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託管企業的法律責任規定

託管企業的法律責任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2-23 21:14:47

1. 託管的法律關系

託管的法律關系:
(1)託管雙方當事人是特定的主體。委託方通專常是託管企業的所有者,一屬般指託管企業的開辦單位、主管部門和出資者;受託方一般為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與被託管企業的經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2)託管企業具有相對獨立性,企業託管後已經改變了原有的經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財產使用權發生了變化。但是,企業並未發生所有權的轉移。企業託管與企業兼並不同,託管企業仍然保留原來的企業名稱和經濟性質;企業託管也不同於企業租賃,即只保留企業財產所有權,不保留原企業職工和獨立核算制度。企業被託管後,託管方與託管企業發生的經濟往來,應屬一般的民事關系,應適用相應的民事法律、法規來調整。對於託管方當事人超越託管許可權,侵犯託管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委託方有權予以抵制和拒絕。

2. 企業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企業有關員工的法律責任:
1、必須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包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
2、企業必須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3、員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

3. 企業委託管理期限應在哪個法律法規

企業託管是指企業資產所有者將企業的整體或部分資產的經營權、處置權,以契約形式回在一定條答件和期限內,委託給其他法人或個人進行管理,從而形成所有者、受託方、經營者和生產者之間的相互利益和制約關系。
所謂託管,顧名思義就是委託管理的意思,具體是指企業所有者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由具有較強經營管理能力,並能夠承擔相應經營風險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償經營,以明晰企業所有者、經營者、生產者責權利關系的一種經營方式。換言之就是通過契約形式,受託方有條件地接受管理和經營委託方的資產,以有效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4. 企業實施勞動關系託管有法律依據嗎

勞動關系託管可能是指勞務派遣,即員工和其他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之後派遣到本單位工作的一種形式。是可行的,但是存在特定條件。而且員工應屬於臨時崗位作業。而且存在一定比例。

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 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第六十六條 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5. 企業託管經營要注意什麼

1. 以下情況對企業託管是積極選擇:
(1)目標企業已經陷入困境,但對其版實際情況了解尚不充分;權
(2)雙方合作意向明確,但收購方資金實力不足,短期內也難以解決;
(3)相關兼並事宜尚在積極溝通,但目標企業已難以為繼;
2.託管注意事項
(1)企業託管需要人才、資金、技術、產品、信息、營銷網路等多方面因子支持,託管方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
(2)被託管企業處於被動地位。
3.重大不利影響的責任規避,託管方以下事項免責:
(1)出現5名供應商集體催款事件;
(2)出現10名以上員工集體罷工、抗議辭職,或任何新政府部分新聞媒體投訴的事件;
(3)出現機械設備、輔助設備、存貨等重大損失,導致停產30天以上;
(4)出現任何其他重大事故,被政府職能部門停業整頓、限期整改;
(5)出現財務狀況嚴重惡化,無力維持現金流斷裂;
(6)出現任何公司股權或資產被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仲裁機關進行財產保全或強制執行措施;
(7)出現一個嚴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且在可預見的30天內無法解決和消除的情形。
類似的對企業經營管理會產生重大傷害的事宜。

6. 第三方託管的法律條款

現階段,國內法律專家、學者引進了Escrow概念並將它應用到相關立法之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轉讓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應當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全部債權或者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這就是典型的 Escrow,在抵押期間,如果抵押人轉讓了抵押物,抵押權人的抵押權就 因此而不復存在,抵押權人必然要求抵押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全部債權, 而債權尚未到期,抵押人提前清償債權不符合抵押人的利益,特別是如果抵押人並非就是債務人,抵押人不願代債務人提前清償債務。為此, 法律允許抵押人將轉讓抵押物所得價款向與抵押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 替代提前清償債權,只有當債務履行期限屆滿,而債務人沒有履行債務 時,該第三人才將該價款交給抵押權人,當然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這種規定使抵押貸款建造商品房的發展商出售(預售)商品房依法可行。司法部關於債務人與債權人約定用提存方式先行給付債的標的物,公證處可以辦理提存公證的規定,則是一種公證處作為第三人的Escrow。
Escrow也已逐漸被國內律師界運用,特別是在資產重組、股權轉讓等新的法律服務領域運用得比較多。如A公司為了提高其投資質量,決定清理、出售其部分對外投資,但在轉讓其在C公司的股權時遇到了難題。 C公司系A公司與另一家公司共同批租了一塊土地後成立的項目公司, 因資金緊缺,項目進展緩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房屋建設工程須完成開發投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才可以轉讓房地產,因此,該項目還不具備轉讓條件。為使項目開發得以順利進行,我們引進了Escrow,依此設計了操作方案:A公司與接盤人B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A公司在C公司的股權轉讓給B 公司,鑒於該項目尚不具備轉讓條件,A公司將其《國有土地使用證》、 B公司將受讓款均交由律師事務所(即第三人)保管,合同簽訂後,B 公司即取得實際操作權,當項目具備轉讓條件時,由律師事務所作為A 公司的代理人與B公司共同向有關政府部門辦理房地產轉讓手續,A公 司取得轉讓款,最終實現股權轉讓。
經我們這樣設計,雙方很快達成一致。既保證合同能及時簽署,項目開發得以順利進行,又充分保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此外,律師事務所越來越多地充當Escrow中第三人的角色,在買賣合同中發揮作用。具體操作程序為:由買方將貨款交存於律師事務所的專設帳戶,律師事務所即向賣方出具律師公函,告知其貨款已經到位,賣方收到律師公函後按合同約定發貨,並持有效發貨憑證向律師事務所提取貨款。這已成為許多律師事務所的一項新業務,在今天履約信用普遍不高的情形下,該項業務尤其值得推介。
通過上述對Escrow的考察,我們不難看出:Escrow的基本操作模式為: 託管----(有條件)交付。由於漢語中尚沒有一個確定的詞與之相對應, 准確表達其涵義,港台有些法律人士採用音譯法稱作「艾士庫」或「埃 斯克羅」,雖然我國有關立法使用了「提存」一詞,但筆者認為「提存」 尚不能涵蓋Escrow的全部涵義。在實務中,我們可以迴避使用Escrow一 詞或其任何中文譯詞,只須按其基本操作模式設計服務方案。值得指出的是,在目前國內尚無法律約束第三人的情況下,相關當事人應當在合同中明確第三人的責任,第三人應謹慎履行其義務,不能因為第三人的原因致使某一方遭受不必要的損失,這也正是一些境外當事人請求政府部門充當第三人的用意所在。
不辦理第三方託管,不能買賣股票。

7. 被執行方是被託管企業該如何處理

沒有員工、沒有業務活動,應該還是有設備、存款、廠房活其他固定及流動資產,
對執行方來說,只針對被執行方作出法律強制執行,託管方管理的被執行方,如果只是單純的託管關系,還是能夠執行。即使託管方也是債權執行方,都可以執行分配。
但是如果託管方的債權優先等級比較高,或是數額比率很大,其他有權執行方即使執行了也可能沒有收獲。

8. 企業託管的法律關系

企業託管經營中的法律關系
託管經營在託管方與受託方當事人之間形成託管的法律關系,委託方和託管方以及託管企業都以此享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
(一)委託方的權利和義務。委託方主要享有以下權利:
⑴託管行為的決定權和簽約權。委託方有權選擇受託方,有權決定是否簽訂託管協議。
⑵按照合同的約定收取託管經營收益。這是託管經營中委託方享有的一項主要權利。由於託管經營通常是有償託管,受託方基於其託管行為享有獲得報酬的權利,委託方當然也應當有權對被託管企業的經濟收益進行再分配。因為託管經營並沒有改變企業的所有權主體。
⑶對受託方的經營狀況進行考察。託管方有權對受託方對被託管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考察,以保證被託管企業被正當經營。
⑷在受託方提供擔保的情況下,委託方當事人可以對抵押物的權屬等問題進行核查。
⑸當受託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約定完成託管任務時,委託方可以處分受託方提供的擔保物或者要求受託方給與賠償。
委託方的義務主要有以下幾種:
⑴按照合同的約定向受託管方支付報酬。當受託方按照合同的約定完成託管任務時,受託方有權獲得報酬。
⑵指示的義務。託管行為通常需要委託方當事人給與受託方當事人明確的指示,當受託方當事人要求委託方給與指示時,委託方應當及時進行指示,否則因此而給被託管企業造成的損失,不得要求受託方賠償。
⑶配合受託方當事人進行託管經營的義務。委託方當事人應當及時地向受託方提供有關的資料等,不得隨意非法干預受託方的經營。
(二)受託方的權利和義務。受託方在託管經營中享有以下權利:
⑴使用、支配被託管企業的資產。由於受託方在託管法律關系中是託管企業財產的實際佔有者,根據託管合同的本質,受託方有權對企業財產進行使用和支配,當然,這種使用和支配應當以保證託管企業的正當經營為目的。
⑵決定被託管企業的一些基本經營政策、方針。受託方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行決定被託管企業的機構設置,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自行決定被託管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工資獎金制度;自行決定和實施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
⑶獲得報酬的權利。
受託方的義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⑴保管被託管企業財產的安全,保障被託管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由於被託管企業實際上被受託管人佔有和支配,自然應當由受託管人承擔保管義務。受託方未盡合理注意義務而給被託管企業財產造成損失的,受託方當事人應當負賠償責任。
⑵積極完成託管任務的義務。這是受託方的基本義務。受託方應當根據合同的約定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對託管企業進行託管經營,不得實施有損於被託管企業的行為。受託方應當按時向委託方提供被託管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收益分配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等報表,年終決算表應當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核驗證。
(三)被託管企業的權利和義務。被託管企業在託管法律關系中並不是完全的客體,託管企業也可以享有一些權利和承擔一定的義務。
被託管企業的權利主要有:
⑴企業職工依然享有法律規定和勞動合同約定的權利,例如勞動報酬、養老保險以其他社會保障權利。
⑵可以要求受託方說明企業發展和產品結構調整等方面的重大決策內容。當然被託管的企業也要承擔一定的義務。

9. 託管法律是否認可責任由誰負

這要看合同的約定,如果沒有特別約定,是可以的,若出現了安全問題,你是受益方,要承擔一定責任.

10. 企業託管能否完全規避法律風險

過一會就惡心

熱點內容
電商法理發 發布:2025-08-21 07:39:34 瀏覽:332
按勞動法可以發加班費1 發布:2025-08-21 07:26:11 瀏覽:483
三八法律知識競賽通知 發布:2025-08-21 07:26:01 瀏覽:320
一審行政法院判決書 發布:2025-08-21 07:24:28 瀏覽:925
法律服務業務范圍 發布:2025-08-21 07:24:26 瀏覽:609
愛看社會與法 發布:2025-08-21 07:09:42 瀏覽:587
赤壁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8-21 07:05:26 瀏覽:571
勞動合同法如何規定加班工資 發布:2025-08-21 06:20:16 瀏覽:248
法治交通實施意見 發布:2025-08-21 06:11:54 瀏覽:418
康平法院新聞 發布:2025-08-21 06:11:53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