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❶ 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由誰承擔法律責任
現實問題
李小姐看了某電視台的廣告,購買了該廣告所稱的塗抹在任何有疤痕的皮膚上均能去除疤痕的葯膏。在付款並收到該葯膏後,李小姐塗抹至自己臉頰兩邊的痘印上,誰知,痘印非但沒有消失,塗抹該葯膏的部位全部泛紅,並帶有灼熱感。李小姐馬上至醫院皮膚科掛急診,醫生告知李小姐,該葯膏含有讓李小姐皮膚過敏的成分,且目前尚未有任何葯膏可以一塗抹便讓疤痕消失。李小姐一氣之下找到了電視台,要求該電視台退款,並賠償其醫葯費,電視台以其非銷售者為由拒絕,但同時又不肯透露該產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和地址。那麼,根據法律的規定究竟應由誰承擔法律責任呢?
律師解答
消費者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進行索賠時,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要求以下組織或個人承擔法律責任:
(1)生產者。生產者應對其生產的產品的質量負責,因產品質量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由生產者承擔賠償責任。
(2)銷售者。對於消費者來說,商品銷售者是最主要的責任承擔者。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3)服務者。服務者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時,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消費者受到的損害是服務者所使用的設備、器械等的缺陷引起的,消費者要求服務者賠償的,服務者應當先行賠償,然後向責任者追償。
(4)營業執照出租者、出借者。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
(5)展銷會舉辦者、櫃台出租者。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在展銷會舉辦期間,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櫃台租賃期滿後,可以直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或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要求賠償。
(6)廣告經營者。廣告的經營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的經營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電視台所發布的廣告明顯是虛假的,李小姐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如果該電視台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的,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第四十二條 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
第四十三條 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櫃台租賃期滿後,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第四十四條 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第四十五條 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製作、發布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❷ 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應承擔什麼責任,消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商品存在缺陷;不具備商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條件而出售時未作說明的;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商品標準的;不符合商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商品質量狀況的;銷售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變質、失效的商品的;銷售的商品數量不足的;服務的內容和費用違反約定的;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的要求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形。
行政責任: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生產、銷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偽造或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值的;應當檢驗、檢疫的商品未檢驗、檢疫的,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對商品或服務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更換、重作、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或服務費用、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的。
行政責任包括限期改正、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處罰。
刑事責任: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侵害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的人身權利或財產權利,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死亡、財產重大損失、損害受害人人格尊嚴或人身自由,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❸ 常見的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有哪些
不開發票,虛假宣傳,以次充好。
標價與實際付費不符。
將假冒偽劣商品充當正規、高檔、名牌進行銷售。
導購誤導消費。
網購後出現商品質量問題後拒絕退換貨。
網購商品後實際收貨時發現少了、非購買商品。
預付費充值卡及非預付費會員卡在充值、消費後關門跑路。
合同欺詐或條款陷阱,簽訂合同後隨意加價。
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或性能故障後,商家拒絕或拖延退、換貨及修理,拒絕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三包有關規定的責任。
拓展資料:
消費者權益是指消費者在有償獲得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以及在以後的一定時期內依法享有的權益。
消費者權益,是一定社會經濟關系下適應經濟運行的客觀需要賦給商品最終使用者享有的權利。
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必須限制和打擊。如果放任經營者損害消費者利益,就會使廣大合法、誠實的經營者的利益受到損害,污染競爭環境。
參考資料:消費者權益_網路
❹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應承擔的責任有
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應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承擔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
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第五十七條 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二條 消費者享有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的權利。
第十三條 消費者享有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消費者應當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務的知識和使用技能,正確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十四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
第十五條 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
❺ 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有哪些
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構成犯罪的如下:
1、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的;
2、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
3、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❻ 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一、造成人身傷害的法律責任(一)概述《消法》第七章規定了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及與此有關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並原則規定了經營者不服行政處罰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所謂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形式。這里將重點闡釋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民事責任。
(二)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賠償《消法》對經營者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責任作了具體規定,除了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以外,這些責任形式主要有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了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所謂其他重大損失,實際上是其他間接損失,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例如,因空調漏電引起火災,燒毀了房屋和傢具,空調製造商就應給受害者再造一幢原樣的房子、一套原樣的傢具。如果無法恢復原狀也可以按照現行價格將房子和傢具折為現金賠償。如果被燒毀的房子是間飯館,空調製造商還須賠償飯館停業的經濟損失。
(三)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賠償根據《消法》第四十一條、《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支付下列費用:
1、醫療費這包括治療費、檢查費、醫葯費、手術費、住院費等。醫療費必須是受害人因消費事故造成身體傷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
2、治療期間的護理費這是指受害人受害的程度比較嚴重,需要專人護理所支付的費用。什麼情況下需要專人護理,應由醫院決定。
3、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這是指因傷不能正常工作而得不到收入,誤工日期應按其實際傷害程度、恢復情況並參照醫院開具的休假證明等認定。其賠償標准可依照受害人工資標准或實際收入的數額計算。
4、其他費用這包括去醫院所支付的交通費、根據傷情而必須支付的營養費等。營養費應根據醫生的診斷而定,對於不需要特殊營養的,所支付的營養費不列入賠償范圍。
❼ 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一、造成人身傷害的法律責任(一)概述《消法》第七章規定了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及與此有關的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並原則規定了經營者不服行政處罰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程序。所謂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形式。這里將重點闡釋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民事責任。
(二)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賠償《消法》對經營者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責任作了具體規定,除了消費者與經營者另有約定以外,這些責任形式主要有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賠償損失。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了受害人財產損失的,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所謂其他重大損失,實際上是其他間接損失,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例如,因空調漏電引起火災,燒毀了房屋和傢具,空調製造商就應給受害者再造一幢原樣的房子、一套原樣的傢具。如果無法恢復原狀也可以按照現行價格將房子和傢具折為現金賠償。如果被燒毀的房子是間飯館,空調製造商還須賠償飯館停業的經濟損失。
(三)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賠償根據《消法》第四十一條、《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支付下列費用:
1、醫療費這包括治療費、檢查費、醫葯費、手術費、住院費等。醫療費必須是受害人因消費事故造成身體傷害、疾病而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
2、治療期間的護理費這是指受害人受害的程度比較嚴重,需要專人護理所支付的費用。什麼情況下需要專人護理,應由醫院決定。
3、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這是指因傷不能正常工作而得不到收入,誤工日期應按其實際傷害程度、恢復情況並參照醫院開具的休假證明等認定。其賠償標准可依照受害人工資標准或實際收入的數額計算。
4、其他費用這包括去醫院所支付的交通費、根據傷情而必須支付的營養費等。營養費應根據醫生的診斷而定,對於不需要特殊營養的,所支付的營養費不列入賠償范圍。
(四)造成消費者殘疾的賠償造成消費者殘疾的,除賠償上條所列幾種費用外,還應當支付以下費用:
1、殘疾者生活自助器具費這是指受害者購買功能輔助性器具的費用,如假肢、輪椅、助聽器等。
2、生活補助費這筆費用的補償,應根據殘疾後喪失勞動力的情況和原來收入減少的情況來確定。一般補足到不低於當地居民基本生活費的標准。
3、殘疾賠償金這一賠償項目是其他法律沒有規定而由《消法》新增加的賠償費用。不管殘疾輕重如何都應支付這筆費用,支付數額和辦法可由當事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有關處理機關決定。
4、受害人扶養的人所必須的生活費用這里所指的被扶養人,是指事實上依靠受害人實際扶養而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人,排除了與受害人有法定的扶養義務關系而本身有生活來源的人。
(五)造成消費者死亡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消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支付以下費用:
1、喪葬費這是指安葬死者所支付的費用。喪葬費應以死者當地當時一般喪葬所需的費用標准來確定。
2、死亡賠償金只要造成受害者死亡的,就應支付死亡賠償金。當然生命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由經營者向受害人的親屬支付的這項費用,具有慰撫的性質。
3、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
(六)侵犯消費者人格權的法律責任《消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承擔以下幾種形式的民事法律責任:
(1)停止侵害;
(2)恢復名譽;
(3)消除影響;
(4)賠禮道歉;
(5)賠償損失。
需要說明的是,經營者因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承擔了上述民事法律責任後,並不排除根據其行為性質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或其他形式的民事法律責任。
二、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一)發布虛假廣告的法律責任針對一些商業促銷廣告中嚴重存在的對產品(服務)質量的虛假宣傳,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現象,《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在廣告中對產品質量作出虛假宣傳的,依照廣告法追究法律責任。從產品質量法角度對廣告法的相應規定作出呼應,為打擊以虛假廣告宣傳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廣告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發布虛假廣告,欺騙和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同時,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第三條(見本書附錄),消費者還可依照《消法》第四十九條,向發布虛假廣告的廣告主索取加倍賠償。
(二)經營者要為欺詐行為付出加倍賠償《消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這是《消法》對欺詐性損害行為規定的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懲罰性賠償金是指由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過其實際損失的賠償費。這對受害人來說具有充分彌補其損失的作用,對於侵害人來說具有懲戒功能。在我國《民法通則》等有關的民事法律規范中實行的是實際賠償制度,沒有關於懲罰性賠償的規定。《消法)所確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對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三)《消法》規定的加倍索賠的適用范圍根據《消法》的規定,加倍賠償適用於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有欺詐行為的場合,也就是說,凡是經營者以欺詐行為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都要承擔加倍賠償的責任。那麼欺作行為如何認定呢?
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採用捏造虛假情況、歪曲事實、掩蓋真實情況等手段實施欺騙他人的行為。欺詐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構成刑法上的詐騙罪。這里所指的欺詐行為,屬於民事法律范疇內的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採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❽ 簡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的主要內容
一. 三包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45條)
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內的商品,容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二. 法定退貨責任(48條)
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為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三. 懲罰性賠償責任(49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四. 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42--47條)
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因產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❾ 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責任是怎樣的
我來試著回答你的提問: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經營者侵犯消費者不同的合法權益,應該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具體分別敘述:
第一,侵犯消費者健康權的,即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那麼經營者承擔的責任就是: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參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一條
第二,侵犯消費者生命權的,即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那麼經營者要承擔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參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二條
第三,侵犯消費者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參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三條
第四,侵犯消費者財產權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參加《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第四十四條
第五,經營者沒有約定提供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參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條
第六,經營者欺詐消費者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參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 第四十九條
❿ 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主要有哪幾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鎊,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如果經營者違反這一規定,以語言、文字、強制動作等方法或者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公然貶低消費者的人格尊嚴、詆毀消費者的名譽,非法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以扣留、阻攔、捆綁、拘禁等方法限制或者剝奪消費者的人身自由,情節不嚴重的,就構成民事違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除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之外,還應當賠償損失。經營者的違法行為正在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為了制止侵權行為繼續進行,防止損害後果擴大,可以採用停止侵害這種責任形式,比如,停止有損消費者名譽的內容繼續擴散、傳播,停止非法搜查、扣留、拘禁等行為。恢復名譽和消除影響都屬非財產責任形式,二者往往並用。當消費者的人格尊嚴受到經營者的侵害造成不良影響時,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方為其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