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網上轉發免責聲明法律責任

網上轉發免責聲明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07 23:41:19

❶ 網路交易平台免責聲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般都是有法律效力的,不過要看免責的內容,如合情合理則可以免責

❷ 在網上發表、分享別人的文章要不要承擔責任

只要說明是轉發和分享,也沒有任何贏利的可能,一般沒有作者會追究回責任。網上文章本來答就是希望看到的人越多越好。
但如果內容是謠言,要承擔傳謠責任;如果內容違規,要承擔違規責任;如果內容違法,要承擔法律責任

❸ 轉載帶有免責聲明的網站上的文章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就是說你侵權了,對方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嗎

看對方是否追究你的責任5idf.com

❹ 網上的這種免責聲明具有法律效應嗎

根據知識產權法,使用他人享有知識產權的材料用於學習的可以不向權利內人支付使用費容,但是這種學習應該是有范圍性的,比如學校,或者某場研討會,像這種所謂的聲明,雖然這樣寫,但是實質上就是不經權利人允許傳播了作品,因為網路是無法控制的,權利人真要深究還是能追究責任的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在本人帖子上已經做出聲明如有問題本人不承擔法律責任

這種聲明當然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否則誰都可以發一個免責聲明,然後在網上散布各種言論,如內果容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危害性,符合了刑法分則罪名的構成要件,僅僅因為一個免責聲明就不追究法律責任,那麼還要刑法干什麼用呢……

❻ 轉載網上的虛假信息,我要負法律責任嗎

那要看虛假信息是否造成嚴重後果
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系列的網路信息法規,對互聯網信息傳播和網路安全問題作出了一些規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及其實施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等,對有害信息的傳播作出了管理規定。比如《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漏國家機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根據國務院《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站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危害國家安全、泄漏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警情故意擾亂公共秩序,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這是人們引用的惟一法律條款。

❼ 如果網上有一條謠言信息。我轉發了,可是我不知道是謠言。給別人帶來了傷害。這種情況下我要付法律責任嗎

如果有法庭願意採納的證據,證明別人的傷害的直接或者間接來源,是你的賬號上貼出來回的那條信息答。當然第一條是你說的那個別人或者檢察院向法院起訴你,第二條就我上面那句話。 兩條成立,那麼法院會來決定你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不然就沒事,
你問的是法律,我說的也是法律。
人情上來說,你可以好好去道歉之類的。這個你自己看著辦,別人至少陌生人幫你不了

❽ 請問網上的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這種網上的免責聲明是無效的。

不管他說自己是智障或是聯系原作者都沒用,是無效的聲明。

「先授權、後使用」這是著作權法基本的原則,所以一切未經授權的刊載理論上都是侵權的,無論聲明與否。

很多人在使用網路資源時,常常認為,從網路上可以自由下載的東西就是免費的,可以任意使用。

事實上,此類「來自互聯網」式的免責聲明在法律上毫無意義。

這是因為,《著作權法》上的「表明作品來源」,並非使用者獲取他人作品的大致環境和場所,而是要表明作品與原創作者的淵源,即不能侵犯作品的署名權。

因此,在網路上使用他人影視作品及其字幕等構成作品的資源時,要標明相關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不能任意侵犯作者的署名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8)網上轉發免責聲明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次修正)於(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獲得通過)。

2012年3月31日,國家版權局在官方網站公布了《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並徵求公眾意見。侵犯著作權的賠償標准從原來的50萬元上限提高到100萬元,並明確了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功能。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❾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❿ 網站轉載了不實信息,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網站說法不對。網站轉載不實消息,經過通知後,有義務刪除,若經過權利人通知仍不刪除的,再通知後產生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即:經過通知刪除而沒有刪除的網站,和侵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