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座談會紀要有法律效力
❶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還有效嗎
現行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2003年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文件法〔2003〕167號發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經查詢法律圖書館系統,顯示目前仍有效。
查詢鏈接:
法律圖書館: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82074
❷ 法院的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能否作為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法律依據合法性何在
你好,可以作為參考依據,因為不屬於我國的法律淵源。謝謝,望採納!您採納以後,願意繼續為您進行專業的解答!
❸ 最高人民法院座談會紀要的法律效力
這種會議紀要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最高院發布的公文中只有司法解釋才具有法律效力。
較早的時候確實有會議紀要作為司法解釋來適用的情況,如8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全國法院減刑、假釋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便是作為司法解釋使用的。但97年後,最高院出台了「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若干規定」,對司法解釋進行了規范,會議紀要便不得再作為司法解釋了。
根據這個規定,司法解釋有以下幾個特點:
1、必須經最高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並由最高院以公告的形式在《人民法院報》上公開發布。
2、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對某一類案件或某一問題的如何適用法律作出的規定,稱為「解釋」;第二種是對審判工作提出的規范和意見,稱為「規定」;第三種是對各高院及解放軍軍事法院就具體問題請示所作的答復,稱為「批復」。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形式。
3、司法解釋必須在首部寫明「*年*月*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次會議通過」的字樣。
4、司法解釋可以在司法文書中援引的,包括判決書,但在格式上需先引用適用的法律條款,再引用適用的司法解釋條款。
❹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具有法律效力嗎
有參考價值,不能作為法律依據來處理。
❺ 政府辦發會議紀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會議紀要無非是地方黨委、政府與下屬各局、委共同協商地方政策的會議記錄,無法上升到法律、法規、規章的高度,不是規范性文件,沒有法律效應。
❻ 民事訴訟九民會議紀要可否作為定案依據
雖然《九民紀要》名義上不是司法解釋, 但實際對法院審理資管糾紛所產生的影響恐怕不會亞內於司法解容釋。關於《九民紀要》的法律效力, 最高院強調,紀要不是司法解釋, 不能作為裁判依據進行援引,但在裁判文書「本院認為」部分具體分析法律適用的理由時, 可以根據紀要的相關規定進行說理。《九民紀要》雖然不是部門規章這類正式的監管規則, 但所確定的「紅線」也是絕對觸碰不得的, 畢竟最高院都出文統一裁判規則了, 下級法院「頂風作案」逆著最高院的意思作出相反的判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❼ 會議紀要具有法律效力嗎
會議紀要不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會議紀版要適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權定事項。如果會議紀要僅僅作為記錄會議情況之用,並在行政機關內部傳閱,則不存在對外發生效力的問題。
簡介:
會議紀要是用於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公文。會議紀要不同於會議記錄。會議紀要對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都適用。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區別十分明顯。從應用寫作和文字處理的角度來探析,二者截然不同。會議紀要是一種法定的公務文書,其撰寫與製作屬於應用寫作和公文處理的范疇,必須遵循應用寫作的一般規律,嚴格按照公文制發處理程序辦事。
拓展資料:
會議紀要適用於一些大中刑的、比較重要的會議。這種會議往往具有方向性、專題性、專業性、形容性、學術性的特點,是為了解決當前工作中的某項實際問題,會議本質精神,用至一些分歧意見等寫出來。
其目的有二:一是向上級匯報會議情況,以獲得上級及時的指導;二是向下級傳達;以便貫徹執行,因此,研究一般性問題的會議,尤其是一些規范較小的事務性會議,一般不寫會議紀要。
❽ 法院的會議紀要能作為判決書的判決依據嗎
法院的判決依據只可是法條。司法解釋都只能作為一種辦案思路,幾乎不出現在判決書中,何版況會議權紀要。會議紀要其實是上一級法院,將研究司法解釋和總結辦案經驗的基礎上,對本院一般案件判決思路和判決依據的具體細化,就像法院的「公司章程」。判決書中說理部分只能引用法條,連司法解釋都不能直接出現在判決書的「依據某某法」部分,會議紀要效力較司法解釋更低,更不能直接出現在判決書的「依據某某法」部分。
不過,現實中會議紀要比司法解釋更好用,更能為審判長提供准確的判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