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司給員工避稅負什麼法律責任

公司給員工避稅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07 08:00:43

Ⅰ 公司避稅工資分開發違法嗎

法律分析:只要是逃稅,都是違法的。 不管是企業所得稅還是個人所得稅,掩蓋避稅都是法律法規不允許的行為。 現在很多企業想盡辦法避稅,比如說工資分開發,一部分走銀行,一部分走私人賬號或者現金等,表面上看是企業為了員工多增加一些收入,通過變相發放工資的行為,給員工避稅,增加員工的收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Ⅱ 公司將員工工資分開發為了避稅違法嗎

拆分不可取還會被處罰。
工資分兩次發放,少繳個稅
把一份正常的工資變為「工資+報銷」是不少公司避稅的方式。原本1萬的工資,發4000元,另外6000以報銷的形式給到,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幾乎每個這樣的公司都說這是「合理避稅」,連部分會計看來都沒什麼,其實很容易遭到稅務部門「點名」,員工普遍工資低於該崗位的正常收入,一比對就能發現問題。一旦被發現,不僅企業要補繳稅,員工個人誠信方面也會留下記錄。
拓展資料
避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將納稅義務減至最低限度的行為。西方經濟學者一般認為,避稅與逃稅存在原則差別,即後者屬於非法行為,而前者並不違法,它只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稅法中的漏洞,少納或不納稅款而已。
避稅方式可分為兩大層次: 低層次的避稅可以是選用合法手段減少或避開納稅,如利用稅法允許的另一種稅率或另一種估算應稅所得的方法;或者是拒絕購買含稅的商品等。
避稅特徵
1、非違法性;避稅
2、低風險、高收益;
3、策劃性。
4、反避稅性
避稅產生原因
1、利益的驅動。在利益驅動下,納稅人除了在成本費用上做文章外,也打稅收的主意,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避稅
2、稅收管轄權的選擇和運用、稅制要素、征稅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別,造成了稅務的不公平性,給避稅行為提供了便利的外在條件。
3、稅收法律、法規本身存在漏洞。由於納稅人定義的可變通性、課稅對象金額的可調整性、稅率的差別性、起征點與各稅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等,使納稅人的主觀避稅願望能夠通過對現有政策的不足之處的利用得以實現。
4、各國各地之間為了吸引外來投資,加快經濟發展,以改善投資環境為由,出台優惠政策,犧牲稅收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避稅提供了便利條件。
避稅產生的後果
避稅雖然沒有違反現有法律法規,但其危害性卻不能忽視。避稅
1、避稅行為直接導致了國家稅收收入的減少。
2、侵犯了稅收法律法規的立法意圖,使其公正性、嚴肅性受到影響。
3、避稅行為的出現對於社會公德及道德造成不良侵害,使誠信納稅受到威脅,造成守法經營在市場競爭上處於不利地位。

Ⅲ 公司給員工避稅 要承擔法律責任

公司要是合理避稅,一般來說,是不違法的。合理避稅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採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並不是逃稅漏稅,它是一種正常合法的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賬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賬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本回答由法律法規分類達人 韓飛推薦舉報|

Ⅳ 公司幫員工避稅,對員工有什麼影響

你好!合理避稅可搜「捷稅寶」——稅務籌劃專家!免費籌劃,政府支持包落地!
公司要是合理避稅,一般來說,是不違法的。合理避稅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採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並不是逃稅漏稅,它是一種正常合法的活動。
避稅工資,也就是不會給你申報個稅的工資,因此為你規避了部分個稅。
企業為什麼這么賣力,冒著違法的風險為你避稅,當然是有利可圖:
第一,正常申報的工資低,繳納社保公積金的繳費基數也低,這個可以為公司省下一大筆支出。
第二,工資所得是超額累進制的,也就是工資越高,稅負越重,真正有避稅需求的是這些高收入者,比如你們老闆及各部門的高管,他們申報個稅的工資會比實際低的多,但為了說的過去,肯定要比下級的工資高,這樣從上往下每一層的員工工資都要分為報稅工資和帳外工資,也就是他們說的避稅工資。不能因為底層員工的工資而破壞了整個工資體系。
第三,辭退補償金是按照工資的倍數來支付的,這個工資當然也是申報個稅的工資。聽過一個案例,有個公司和你們一樣,員工因為可以節省一點個稅而樂於接受這樣的安排,可最後談離職補償的時候,苦於拿不出真實工資證據而只能領到比實際工資低的多的補償標准。
其實在現實中,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比比皆是,不能說全部,也是絕大部分公司都是這個情況,所以你也不必因此而糾結,更別只是因為這個而拒了這個offer。
參考文庫資料:https://wenku..com/view/
合理避稅可搜「捷稅寶」——稅務籌劃專家!免費籌劃,政府支持包落地!

Ⅳ 員工為公司偷稅漏稅,應負怎樣的責任

如果公司構成逃稅罪時,偽造合同的直接員工同樣構成此罪。如果在偽造證件的過程中,觸犯了其他的刑法條款,則可能構成其他犯罪。

Ⅵ 如果公司在勞動合同中有幫員工避稅的行為,請問合同有效嗎

摘要 建議申訴控告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Ⅶ 員工偷稅漏稅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公司偷稅漏稅如果出納知情且參與了偷稅漏稅行為的,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根據刑法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Ⅷ 公司通過避稅方式發工資,員工違法嗎

如果員工知道,當然也算違法了

Ⅸ 企業對員工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六條 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 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 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五條 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