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生日常法律知識有什麼

學生日常法律知識有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09 10:19:21

⑴ 小學生簡單的法律小常識

小學生應知法律小常識: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要遵守法律,無論什麼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別、貧富、職業等而有所區別。
2、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任何人要服從憲法權威。
3、我們國家的審判機關是人民法院,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部門要分工合作、相互監督。
4、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依法治國。
5、《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6、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7、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8、竊盜罪。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9、恐嚇取財罪。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10、強盜罪。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學校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加強教育、管理,不得歧視。

⑵ 小學生應該懂那些法律知識

小學生應當懂得以下法律,可以有效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版共和國預防權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06-28】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1991-09-04】 ;

酒類流通管理辦法【2005-11-07】;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經營管理辦法(試行)【2005-10-31】;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005)【2005-08-30】;

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2005-08-03】;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05-03-24】;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04-04-30】;

文化部關於發布行業標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計算機經營管理系統技術規范》的通知【2002-11-19】;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02-09-29】。

⑶ 有什麼關於中學生的法律知識

中學生屬於未成人,對於其保護的法律主要是《未成年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其中關於中學生在學校的法律條款介紹如下:

《未成年保護法》第三章

第十三條 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

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

第十四條 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十五條 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十六條 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

第十七條 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十八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送工讀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讀學校應當對其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

(3)學生日常法律知識有什麼擴展閱讀

副標題中推搡學生 ,把學生攆出教室,未經允許私自翻抽屜行為不合法。

沒收手機若學校有規定,學生不能攜帶手機進校;老師發現後也只能是代為保管,在一定時間後需要歸還學生,另外老師在保管期間不能去打開手機看學生的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三條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

(一)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⑷ 中小學生法律知識的內容有哪些(緊急)

1 法律的范圍(憲法與狹義的法律法規)
2 法律與道德規章制度的區別
3 法律的本質
4 憲法知識
5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6 未成年人包護法(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
7 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受尊重權)
8 財產保護

⑸ 在校學生必須了解的法律常識有哪些

大學生必須了解的法律常識還是比較多的,沒有固定答案,但是以下回法律知識確實需要對答學生了解:
勞動法、公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憲法、刑法、行政訴訟法、知識產權法等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經常用到,大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

⑹ 中學生法律小知識

中學生法律知識學習

案例一:中考前一天,五名社會青年沖進某校初三(3)班教室毆打初三學生林某,林某情急之中掏出隨身攜帶的水果刀威脅社會青年,其一名社會青年沖過去毆打林某時被劃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公安機關以林某攜帶管制刀具,對其進行了拘留。其家長承擔也事賠償責任。

案例二:某中學生林某因與同年級同學鍾某發生矛盾後斗毆,當晚8時許鍾某糾集同學挾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內,將林某打倒在地。後來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對其中的王某等人亂刺後逃離現場,王某被刺後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11月17日,我縣法院以林某犯故意傷害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血淋淋的案件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應從中悟出什麼道理?吸取什麼教訓呢?

1、對以上兩名違法中學生的日常行為作了調查發現,他們都有喜歡到營業性網吧上網、與社會閑散青年交往、打架斗毆、講「哥們義氣」等習慣。經常違反學校紀律,聽不進家長與老師的教導,屢教不改,認為自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違反校規校紀關系不大。「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違紀與違法,違法與犯罪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有違紀行為不改,就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最終害別人、害自己。

2、有的同學認為,攜帶管制刀具是為了自身的安全。際實上,這是對他人生命安全的極大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章第三十二條規定:「非法攜帶槍支、彈葯或者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可見,攜帶管制刀具是違法行為,是損害公共安全的違法行為,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⑺ 小學生法律常識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都要遵守法律,無論什麼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別、貧富、職業等而有所區別。

2、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憲法的規定相抵觸,任何人要服從憲法權威。

3、我們國家的審判機關是人民法院,法律監督機關是人民檢察院,法院、檢察院以及公安部門要分工合作、相互監督。

4、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依法治國。

5、《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6、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7、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8、竊盜罪。所謂竊盜罪,就是指『偷東西』。在沒經過主人的同意下,隨便取走他人的財物,包括錢和物品。

9、恐嚇取財罪。就是用不當的手法,包括:恐嚇、威脅、暴力等,向別的同學借錢不還或強索金錢。

10、強盜罪。是拿著武器,如:刀械、棒棍或其他具有危險性的東西,威脅同學,使他不敢反抗,然後強行奪取身上的財物。

11、傷害罪。因為打架造成別人身體上、健康上的傷害,依據受傷程度可細分為:普通傷害罪、重傷罪、普通傷害罪之加重結果犯。

12、施打、吸用麻醉葯品。所謂的『麻醉葯品』就是指『毒品』,因為錯誤的使用麻醉葯品,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除了在醫院由醫生合法使用外,私下吸用麻醉葯品都是違法的行為。另外,雖然本身沒有吸毒,但若有販賣麻醉葯品,也是犯法的行為。

13、賭博罪。同學們在學校玩耍時,不論是用金錢或是物品當籌碼,都不可以玩賭博性的玩具或游戲。除了不可以從事賭博性的行為外,也不可以提供別人從事賭博的工具或環境,否則就算你沒有玩,你還是犯了法。

14、毀壞公共設施罪。不論在學校或是公共場合,只要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是給大家共同使用的東西,就是公共物品。同學應該小心使用並愛惜公物,不可以隨便破壞、毀損或丟掉公物。

⑻ 法律基礎知識對學生日常行為的指導意義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基礎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一般來說,一個人掌握的法律知識多則他的法律意識就強,反之,法律意識就弱。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習過一些法律知識,但通過課上的提問和調查可知,大學生的法律知識還是比較欠缺的。比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各種糾紛,在問到「如果張三和李四發生涉及財產的糾紛時該怎麼辦」,很多學生認為應該上訴到法院。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上訴」是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間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的,也就是說上訴是要有一審判決或裁定為基礎的。在發生民事糾紛後向法院提起相關訴訟被稱為「起訴」而非「上訴」。概念的混淆說明學生對某些法律知識比較欠缺的,而沒有相應法律知識為基礎,何談法律意識的提升?
另外,有些大學生雖然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識,但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後兩次把摻有燒鹼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裡,造成多隻狗熊受傷的案例就是明證。劉海洋在被拘留後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
法制觀念同樣是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識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法律知識是法制觀念的基礎,並對後者起著直接的制約作用。由於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比較欠缺,法律基礎知識薄弱,造成他們的法制觀念不強甚至出現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
這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分不清,以為違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違法,因此造成一些人已經觸犯刑法卻還以為自己只是簡單的違法,從而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上述劉海洋案就是例證;第二,把握不住權利和義務的界限,往往過分地強調權利,而忽視了行使權利的同時不得侵犯國家、集體、社會和他人權益的義務;第三,體會不到法律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只知道法律是用來制裁犯罪的,而沒有體會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保障作用;第四,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維護或者不相信法律的作用,從而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手段,「以牙還牙」討回公道。2003年,浙江大學學生周一超在公務員錄用過程中因身體攜帶乙肝病毒被拒之門外後,對當地人事局的工作人員實施報復,造成一死一傷,結果被依法判處死刑。憤怒的周一超在法庭上當庭撕毀判決書,但是,判決書並不因為撕毀而失效。我們國家的行政訴訟制度已經確立並在不斷完善,拿起法律的武器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一年發生在安徽蕪湖的張先著訴蕪湖人事局一案,則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運用法律武器成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行政訴訟第一案,給我們很多啟示與思考。
大學生是一個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也應該是一個較好的遵紀守法的群體。但是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知道,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法律觀點、法制觀念都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出現了較多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情況。據統計,近幾年,青少年犯罪佔到社會刑事犯罪的70%到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7%,在大學生犯罪率17%中,盜竊罪約佔70%。[2]而有些學生已經犯罪了還沒有認識到,在這種狀況下,提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⑼ 小學生應該學習的法律有哪些

小學生應該學習的抄法律,應從基本學起,如青少年權益保護法,憲法等。
如果理想將來法律專業,可以再學習一此民法、刑法方面的知識,如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通則、預防未成年犯罪法等。
小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法,主要是從小培養小學生的法律意識,使自己能夠養成遵紀守法、依法保護自己的意識,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法律鏈接:《憲法》第二十四條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熱點內容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
吉林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廢止決定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285
司法考試2013卷三真題解析 發布:2025-08-15 20:52:32 瀏覽:670
怎麼理解合同法解釋二第29條 發布:2025-08-15 20:37:25 瀏覽:87
邀請律師法律知識的邀請函 發布:2025-08-15 20:36:46 瀏覽:798
經濟法著名案例分析 發布:2025-08-15 20:36:41 瀏覽:805
民法典輔導報告會 發布:2025-08-15 20:35:05 瀏覽:773
潮陽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20:14:30 瀏覽:988
違法經營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0:09:16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