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社會責任法律
❶ 企業應承擔哪些社會責任
發展科技、保護職工健康、發展慈善事業、文化建設、保護環境等、
1、發展科技
當前,就總的情況看,我國企業的經濟效益是較差的,資源投入產出率也十分低。為解決效益低下問題,必須要重視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降低煤、電、油、運的消耗,進一步提高企業效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盡快改變技術落後狀況,實行了拿來主義,使經濟發展走了捷徑。
但時至今日,我們的引進風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嚴重,很多工廠幾乎都成了外國生產線的博覽會,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確沒有引起注意。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2、保護職工健康
人力資源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也是企業發展的支撐力量。保障企業職工的生命,健康和確保職工的工作與收入待遇,這不僅關繫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繫到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為了應對國際上對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也為了使中央關於「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落到實處,我們的企業必須承擔起保護職工生命、健康和確保護工待遇的責任。作為企業要堅決作好尊紀守法,愛護企業的員工,搞好勞動保護,不斷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和保證按時發放。企業要多與員工溝通,多為員工著想。
3、發展慈善事業
雖然我們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還存在很多困難。特別是農村的困難就更為繁重,更有一些窮人需要扶貧濟困。
這些責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業為國分憂,參於社會的扶貧濟困。為了社會的發展,也是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我們的廣大企業,更應該重視扶貧濟困,更好承擔起扶貧濟困的責任。
4、文化建設
醫療衛生,公共教育與文化建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公共教育,對一個國家的脫除貧困、走向富強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醫療衛生工作不僅影響全民族的身體健康,也影響社會勞力資源的供應保障。
文化建設則可以通過休閑娛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我們的國家,由於前一個時期對這些方面投入較少,欠債較多、存在問題比較嚴重。而公共產品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固然是國家的責任,但在國家對這些方面的扶植困難、財力不足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分出一些財力和精力擔當起發展醫療衛生、教育和文化建設的責任。
5、保護環境
隨著全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日益惡化,特別是大氣、水、海洋的污染日益嚴重。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面臨危機,森林與礦產過度開采,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很大威脅,環境問題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持續發展,企業一定要擔當起保護環境維護自然和諧的重任。
❷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麼為什麼要承擔企業責任
一、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理應成為相應的社會責任主體。企業是現代社會分工體系中專門從事生產與服務的經濟主體,承擔著生產、流通、分配等社會再生產的基本職能,必須按照社會需要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
那些提供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不僅沒有盡到責任,而且破壞社會分工、擾亂社會秩序。
從社會結構層面來看,企業作為基本經濟單位的社會經濟格局一旦形成,也就形成了相應的技術分工格局和產業鏈,形成了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權利和責任關系。
每個企業都是社會經濟肌體的一個部分,須各負其責,否則就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二、企業發展的外部性決定了企業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發展涉及許多利益相關者,從而形成復雜的責任與利益關系。
企業發展依賴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市場發育等,這些構成企業發展的社會條件。同時,企業運營對交通、環境及居民生活有重要影響,會產生許多公共成本,並且難以通過簡單的市場交易實現相應的補償。
這就是企業發展的外部性,其中的外部經濟容易被社會吸納,而外部不經濟往往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現實中還存在許多「搭便車」現象。
這些沒有通過契約規范體現出來的利益損失,大都需通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加以彌補。這是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贏得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事實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從而生成更強的持續發展能力。
三、企業公民的社會身份決定了企業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法律義務。在現代社會,企業被賦予公民的社會身份,作為法人組織享有民事權利與行為能力,從而必須承擔相應的民事義務。企業作為社會生產和服務的組織者,擁有相應的社會資源支配權。
這些本來屬於人們共有的社會資源,由於企業的產生而被聚集在一起,為企業所支配和使用,企業自然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盡管企業也付出了一定的費用,但這些要素和資源並不是都能用金錢購買的,金錢只能彌補其中一部分有形成本。
四、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企業作為契約的集合,並不是完全對等的主體的聯合,企業組織者在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享有社會賦予的主導權利。
人們加入企業僱傭關系成為雇員後,都須接受一種暗含的職責,即遵守企業的規則及僱主的指令。這種非對等聯合只能通過企業組織者的責任擔當加以彌補,否則就可能影響社會和諧。
另一方面,組織者因為企業的存在而享有更多的收益剩餘及其支配權力,這為企業承擔責任提供了物質前提和組織保障。企業作為契約關系的主導方、組織利益的支配者,需要履行相應責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公司社會責任法律擴展閱讀:
「十一五」規劃提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格力電器總經理董明珠代表就此提交議案提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一方面要腳踏實地,另一方面更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董明珠認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責任重大。一方面,在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方面,要腳踏實地、多干實事、少說空話、長期作戰,要耐得住寂寞;
另一方面,不僅要關注現實的消費需求,更要關注消費者的根本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力量推動社會發展,讓行為對未來負責。
董明珠分析說,中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缺失,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內外資企業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使得部分企業家急功近利追逐優惠政策,而不願潛心鑽研經營和技術進步;
其次,國家的相關出口政策沒有對自主品牌和貼牌出口產品形成差異扶持,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另外,一部分企業家耐不住製造業的艱辛,經受不住其他行業的誘惑,半途而廢。
董明珠表示:「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承擔社會責任,可以為中國創立世界領先的民族品牌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董明珠建議:設立「中國工業家」獎,每年評選一次,專項獎勵製造業界具有獨特精神內涵的企業領導人,成就中國從製造業「大國」邁向「強國」的民族夢想。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董明珠代表: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
❸ 企業如何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應該不袒護侵犯人權的行為、勞動。消除任何形式的強制勞動。努力解決社會就業問題,不剝削員工,工作雙休、入職即購買五險一金,安置殘疾人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條
公司義務及權益保護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第三條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❹ 公司的社會責任是法律責任還是道德責任
是社會責任,公司的發展是以人民和社會為基礎的,所以應當為社會發展負有一定的責任。
❺ 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
目前國際上對企業社會責任普遍認同的含義是: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內同時,還要容承擔對員工、社會和環境的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保證產品質量、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節約資源等。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規范主要包括三個層次:國家頒布的、有強制力的法律規范;企業自身制定的共同體規則;市場所要求的一般性道德。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規制就是在法律規范的層面研究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並將企業應該承擔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義務具體化為明示的法律規范。
❻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1.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2.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4.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
5.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企業要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並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接受政府依法的監督和干預。
6.企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企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7.企業對科技發展的責任
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6)公司社會責任法律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情況
1.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於它的社會權力。由於企業對諸如少數民族平等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就必然要求企業運用這種影響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2.企業應該是一個雙向開放的系統,即開放的接受社會的信息,也要讓社會公開的了解它的經營。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企業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連續、誠實和公開的信息溝通。
3.企業的每項活動、產品和服務,都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
4.與每一活動、產品和服務相聯系的社會成本應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社會不能希望企業完全用自己的資金、人力去從事那些只對社會有利的事情。
5.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❼ 公司在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時需要考慮哪些法律問題
公司不叫企業公民,叫企業法人,是一種擬人化的稱呼,也就是賦予它具有自然人的行為處事能力,但是它實際上並不是自然人。所以所謂的社會責任感,這個在公司法上,現在也歸並到民法典里去了,並沒有這種規定。
❽ 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哪五個方面
法律分析:公司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對政府的責任:
在現代社會要求企業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其他責任和義務,並接受政府的監督和依法干預。
2、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首先企業應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股東的資金安全和收益負責,力爭給股東以豐厚的投資回報。其次企業有責任向股東提供真實、可靠的經營和投資方面的信息,不得欺騙投資者。
3、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作為通過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來獲取利潤的組織,提供物美價廉、安全、舒適、耐用的商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是企業的天職,也是企業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
4、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在全球化背景下,勞動者的權利問題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及各社會團體的普遍重視。
5、對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實踐證明工業文明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繁榮的同時,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災害性的影響。企業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消耗起了主要的作用。企業應當承擔起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經濟這個重任,進而利用這個歷史性轉型實現自身的發展。
6、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企業對社區的責任就是回饋社區,比如為社區提供就業機會,為社區的公益事業提供慈善捐助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五條 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
❾ 公司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公司作為企業組織,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經營活動的。由於公司的數量眾多,經濟力量雄厚,與社會經濟的廣泛領域建立了經濟關系,在公司對內對外的聯系中產生了錯綜復雜的利益格局。因此,公司不是一個孤立的企業組織,公司不僅有自己的經營目的,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且對社會公眾、對公司股東以外的利益主體、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都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概括起來就是公司的社會責任,主要有以下幾項內容:
1.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這就是公司在經營中,必須遵守和維護國家法律中體現的調整利益關系的原則和具體規范,承擔應盡的責任。
2.公司在自己的行為中應當遵守職業道德,這里提及的職業道德是在法律形式中肯定的,因而是公司的一種法定的責任。這里所指的職業道德不僅是一個禮貌、態度問題,而是要求公司公平、公正地對待社會公眾,堅持最大的誠實信用原則。
3.公司有責任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努力。這是表明公司作為企業組織,同樣要為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承擔責任。
4.公司有責任維護債權人、交易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5.公司負有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監督的責任。
❿ 法律法規怎麼做,企業社會責任法律法規
在法律法規中所規定的企業所應履行義務,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一般體現在勞動法系、社會法系及行政規章中。
鏈接:《社會責任相關適用法律法規一覽表》
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