十四周歲的,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以及年滿十四周歲的,其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等八項罪名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並不僅限於這類罪名,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答復,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7. 已滿十四周歲應承擔哪些刑事責任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 傷或者死 亡、強 奸、搶 劫、販 賣 毒 品、放 火、爆 炸、投 放危 險 物 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 傷或者死 亡、強 奸、搶 劫、販 賣 毒 品、放 火、爆 炸、投 放危 險 物 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8. 十四歲應負的法律責任
不滿周歲的(含14周歲生日當天),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14周歲生日的第二天到16周歲生日當天),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但是並不是僅限於這類罪名,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答復: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
對於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
(8)十四以上歲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9. 14周歲以上 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回、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答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可見,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年齡階段。這是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表明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國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里的收容教養是對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種保安處分措施。
10. 14歲要負的法律責任
不滿周歲的(含14周歲生日當天),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14周歲生日的第二天到16周歲生日當天),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但是並不是僅限於這類罪名,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答復: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
對於刑法第十七條中規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並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後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才負刑事責任,綁架撕票的,不負刑事責任。
對於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人質後殺害被綁架人,拐賣婦女、兒童而故意造成被拐賣婦女、兒童重傷或者死亡的行為,依照刑法是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的。
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減輕處罰並不得適用死刑。
(10)十四以上歲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歸責原則
歸責原則體現了立法者的價值取向,是責任立法的指導方針,也是指導法律適用的基本准則。歸責一般必須遵循以下法律原則:
1、責任法定原則。其含義包括:
(1)違法行為發生後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性質、范圍、程度、期限、方式追究違法者的責任;作為一種否定性法律後果,它應當由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2)排除無法律依據的責任,即責任擅斷和「非法責罰」。
(3)在一般情況下要排除對行為人有害的既往追溯。
2、因果聯系原則。其含義包括:
(1)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行為與危害或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這是認定法律責任的重要事實依據。
(2)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首先確認意志、思想等主觀方面因素與外部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系,有時這也是區分有責任與無責任的重要因素。
(3)在認定行為人違法責任之前,應當區分這種因果聯系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