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法律知識故事
Ⅰ 幫我找一篇關於 學習法律知識 的故事
故事一
昨天早晨8點多;張女士剛起床,就聽見我們院里一片嘈雜:原來是他們院子一個老爺子由於年歲已高,反應稍慢,騎自行車壓了別人的一條小狗,牽狗人不依不饒;非得逼老爺子賠償。其實也沒有大問題,就是稍稍碰了那條畜生一下!張女士看到這種情況就穿衣下了樓,問清了壓狗的時間後;對那人說:「第一;我們需要你出示合法的養犬證、第二;您遛狗的時間不對,遼寧省有關法律規定是晚7點以後至第二天早7點之前!第三;您應該慶幸的是您的狗沒有把老爺子晃摔了,否則後果您自己合計吧!」聽了張女士的話,牽狗人也自覺理虧,搭訕了幾句就走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多掌握點兒法律常識;確實可以達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故事二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離家較遠,平時回家較少,大多是通過電話與家裡聯系。有一天,他正在單位上班,父親打來電話說:「昨天我和你二叔因為自留山的劃分問題吵了一架,吵得很兇,你二叔說准備找人揍我。」過了幾天,父親又來電話:「自留山的事沒有擺平,新問題又來了。」王先生一聽心裡直打鼓,連問咋回事,父親說:「我和你二叔因堂屋問題又吵架了,我准備揍你二叔,到時候萬一把他弄得哪兒不合適,就算坐班房我也豁出去了。」他還問王先生把人打傷要判幾年刑。
王先生趕緊說:「你這次無論如何也得聽我的,不能急。」父親說:「你快講,廢話少說。」王先生告訴他,打人是要負刑事責任的,打傷了還得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兄弟之間的事還是和解為好。自留山和堂屋都屬《民法通則》調整的范疇,但裡面還涉及到《繼承法》的有關法條,一時半會兒在電話里很難說清楚,於是,王先生就把有關《民法通則》和《繼承法》的法律知識及解決中需要的相關證據給父親寄了回去,希望他和二叔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兩個月後,父親來信說:「我與你二叔的糾紛是用法律手段解決的,大家都沒啥異議。近些日子,我們的關系在逐漸好轉。」據說從那以後,父親有空兒就給親戚朋友講他學到的一點法律知識。後來父親對法律知識越來越有興趣,村子裡發生什麼事,他總會打電話向王先生咨詢。
這個故事說明:法律看似遙遠,其實非常貼近生活,解決的都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故事三
自從小冀考上機車駕照後,就變成了一個以車代步的人,平時出門, 無論是五分鍾的路或是五十分鍾的距離,只要沒下雨,他都習慣以車代步。 這天天空下著大雨,小冀心想今天不能汽車去上學了,只好認命地拿著雨傘, 搭車上學去.到了中午休息時間,小冀突然發現下午要交的報告竟然放在家裡忘記帶了! 於是他決定回家一趟.
小冀習慣地走到自己常停車的地方, 找了半天才記起今天並沒有騎車來學校.這時小冀發現有一台機車的鑰匙還插在車上,沒有被拔下來。小冀好心地把鑰匙拔下來,本想把鑰匙交給學校的警衛室,但他想起自己要回家一趟,今天剛好又沒有騎車,不如就借用一下吧!他估計了一下往返的時間,大概半小時內就可以回到學校了,到時再替車子的主人將鑰匙交到警衛室,說不定車子的主人還不知道自己的車子曾被人借騎過呢! 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剛好碰上警察巡檢,警察先生要求小冀拿出駕照來讓他檢查,沒有駕照的小冀,向警察先生解釋,他只是借用一下這部機車而已,並沒有要偷竊的意思。
如果小冀能向承辦的法官證明他並沒有不法的意圖,而且法官相信他的說詞,那麼他的行為就不會處犯刑法上的普通盜竊罪。但因為有無不法的意圖是屬於個人的主觀意識,要舉證說明自己沒有不法的意圖是很困難的。
所以,只要不是自己的東西,最好都不要借用或替人看護, 以免惹禍上身卻不自知。
幾個小故事裡的法律保護
故事一 在校勞動受傷誰負責?
孫小明是某中學初一學生,不久前,他在學校參加勞動時受了傷,心情很郁悶。
小明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其中幾間教室年久失修,學校決定利用寒假將這些教室拆除重建。為了省錢,學校讓初一兩個班的全體男生來學校參加「義務勞動」,勞動的內容是搬廢墟的碎磚。勞動中,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指揮,小明在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同學將一面尚未拆完的牆推倒,將小明砸傷。後來小明家長找學校提出賠償,學校卻認為小明不是在勞動時受的傷,而是因為沒有遵守勞動紀律,與同學打鬧受的傷,應由那個同學的家長賠償。
故事二 為老師打開水被燙怎麼辦
那天早自習前,初一學生小孟被班主任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讓他幫忙打兩暖瓶開水。哪知道因為地剛擦過特別滑,小孟不慎滑倒,暖瓶摔碎,小孟被開水燙傷。
小孟的傷勢雖然不重,但醫生為了防止傷口感染讓小孟休息了半個多月,小孟家長為孩子治傷花費了不少錢。
事後,班主任老師承擔了賠償責任,可小孟家長認為學校也應該承擔責任。
故事三 被老師鎖在屋子裡的學生
那天下午放學後,初二年級舉辦籃球比賽,小冬看完球賽准備回家時,突然想起水杯還在教室里,就回教室取。說來也巧,小冬剛進教室不久,老師就來鎖門,因為小冬的座位在靠門一排的最後一個,粗心的老師沒有發現小冬還在教室里,就把門鎖上了。要不是晚上10點鍾學校組織例行夜巡,小冬恐怕要在教室里過夜了。
事後,雖然老師向小冬道了歉,小冬還是覺得別扭。
故事裡的法律保護
第一個故事,小明受傷的責任要由學校來承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應該提倡,但組織者一定要選擇未成年人力所能及的勞動,而且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小明所在學校為了省錢,讓學生參加建築勞動,這本身就不合適,何況在勞動中又沒有老師看管。從這一點來看,學校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如果因此造成學生重傷、死亡或多名學生受傷,學校領導就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第二個故事,小孟打開水是班主任老師指派的,而不是學校規定的,因此小孟被燙傷,班主任要負完全責任。當然,學校也要對老師進行教育,不能讓學生從事有一定危險性的勞動。
第三個故事,班主任的粗心導致小冬被鎖在教室里,其責任在班主任,如果小冬因受到驚嚇而致病,老師就要承擔賠償責任,這可不是道歉就能了斷的。
Ⅱ 法律知識小故事150字左右
為配合五五普法宣傳活動,使轄區內的學生和群眾更好的學法、用法、守發,今年以來回,臨泉縣呂寨鎮答中心學校在全鎮21所中小學中廣泛開展了「我與父母同學法」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為把普法教育工作做實做透,該鎮決定普法教育從娃娃抓起,經過鎮綜治委研究決定,2007年元月份起,該鎮綜治辦牽頭,聯合派出所、司法所和鎮中心學校,以五五普法位契機,對全鎮中小學學生開展一次普法教育,並通過他們把法律知識、法律故事等傳遞到他們的父母等家人身邊,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一方面達到普法教育再次見效果的目的;為使「同學法」真正取得實效,該鎮編印了常用法律知識明白紙,普法小手冊等,發放到學生的手中,使他們學法有依據,宣傳有內容。據了解,該鎮打算在明年開學後舉行學生父母共同參加的法律知識競賽活動,使「同學法」活動得到進一步鞏固。
目前,該鎮已發放普法明白紙6000多份(張),普法手冊2000多本(份),有效地推進全鎮法律知識的普及。
Ⅲ 有關法律知識的小故事,不超過五十字。故事越多越好!!
一、拒絕酒駕
今天是小明爸爸生日,宴請許多親朋好友,小明爸爸主動提醒:凡需開車回去的,千萬別喝酒。
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一定是個有著高度責任感的人,更是一個高素質的人。
二、遵守交通規則
小明在紅燈時,不顧自身安危,旁若無人、大搖大擺地穿街而過,突然聽到一陳尖銳刺耳的磨擦聲想起,小明也傻在了當場。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起碼的法制意識,依法守法要轉化為內心的自覺行動。
三、拐賣兒童
學生小麗放學後在校門口等媽媽,一名陌生男子對她說:「你媽媽在單位里正開會,讓我接你回家。」小麗信以為真,就坐上了他的自行車。當車子騎出去不遠,小麗發現不對了——回家可不是這條路!於是她大聲地哭道:「放我下車,我要回家!」喊聲驚動了行人。行人圍攏過來,問明了情況,將騎車人扭送到派出所。原來,此人是專門拐賣兒童的罪犯。
學生要學會自我保護,對來路不明的陌生人,不聽信花言巧語,不輕易行動。
三、謹犯身心被侵犯
寒假,女生麗麗正獨自在家中寫作業,突聽到有人敲門,麗麗透過防盜門,只見一位相貌端莊的年輕人站在門口。那人說,自己是她家樓上的鄰居,想借筆和紙給家人留個條。麗麗見他說話很誠懇,長得也不象壞人,麗麗覺得自己應該助人為樂才是,於是她找開了門,誰料想,防盜門剛一打開,這個禽獸不如的傢伙不僅傷害了麗麗,還翻出了麗麗家的錢物,然後「滿載」而去。
單獨在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謹犯犯罪分子入室作案。
四、高空拋物
小明在樓上隨意的亂扔了一塊小磚頭,碰巧砸到了路過的小紅,觸目驚心的是小紅從此成了植物人。
隨意一扔毀了兩個家庭,小明也受社會譴責,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創傷。
五、雜訊擾民
凌晨 1 點鍾,小區有居民為喬遷新居,聽信算命先生指示的時辰而放起煙花大肆慶祝,把大家都吵醒了,報警後,大家不依不饒,非那戶人家道歉。
六、沉迷網吧
16歲的小明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明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小明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小明不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
七、優等生入戶搶劫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明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時時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暑假期間,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小剛找到小明,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孝順的小剛動搖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小紅身上,結果搶劫未成,被群眾當場制服。
我國刑法規定,凡年滿14周歲,犯搶劫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Ⅳ 十個法律小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孫小明是某中學初一學生,不久前,他在學校參加勞動時受了傷,心情很郁悶。
小明所在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其中幾間教室年久失修,學校決定利用寒假將這些教室拆除重建。為了省錢,學校讓初一兩個班的全體男生來學校參加「義務勞動」,勞動的內容是搬廢墟的碎磚。勞動中,由於沒有老師在現場指揮,小明在休息時與同學追逐打鬧,同學將一面尚未拆完的牆推倒,將小明砸傷。後來小明家長找學校提出賠償,學校卻認為小明不是在勞動時受的傷,而是因為沒有遵守勞動紀律,與同學打鬧受的傷,應由那個同學的家長賠償。
小明受傷的責任要由學校來承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應該提倡,但組織者一定要選擇未成年人力所能及的勞動,而且要充分保障其安全。小明所在學校為了省錢,讓學生參加建築勞動,這本身就不合適,何況在勞動中又沒有老師看管。從這一點來看,學校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如果因此造成學生重傷、死亡或多名學生受傷,學校領導就可能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Ⅳ 法律小常識故事
法律小常識故事
青少年法律故事一
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補習費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青少年法律故事二
身患殘疾的母親病重在床,父親是普通工人,年僅15歲的兒子小剛品學兼優,還是班幹部。家裡的困難小剛都看在眼裡,他非常清楚錢對於母親及整個家庭的重要。暑假期間,街坊一在工讀學校就讀的孩子找到小剛,對他說有辦法能弄到錢,並向小剛保證,只要跟他一起混,一定可以發財。孝順的小剛動搖了,憧憬著「要是能弄到好多錢,就可以給我媽媽動手術了」。兩人一合計,目標鎖定在了小剛一個家裡很有錢的小學同學明明身上。於是兩人借口找明明玩,由小剛敲開了明明的家門。兩個半大孩子進去後,在明明父母在場的情況下,鄰家孩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菜刀,大聲宣布:「搶劫,把錢拿出來!」明明的父親將其制服,傻在當場的小剛也被送進了派出所。
Ⅵ 50字知法守法小故事
10月22日,嶽麓一小舉行了以《知法 學法 守法》的主題班會活動,各班通過不同的形式,積極宣傳與小學生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讓孩子們知法懂法守法。 一年級以學會保護自己為題,班主任老師們通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告訴孩子們怎樣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教會學生常用的一些報警電話,以及一個人在家遇到危險該怎樣處理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讓剛入學的孩子們收益匪淺。二年級以 《知法 學法 守法》為主題,別出心裁的二年級班主任在網上下載了卡通版的小學生法律小故事,在動畫片地吸引下,孩子們在教室里看得津津有味。這樣有趣的教育方式能讓學生在娛樂中掌握法律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啊!其他各年級也用自己的方式做著法律宣傳,有講故事的、表演節目的,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充實有效。 此次主題班會是普法宣傳周的其中一項活動,讓孩子們知法、學法、守法是我們學校和老師的責任,相信有了這樣的教育和宣傳,嶽麓一小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守法小公民
Ⅶ 小學生法製法律的小故事【50字以內】越短越好 小學生!的故事 急用。快快快快快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刻,辨別是非能力薄弱,有強烈的好奇心,另外青少年模仿能力很強,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有這樣的一個少年犯張XX,16歲,是看了很多港台警匪戰片和武俠小說,對其中「老大」的任務和打打殺殺的場面很羨慕,總想著幾個人組成團伙,佔領一條街,稱王稱霸,一次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攔路搶劫,結果被判4年.
學習法律知識是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的需要。有些青少年由於不懂得法律,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傷害的時候,不能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是用「私了」,或者採用違法犯罪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例如,有的人一輛自行車被人攔路搶走了,這個人不去向公安機關報案,而是叫上了幾個朋友去向壞人索要,並將對方打傷致殘,結果這個青少年倒犯了故意傷害罪。
此外,學習法律知識也是強化社會主義道德意識,提高道德修養,促進自己健康成長的需要。道德是人們關於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公正與偏私、光榮與恥辱、誠實與虛偽等觀點,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行為規則的總和。道德和法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兩類社會規范,都是調整人們行為的規則和尺度,也是廣大青少年必備的基本要素。
我國法律的實施一方面要靠國家的強制力,另一方面也要靠人民群眾的自覺遵守。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的起碼條件,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