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責任限制的法律條款

責任限制的法律條款

發布時間: 2022-03-02 16:24:00

⑴ 最新的強制執行法律條款

討厭網上怎麼講到2012年事上呀。我問的現在最新2020年怎樣強制執行新老賴政策

⑵ 限制責任能力能不負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限制責任能力人一般是指未未成年人或者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限制責任能力人對法律責任的承擔是有一定限制,,但行使民事行為能力也受到限制,限制責任能力人如果年滿14周歲的,可以給予治安管理處罰,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不滿14周歲的,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十二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第十九條 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減輕處罰或者不予處罰:(一)情節特別輕微的;(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後果,並取得被侵害人諒解的;(三)出於他人脅迫或者誘騙的;(四)主動投案,向公安機關如實陳述自己的違法行為的;(五)有立功表現的。

⑶ 勸酒法律責任的條款

法律分析:酒文化作為我國社會文化的一種亞文化,並不屬於法外空間,成年人有飲酒自由,但對自身安全及同飲者負有高度注意和提醒義務。
下列情形勸酒者將承擔法律責任:1.強迫性勸酒,明知對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對方身體有疾病,在對方已經明確表示身體不適後,仍然勸對方飲酒者,要承擔由勸酒引起的一切責任;
2.明知對方喝醉,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我的控制能力,在無人照顧的情況下存在危險而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若醉酒者出事,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3.酒後駕車未勸阻,將承擔由此引發的事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 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

⑷ 限制一方權益條款包括哪些

限制一方權益的條款可能無效。如果當事人提供了格式條款,在該條款中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或者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條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四百九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編第六章第三節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條規定的無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條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限制對方主要權利;
(三)提供格式條款一方排除對方主要權利。
第五百零六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損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⑸ 承運人賠償責任應當有哪些限制(一)

一、我國《海商法》有關承運人責任限制的法律規定及其聯系
1992年七屆人大常委會二十八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以下簡稱《海商法》),由於《海商法》在其制定的過程中廣泛地參考了國際公約和慣例,故曾一度被認為是一部我國法律體系中最具國際性的國內法,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領先的地位。關於承運人的責任限制,我國《海商法》主要在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的第二節《承運人的責任》中的單位責任限制以及第十一章《海事賠償責任限制》中以與規定。
就第十一章《海事賠償責任限制》而言,我國是參照《1976年海事索賠責任限制公約》的規定而制定的。這構成了我國對承運人責任限制的主要法律規定之一,也是對於承運人的一個總的責任限制。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又稱船舶責任限制或船東責任限制,是指在發生重大海損事故時,海事責任人根據法律的規定將自己的賠償責任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這是一種十分特別的制度,縱觀其它許多行業,都沒有類似的責任限制制度 .這種責任限制制度的存在,極大地保護了包括承運人在內的責任人的利益,因此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律師以為,就對承運人的責任限制而言,《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僅具有一般的補充意義,並不是承運人責任限制的主要組成部分。這是由於:
(一)這種海事索賠責任限制的申請人並不是僅僅是承運人。根據《海商法》第二百零四條、二百零五條、二百零六條規定:凡是只要對其行為、過失負有責任的人員,都可以限制賠償責任。這些人包括:船東、承租人、經營人或管理人、救助人。可見,擁有主張限制海事賠償責任資格的主體並不僅僅是承運人。換言之,這種制度也不是為承運人單獨設計的。
(二)海事索賠責任限制有明確的例外條款,因此即使根據《海商法》或《1976年海事索賠責任限制公約》的規定,承運人依據限制性債權可以申請責任限制,但是其並不一定能申請到責任限制。《海商法》第二百零九條規定:經證明,引起損害賠償請求的損失是由於責任人的故意或明知可能造成損失而輕率地作為或不作為造成的,責任人無權按照本章規定限制賠償責任。

合同法39說格式條款應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我理解為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也是有

從表面上看合同法第39條與第40條之間似乎存在著矛盾之處,因為根據39條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但根據第40條,凡是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我認為對合同法的規定應當做出准確的理解,對格式化的免責條款應當提請注意,是由格式條款完全由一方制定所決定的,免責條款只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責任予以免責。而合同法第40條所提到的免除責任,是指條款的制定人在格式條款中已經不合理地不正當免除其應當承擔的責任。而且所免除的不是未來的責任,而是現在所應當承擔的主要義務。,因此這兩條所規定的免除責任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相互之間也是不矛盾的。單純的免責條款是有效的,但條款制定人應當提請對方注意。而條款的制定人在格式條款中不合理的不正當免除其現在應當承擔的責任,則該條款是無效的。例如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經營者依法應承擔的義務,這些義務主要包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與消費者約定履行的義務、接受消費者監督的義務、保證商品和服務安全的義務、提供商品和服務真實信息的義務、標明真實名稱和標記的義務、出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義務、保證商品或者服務質量的義務、履行「三包」或者其他責任的義務等等。由於這些義務都是法定的強行性義務,因此作為格式條款制訂人的經營者,不得在其制訂的格式條款中迴避其應承擔的義務,否則該條款將因違反法律規定而無效,,例如某商店自定電視機保修期為3個月,對顧客購買已超過3個月的電視機不予保修,因違反了國家有關對電視機實行「三包」的規定,因此該商店制訂的格式條款無效。

⑺ 哪些法律法規有處罰條款(法律責任部分)

在製作執法文書時,如何引用法律的規定具體可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引用相關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作為裁判依據。引用時應當准確完整寫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稱、條款序號,需要引用具體條文的,應當整條引用。 第二條 並列引用多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順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同時引用兩部以上法律的,應當先引用基本法律,後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實體法,後引用程序法。 第三條 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文書引用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時適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條 對於本規定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第七條 人民法院製作裁判文書確需引用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存在沖突,根據立法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無法選擇適用的,應當依法提請有決定權的機關做出裁決,不得自行在裁判文書中認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⑻ 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什麼,有哪些限制,法律規定如何

不同保險條款都不一樣,仔細看看
意思無非就是如果你符合列出來的那些條件,保險公司一般不承擔責任。
至於法律規定什麼的嘛。。既然簽了條約,肯定根據條款來,到時候索賠的時候發現包括在責任免條款以內的話呢,就拿不到錢了唄

⑼ 合同中的責任上限條款是否可以適用侵權責任

侵權責任跟違約責任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責任,相互之間沒有影響。你說的情況是一種行為同時引起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這屬於責任競合,你想主張權利的話只能選其一,不能同時適用,你看哪個對你有利你用哪個。

熱點內容
為什麼要遵守道德規范 發布:2025-08-18 11:51:17 瀏覽:49
法律教師責任和義務 發布:2025-08-18 11:47:01 瀏覽:152
窨三道德 發布:2025-08-18 11:46:09 瀏覽:602
經濟法中國石油大學 發布:2025-08-18 11:45:23 瀏覽:678
余上能律師 發布:2025-08-18 11:39:44 瀏覽:9
勞動法上面有職工體檢的規定 發布:2025-08-18 11:35:34 瀏覽:676
刑法欄目劇 發布:2025-08-18 11:25:08 瀏覽:168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規定特種設備 發布:2025-08-18 11:23:47 瀏覽:867
大學生和民法 發布:2025-08-18 11:23:47 瀏覽:90
深圳市勞動法關於年休假的規定 發布:2025-08-18 11:23:38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