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經營承法律責任
A. 承包與合作法律責任有什麼不同
「承包」准確的說應是「承包經營管理」,是指企業與承包者間訂立承包經營合同,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全部或部分在一定期限內交給承包者,由承包者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及獲取企業收益的行為。由於承包只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補充措施,不能消滅、變更原有企業或創設新的企業,也不能改變原有企業的法人地位、名稱和經營范圍。承包者與被承包的企業間所存在的是一種合同關系。因此,承包經營可採取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也可根據董事會決議或股東會決議由原有企業直接與承包者(自然人、個體工商戶以及第三方企業均可)簽訂承包經營協議。
承包是當事人間以合同約定的一種經營管理行為,承包者只是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者。承包者最基本的權利是收取承包收益。其應承擔的義務主要有,中外合營企業的承包者應接受該合營企業董事會的監督;對所承包企業的財產沒有任何處分權,並且不得將所承包企業的財產轉讓、變賣、轉移、抵押、出租或贈與;定期向所承包企業的董事會報送企業財務報表。最重要的是,承包者應保證,於承包經營期滿時,所承包的企業能夠扭虧為盈或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這種保證形式由風險保證金,或由銀行出具的不可撤銷、但合營企業可以單方提款的保函形式提供。而且承包者須於每年第一季度內向合營企業提交承包經營風險保證金保函或風險抵押金。抵押金不得再另設擔保,亦不得以合營者的出資作抵押。無論哪種保證形式,其數額均不得低於當年承包利潤總額的百分之五十。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的負債余額不得超過當年承包利潤的總額。此外,承包經營期間,承包者可以以所承包企業的名義貸款,但須經董事會同意。承包經營開始前、承包經營期內中止以及承包期滿時,應對所承包企業進行資產的清理與核對的工作並辦理移接。資產的清理與核對應經過大陸注冊會計師的驗證方為有效。
合作。按約定的條件共同經營、約定的比例分配風險、利益是合作。區別不大,關鍵是協議內容的明確、具體。法律合夥與合作的區別合夥是一種制度,是指多方根據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同承擔風險和共同分享利益的關系
合作是指業務上的相互關系。
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合作的基本條件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主要有:①一致的目標。任何合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標,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標。②統一的認識和規范。合作者應對共同目標、實現途徑和具體步驟等,有基本一致的認識;在聯合行動中合作者必須遵守共同認可的社會規范和群體規范。③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創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的良好氣氛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條件。④具有合作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定物質基礎。必要的物質條件(包括設備、通訊和交通器材工具等)是合作能順利進行的前提,空間上的最佳配合距離,時間上的准時、有序,都是物質條件的組成部分。
合作的類型按合作的性質,可分為同質合作與非同質合作。同質合作,即合作者無差別地從事同一活動,如無分工地從事某種勞動。非同質合作,即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藝流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產。按照有無契約合同的標准,合作分為非正式合作與正式合作。非正式合作發生在初級群體或社區之中,是人類最古老、最自然和最普遍的合作形式。這種合作無契約上規定的任務,也很少受規范、傳統與行政命令的限制。正式合作是指具有契約性質的合作,這種合作形式明文規定了合作者享有的權利和義務,通過一定法律程序,並受到有關機關的保護。按合作的參加者分,有個人間的和群體間的合作等等。就合作本質而言,雙方具有平等的法人地位,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實行不同程度的聯合。
B. 合夥企業的非法經營,合夥人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只要本人沒有參與具體違法行為就不構成犯罪。
C. 合夥人法律責任
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新合夥人對入伙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當然以上是針對普通合夥人的相關規定。還有特殊的合夥人等等
D. 合夥企業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合夥企業違反合夥企業法應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提交虛假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取得合夥企業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2、合夥企業的名稱違反法律規定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改正,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3、其他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九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提交虛假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取得合夥企業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企業登記,並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九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合夥企業未在其名稱中標明「普通合夥」、「特殊普通合夥」或者「有限合夥」字樣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改正,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E. 合作關系的法律責任承擔
法律分析:第一,如果是出資違約如果合夥人沒有如期如數按約定的出資方式繳付自己的出資,即違反出資協議,就應當依法向其他履行出資義務的合夥人承擔出資違約責任。若給其造成損失還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依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第二,如果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擅自將自己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其行為無效,或者作為退夥處理;由此給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十六條: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也可以用勞務出資。
合夥人以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出資,需要評估作價的,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也可以由全體合夥人委託法定評估機構評估。
合夥人以勞務出資的,其評估辦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確定,並在合夥協議中載明。
F. 合夥人有法律責任嗎
有。兩抄種大類型
如成立的是有限責任公司形式,則股東(出資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也就是說出資多少最多承擔多少責任,如是合夥企業,則出資者承擔的是無限責任,通俗地說就是該企業欠別人多少錢,則你們合夥人共同承擔所有的債務不以出資多少為限。所以,你必須弄清楚你朋友成立的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這關乎你承擔責任的風險。
G. 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是如何承擔的
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承擔的具體情況如下:
一、普通合夥的合夥人均為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個人合夥的無限連帶責任具有如下特點:
1、合夥人的連帶責任隨合夥債務的產生而產生,隨其消滅而消滅。合夥人僅就其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2、合夥人的連帶責任是一種對外責任。在合夥內部,仍然按照投資比例或協議約定確定債務的承擔。因此如果一個合夥人超過自己應當承擔的部分對外承擔了債務,有權就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部分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3、除法律另有規定以外,這種連帶責任不以當事人之間有無約定為轉移。
二、新加入的合夥人與其他合夥人享有一樣的權利和義務。
對其加入之前合夥已經存在但尚未清償的債務,應與其他合夥人一起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人退出合夥的,退夥人對退出合夥前原合夥的債務,仍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7)合夥經營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關於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具體條款:
第一百零三條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合夥人履行合夥協議發生爭議的,合夥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
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合夥協議中未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一百零四條有關行政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收受賄賂、侵害合夥企業合法權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零六條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的,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H. 合夥做生意法律責任的承擔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第二十四條 合夥人以外的人依法受讓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的,經修改合夥協議即成為合夥企業的合夥人,依照本法和修改後的合夥協議享有權利,履行義務。
第二十五條 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的,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其行為無效,由此給善意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由行為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I. 關於公司合夥人法律責任的問題。
合夥人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大股東私自以公司的名內義在外欠了容大筆錢沒有跟合夥人協議私自處分合夥企業財產,公司對外負債的債權人不知情的,合夥人仍需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這種情況,你仍然要承擔責任,可以按照出資比例或協議的規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承擔清償責任後有權向大股東追償。
J. 違反合夥企業法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即不承擔法定義務或從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對違法行為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並依法予以追究,是規范合夥有關行為,保護合夥企業、合夥人和合夥企業債權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合夥企業法各項規定的基礎和依據,所以對違法行為是否追究責任,追究何種責任對合夥企業法的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合夥企業法第八章分別規定了合夥企業、合夥人、清算人、登記機關、合夥企業的招用人員等主體違反本法規定時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責任形式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各個方面:
一、民事責任。即當事人違反合夥協議或從事其他民事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合夥企業法規定民事責任的基本要求是對違法行為造成的合夥企業或其他合夥人的損失應負責賠償,並消除危害等。至於合夥企業或合夥人違反與第三人的交易合同等行為,屬於合同違法,應按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責任。
二、行政責任。即違反行政管理法規,危害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合夥企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包括兩方面:一是當事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二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規定,濫用職權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三、刑事責任。即當事人從事損害合夥企業或合夥人利益的行為構成刑事犯罪的,所應承擔的刑事法律後果,承擔刑事責任即應受到刑事制裁。執法機關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應根據當事人的違法情況,認定其事實,並依據法律規定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