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審計的法律效力的理解
A. 誰能快點告訴我國家審計法律效力
1、審計決定書,既屬於行政監督行為也屬於行政處理、處罰行為,具有強制執行內力。容
2、審計決定書,是一種可訴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
該審計決定書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承包方,可以根據《行政復議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要求撤銷或變更審計決定!
3、承包國家建設項目時應視為無條件接受以審計結論作為竣工結算的依據。
國家建設項目的竣工決算須經強制審計,施工單位一旦對提交投標書,就意味著無條件接受了以審計機關的審計結論作為工程竣工決算的依據,即使實際簽訂的合同條款中排除了審計機關的審計,也因為違反了《審計法》和《審計法實施條例》的強制規定而無效。
即便雙方當事人已確認了工程決算價款,如該價款與審計部門審計決定書確定的工程決算價款不一致,審計決定書也可以否定當事人之間工程決算協議的法律效力。
B. 工程審計和工程審核怎麼理解
只有拿到審計局的項目,才能叫審計。其他一律叫審核,一般都拿去社會中介公司的,只能叫審核。 從技術上講都差不多的。
C. 審計的重要性是什麼從哪些方面理解
審計的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 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
合理判斷審計的重要性應從七個方面理解:
1、以往的審計經驗。
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要性水平適當,可以作為本次審計確定的直接依據。如果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業務范圍或職責發生變化,可作相應調整。
2、有關法律法規對財務會計的要求。
法律法規對財務會計作出了特殊要求,就應當謹慎地確定其重要性水平。一般而言,法律法規對財務會計作出的要求越嚴格,被審計單位出現錯報漏報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冊會計師應對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一點。
3、被審計單位的性質、經營規模和業務范圍。
如果被審計單位是上市公司,一方面由於其涉及的報表使用人范圍較廣,確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各個報表使用人重要性水平的並集,另一方面,報表使用人主要根據報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斷,故應將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定低些。如果被審計單位的業務范圍較廣,比如,既經營房地產、又經營電器,還經營其他業務,由於其經營范圍較廣,經濟業務比較復雜,故會計處理比較容易出錯,所以,注冊會計師也應將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些。
4、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的評估結果。
如果內部控制較為健全,可信賴程度高,可以將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節省審計成本。由於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成反向關系,如果審計風險評估為高水水平,則意味著重要性水平較低,應收集較多的審計證據,以降低審計風險。
5、錯報漏報的性質。
如涉及到舞弊與違法行為的錯報漏報、能引起履行合同義務的錯報漏報、影響收益趨勢的錯報漏報、不期望出現的錯報或漏報等等,不論其錯報漏報的金額多少,注冊會計師都必須將其視為是重要的。
6、會計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會計報表項目的重要性程度是存在差別的,會計報表使用人對某些報表項目要比另外一些報表項目更為關心。
一般而言,會計報表使用人十分關心流動性較高的項目,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此從嚴制定重要性水平。由於會計報表個項目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不得不考慮這種相互聯系。
7、會計報表中各個項目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
會計報表項目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可能成為會計報表使用人做出反應的信號。
因此,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當深入研究這些金額及其波動的幅度。
D. 工程結算中,單方面委託審計的造價,是否有法律效力
單方委託審計的造價結論需要對方認可,如果將該結論作為主張證據向人民法院提供,對方提出異議並申請重新鑒定審計的話,人民法院會准許重新鑒定審計,如果對方沒有要求重新審計,可以作為定案依據。
E. 求助,專項審計報告的法律效力問題
審計結論只能作為間接證據。
審計結論只是證明你們的核算符合公允會計准則,專而所有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屬法性以及有效是由你們負責的。
審計結論應該不是債務真實性、合法性以及有效的直接證據,效力有多大要看法官的採納程度。
建議:此問題最好請教一下律師,這已經不是會計業務范圍的內容了。
F. 工程審計報告具備哪些法律效益
審計部門只有監督權沒有執法權,工程審計報告出具後,具有管理職版權的職能部門對審計權報告中中提及的存在問題進行調查核實與處理,所換回的經濟損失及產生的影響、促進工作進步等可算是審計效益。你所說的「法律效益」是不是「法律效率」?如果是法律效率,那就是工程審計報告所起到法律作用,即工程管理職能部門必須接受審計部門監督,審計報告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進行處理整改。當然審計機構及人員必須對審計報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G. 國家審計的法律效力
(一)國家審計基本准則、通用審計准則和專業審計准則,是審計署依據《審計法》專規定製定的部門規章,具有屬行政規章的法律效力,全國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法開展審計工作時必須遵照執行。
(二)審計指南,是指導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的操作規程和方法,全國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應當參照執行,不具有行政規章的法律效力。
H. 工程審核和審計的區別
一、依據不同:工程竣工決算審計依據《審計法》和審計署發《基本建設竣工決算審計工作要求》進行;工程造價審核主要是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政策,依據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工程定額工料消耗標准、取費標准以及人工、材料、機械台班價格參數、設計圖紙和工程實物量,工程造價的確認和控制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
二、標的不同:工程竣工結算審計以基建項目為標;工程造價審核以單位工種為標。
三、從業人員不同:工程竣工結算審計以會計師、審計師為主;工程造價審核以工程經濟和工程技術人員為主。目前國家正在實行注冊造價工程師制度,今後的工程造價審核,將以造價工程師為主。
四、法律效力不同:工程竣工結算審計機關和被審計單位是一種審計行政法律關系,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只對被審計單位產生法律效力,對其它單位不產生連帶法律約束力;而工程造價審核中的工程結算審核,以施工承包合同為基礎.以承發包雙方發生的實物交易為依據,按照國家或地方施工工、料、機消耗標准進行核算,對雙方有約束力。
五、目的不同:工程竣工結算審計的目的是加強對公有制投資者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減少投資者濫用職權截留資金,轉移資金於小金庫,造成建設資金流失,實施違法違規行為。其職能是一種監督行為;工程造價審核的目的是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法律手段,解決工程建設活動中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從而達到提高投資效益的經濟效益目的的行為,是確定造價的實施過程和行為。
I. 工程造價審計公司報告有法律效力嗎
審計報告的有效與否,得分情況情況來看,一般來說,如工程所涉各方均簽字確認,則難以推翻。當然了,如果理由充分且有證據支撐的話,則可以推翻審計報告作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