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打人會不會追求法律責任

打人會不會追求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0 11:05:17

⑴ 先動手打人應該追究怎麼樣的法律責任

1、要看抄受害者被傷害得有多重,如果襲是輕微傷,則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應當被行政拘留、罰款;
2、如果是輕傷以上,則涉嫌故意傷害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3、法律依據:
1)《治安管理處罰法》(2012修正) 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2)《刑法》(1997修訂)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⑵ 老年人先打人,或者違法法律到底追究不追究他的責任

老年人違法犯罪時達到一定的年齡,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並不是無條件的免於處罰。如果老年人動手打人造成嚴重後果一樣會追究法律責任。
如:《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三)70周歲以上的。
《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⑶ 關於打人的法律責任問題

1、如果構成輕傷,A涉嫌故意傷害罪
2、B有過錯,可減輕A的責任
3、C是路人,沒有法定義務勸架,故C不承擔責任

⑷ 先動手打人負什麼法律責任

您好,不論誰先動手,只要有毆打他人的行為並造成一定危害,就可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進行處罰。如果是因為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公安機關可以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進行調解,當事人達成協議的,不予處罰。
如果傷情鑒定一方為輕傷及以上,那麼得立刑事案件,不可調解,由檢察院起訴。不過對於這類輕傷害案件,法院基本以調解為主,最多判個拘役吧。
大體上處理打架問題基本就是這樣,但是沒有一模一樣的案例,所以也沒有絕對一樣的處理方法和結果,同樣的因糾紛引起的打架,有的可能幾句話就調解掉了,有的會相當麻煩,最後變成所謂的上訪人員。
最簡單的打架尚不構成犯罪的,以批評教育,調解為主,或者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話,同樣是打架,根據具體案情不同,可能會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重傷或者死亡)、尋釁滋事罪(比如無事生非、爭強好勝把人揍一頓,致人輕傷以上是從重情節但不是必要條件)等。綜上所述,打架先動手那個要負什麼法律責任,可以說打架之後,如果只是民事糾紛,主要是以調節為主,這樣可以化干過為玉帛,但如果已經動手打人,並造成他人人身傷害了,是有可能會構成行政違法的,如果致人輕傷在刑法上是可以構成故事傷害罪的,所以大家在動手之前好想好打架的後果自己是不是能夠承受。

法律依據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罪】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九十三條 【尋釁滋事罪】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⑸ 動手打人,被打人沒有還手,就想追究法律責任,不在乎金錢賠償,怎麼判罰

摘要 鑒定為輕微傷的,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打人致人輕傷的,則構成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准,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⑹ 先動手打人應該追究怎麼樣的法律責任

1、要看受害者被傷害得有多重,如果是輕微傷,則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版》,應當被行政拘留、罰款權;
2、如果是輕傷以上,則涉嫌故意傷害罪,要承擔刑事責任;
3、法律依據:
1)《治安管理處罰法》(2012修正) 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2)《刑法》(1997修訂)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⑺ 打人一耳光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打人一耳光該行為已經違反了治安管理。打人一巴掌一般的賠償就是兩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精神損失費,以及向當事人進行賠禮道歉等。如果不賠錢可以報警處理,如果是不服從公安機關的判處的,可能會被進行治安拘留五天以下。
法律分析
打人一巴掌,沒有傷的,不構成刑事責任,只屬於違法行為,涉嫌治安管理處理,然後一巴掌是比較輕微的,應當向由公安機關進行調解,雙方當事人能達成調解協議並且履行的,公安機關就不予治安處罰,不能達成調解協議或者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公安機關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然後讓當事人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追究打人者的民事責任。可以要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等。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後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後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並予以賠償。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⑻ 故意打人和恐嚇可以追究什麼法律責任

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可以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精神損害賠償可以在起訴時一並提出,但前提是你必須達到嚴重的程度。
法律分析
1、可以先進行傷情鑒定,如果鑒定達到輕傷的,則侵權人已經觸犯我國刑法中故意傷害罪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2、也可以選擇報警,並提供被毆打的證據和醫院的鑒定,要求公安機關立案處理,檢察機關會根據具體情況對其提起公訴,同時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來要求醫葯費等其他相關費用的賠償。如果傷情不夠成輕傷的,則對方的行為觸犯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對方需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以及民事賠償責任。通常情況下,如果是完全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則其不能辨識自己的行為,無需負責。 但其監護人應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是如果沒有完全喪失辨認能力的,則精神病人打人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追究其責任,如果符合我國刑法的規定的,則會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一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違背本人生前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定,違背其近親屬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⑼ 打人者承擔的法律責任

首先這是來兩個事件,一個源是緊急避讓,造成的另一方的損失.這是一個民事問題,他們應該按照法律的手段,去法院起訴,你是有責任的,但是這個責任有多大,得看他的損失有多大,但是他本人也有責任,在會車時,應該雙方互相避讓,車速要慢,所以說雙方都有責任.這個問題是法院管的,公安局不應對這個事進行越權管轄.二是傷害案件.他們對你進行傷害,這無論什麼原因,都是法律所不允許的,他們打你,你應該作傷情鑒定,看是什麼傷,如果是輕微傷,屬於治安案件,如果是輕傷以上,就是刑事案件,這個事件屬於公安機關管轄.這兩個案件是有因果關系的,但是公安扣你的車是沒有道理的,你的車又沒有違反治安管理法或是刑法,車又沒有什麼錯,至於你如何維權,就在於你的取捨了.

⑽ 如果找人打人不承認自己指使的沒證據會不會付法律責任

只有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對被告人定罪量刑。

指使他人打人但沒證據的話,肯定是沒辦法將唆使者繩之以法的。

如果證人證言能夠與被告人供述相互印證,可以將其作為定罪證據;如果只有一個證人證言,而無其他證據佐證,一般不能對被告人定罪。

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於2018年10月26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 :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10)打人會不會追求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證人證言和當事人陳述證據的效力:

在刑事訴訟中卻不同,證人證言往往能發揮重大的證據效力,審判者很少懷疑國民的素質,當然,刑法中對作偽證的懲罰力度也大,此種信任,是建立在刑法的威懾之上。這樣一來,同一個證人在刑事訴訟中的證言可能被採信,而在民事訴訟中的證言卻很可能不被採信。

因為新的刑事訴訟法明確強調了要重證據不輕信口供,就算實施打人的這個人口頭和公安機關交代了是受到別人的指使的,但是除了證人以外沒有其他確切的證據的話,想要對唆使者定罪也比較困難。

熱點內容
經濟法蘇蘇第13講 發布:2025-05-17 11:55:15 瀏覽:268
刑事訴訟法羈押必要性審查法條 發布:2025-05-17 11:54:28 瀏覽:126
農行規章制度規定專題課 發布:2025-05-17 11:51:56 瀏覽:681
婚姻法男方出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5-17 11:42:26 瀏覽:577
設區的市制定的規章備案 發布:2025-05-17 11:37:07 瀏覽:182
社會與法雨過天晴天晴扮演者是誰 發布:2025-05-17 11:37:04 瀏覽:680
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 發布:2025-05-17 11:36:25 瀏覽:234
法律顧問工作記載 發布:2025-05-17 11:36:23 瀏覽:890
出台規章制度結合實際 發布:2025-05-17 11:32:15 瀏覽:900
法院司法管理 發布:2025-05-17 11:27:54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