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財產分配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么
1. 家庭房產分配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關於家庭財產分割的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經過公證後,法律效力更強。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公證書是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的可靠的司法證明文書,公證書不僅在國內具有法律效力,而且還具有域外法律效力。
2. 家庭財產分配協議書是不是有法律效率
A、1、首先要看母親是否還健在,從您的表述看母親應該已經過世;
2、其次要看專兩個屬兒子是否對協議中的財產的產生做出過貢獻,對於共同生活期間共同創造的財富一般為共同共有,從您的表述看兩個兒子應該早已經和父親分家,因此不存在共同財產問題;
3、兩個兒子要均要達到18周歲,父子三人均沒有精神等方面的疾病,全都是完全行為能力人,下面基於以上假設回答你的問題。
B、1、該協議中關於財產分配的內容產生法律效力,基於物權法的基本理論,物權所有人可以處分其財產;
2、關於撫養問題的規定無效,即使大兒子沒有受贈財產也要贍養老人,因為贍養老人是法定義務,協議免除的規定無效。
3、縱觀您的表述我認為時父子三人想通過協議的方式把財產全都歸小兒子,老人的贍養也全歸小兒子,簡單地說就是大兒子不要財產,也不養老人,關於大兒子不養老人您並未明確說明,但總體看應該是這樣的。
C、本人基於A的假設做了B的判斷,如果假設錯誤您可以追問,但願能幫到您。
3. 家庭內部協議(財產分割)協議未公證在法律上是否有效
只要能證明是你們之間真正自由達成的協議就有效,不需要經過公證。
民法通則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達成的協議有效,應當遵守。家庭成員之間對財產約定等達成的協議,是對自己權利的處分,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人身關系等強制性規定的除外。
4. 家庭財產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具有法律效力,但違反法律規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達成的協議有效,應當遵守。家庭成員之間對財產約定等達成的協議,是對自己權利的處分,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人身關系等強制性規定的除外。家庭財產協議具有法律效力,但違反法律規定的除外。具有以下幾種情況: 1、自己寫的財產公正雙方簽字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這份協議就能起法律效力。是否公證並不影響該協議的法律效力; 2、這種協議是依申請公證,並不是「應當」公證,因此,是否公證由當事人決定,不公證的並不因此影響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未經公證的家庭財產分割協議書只要合法、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仍然有約束力; 3、協議書必須合法才有效,違反法律規定的協議書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5. 關於家庭財產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真實意思表示,應該是有效的。
建議公證!
協議對簽署日以前的財產約定有效,對以後的財產如約定可以繼續約定
應該是有效的,但如果是惡意逃避債務就另當別論了.
個人認為,這完全是個贈與協議,應當在交付後有效。對於家用電器、傢具,本來就在被贈與人的控制中,簽定協議時,所有權轉移。對於贈與人名下的車、房、銀行存款在過名後,所有權轉移。歡迎探討!
協議有效,惡意逃避債務除外。
我認為本案所述情況與贈與關系不相符合,因贈與關系是將贈與人的財產通過協議無償轉移給受贈與人,而本案所說的家庭協議所涉及的財產是特定的,或者是夫妻共同財產、或者是一方婚前財產,協議的主體也是特定的,即夫妻之間,根據婚姻法第19條的規定,雙方所簽訂協議針對上述財產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另外雙方約定的夫妻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共同共有,而不能說是贈與人名下的財產即為其個人所有的個人財產,這一點也與贈與關系不一致,該協議的約定符合婚姻法的規定,應理解為對夫妻財產的分割,對夫妻雙方具有約束力。
婚姻法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謝謝張律的觀點。個人認為,第19條是承認夫妻雙方可以約定財產歸屬決定方式是「各自所有」和「共同所有」,沒有承認歸一方所有的協議方式。當然由於所有權人對財產有完全的處分權,法律認可協議的內容。從協議內容的實質上看,是夫妻一方放棄婚前財產的所有權和夫妻共同財產的應得權利分額,將其贈與另一方和子女,使得財產權屬發生變動,本歸個人所有的婚前財產轉變為另一方和子女共有,本歸夫妻共同所有的共有財產變為另一方與子女共有。所以,此協議雖然是對家庭財產的處置,但不同於一般的財產分割協議,實際上是一方放棄財產所有權的聲明。因此應當在財產實際交付時所有權才轉移。對於被贈與人實際控制的財產,所有權隨即轉移。對於贈與人名下的財產在更名前,仍保留原來的夫妻共有狀態。以上意見僅供探討。
協議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有效,但惡意逃避債務的除外。
對,惡意逃避債務的除外。
6. 家庭財產分配協議的效力會合理嗎
家庭財產分配協議的效力合理,具有法律效力,但違反法律規定的除外。另外,家庭財產分割協議書的公證不是離婚協議書生效的必要條件,離婚協議書家庭財產分割協議書只要合法、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就具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7. 家庭財產分配協議的效力是否合理
家庭財產分配協議的效力,若滿足法定的效力作用條件的,則認定合理,因為是遵循自願原則。財產分配協議不違背法律而且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協議的內容也未違反法律規定,,只要雙方就婚前財產的歸屬基於自願的原則達成了書面協議,該書面協議就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8. 家庭財產分配協議的效力合理的嗎
家庭財產分配協議的效力,只要符合法定條件就合理,即只要該離婚協議書家庭財產分割協議書只要合法、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就具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9. 家庭財產分割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1、如果沒有繼承、離婚問題,家庭財產分割就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2、財產一般都是長輩的,長輩人如果願意給任何人都可以,怎麼分都可以的,這是對自己財產的處置。如果寫協議書,只要簽字都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