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行人斑馬線被撞責任的法律依據

行人斑馬線被撞責任的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2-03-11 13:55:48

① 行人橫穿無斑馬線馬路被撞責任怎麼認定

行人過馬路不走斑馬線或者其他過街交通設施的,屬於違法橫穿馬路。
責任由行人本人承擔全部責任。
造成損失的,由行為人本人負責賠償。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行為人本人的法律責任
無斑馬線,那就是說,那個地方不允許行人過街同行。
行人執意在此處過街的,屬於違法行為。
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由行人本人承擔全部責任。

② 行人走斑馬線被撞誰的責任

法律分析:機動車的責任,斑馬線撞了行人需要根據行人的傷勢來賠償。一般要機動車方負本事故的全部責任,但是對方有辦法證明行人有過錯的,可以減輕機動車方的責任。也就是說只有證明行人有責任才能減輕機動車的責任,無法證明的,那麼只能有機動車方承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③ 法律小常識:行人沒走斑馬線被撞責任如何認定

行人沒走斑馬線而被撞了,在事故中需要承擔次要責任,肇事車輛忽視瞭望,沒有看到行人,沒有及時剎車,在事故中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④ 行人走斑馬線上被車撞傷,責任怎麼劃分

行人走斑馬線上被車撞傷的,應該如何劃分事故責任,要根據事故當時實際的交通情況才可以分析。
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規定,對於所發生的交通事故,要根據事故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違章行為、及違章行為與事故發生間的作用力的大小來區分事故責任。
而如果是行人在斑馬線上行走時被車撞傷的:
1、如果現場無交通信號燈、或機動車違反信號燈指示的,則應由機動車方負全責;
2、如果是行人闖紅燈的,則行人自己至少應負事故的主要責任,甚至是全部責任。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四十五條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應當做到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
第四十六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或者標准。

⑤ 行人不走斑馬線被撞需要承擔責任嗎

法律分析:行人不走斑馬線被撞,一般需要承擔責任,但最終是否擔責,應以交警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為准。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九十一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四十七條 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

⑥ 行人斑馬線闖紅燈被撞誰的責任

法律分析:行人闖紅燈被撞的責任劃分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如果雙方都存在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雙方都需要負責任,交警劃分責任,雙方依據責任比例進行賠償,如果機動車沒有責任,正常行駛,責任屬於行人。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也需要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如果機動車在行駛過程中也存在違法行為,雙方都需要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 機動車信號燈和非機動車信號燈表示:

(一)綠燈亮時,准許車輛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得妨礙被放行的直行車輛、行人通行;

(二)黃燈亮時,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可以繼續通行;

(三)紅燈亮時,禁止車輛通行。在未設置非機動車信號燈和人行橫道信號燈的路口,非機動車和行人應當按照機動車信號燈的表示通行。紅燈亮時,右轉彎的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條 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可以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七十六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⑦ 行人不走斑馬線被撞誰的責任

法律分析:行人不走斑馬線被車撞一般由機動車承擔責任,但行人不走斑馬線存在過錯,可減輕機動車責任。

法律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公安機關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後,應當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認定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

當事人有違章行為,其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有因果關系的,應當負交通事故責任。當事人沒有違章行為或者雖有違章行為,但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無因果關系的,不負交通事故責任。

⑧ 行人闖紅燈過斑馬線被撞的責任如何劃分

法律分析:法律界對於行人闖紅燈時在人行道斑馬線上發生交通事故,是否屬於機動車無過錯仍存在較大的爭議。斑馬線的交通事故,事故認定一般更多偏向弱者。而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規定了,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八條 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信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

第四十七條 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遇行人橫過道路,應當避讓。

⑨ 行人在斑馬線上被撞死,責任如何界定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建議立即報警解決。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四十五條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應當做到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責任劃分公正。
第四十六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省級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具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或者標准。

⑩ 人行橫道被撞責任劃分


【法律分析】
1、行人走人行橫道線,且沒有闖紅燈的,行人無責。

2、行人沒有走人行橫道線,但是已經在機動車道上,機動車未注意誘發事故的,機動車主責,行人次責。

3、機動車臨近時,行人突然闖入機動車道,急剎車都無法避免事故的,行人全責、主責、同責都有可能,取決於機動車一方是否也有過錯,比如超速、經檢測剎車不合格等。

【法律依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第四十五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過調查後,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將交通事故責任劃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

1、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逃逸,造成現場變動、證據滅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2、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3、各方均無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

4、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熱點內容
民法李建偉視頻 發布:2025-08-15 14:04:42 瀏覽:230
陝西勞動法五險一金 發布:2025-08-15 14:02:37 瀏覽:475
華政行政訴訟法專業 發布:2025-08-15 13:45:41 瀏覽:824
代理人承擔的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8-15 13:16:33 瀏覽:371
古代人的立法 發布:2025-08-15 13:11:31 瀏覽:163
適航管理條例23部 發布:2025-08-15 13:10:43 瀏覽:392
經濟法民主原則 發布:2025-08-15 13:00:40 瀏覽:159
泰州弘泰律師 發布:2025-08-15 12:48:36 瀏覽:751
軟體公司的法律環境 發布:2025-08-15 12:34:09 瀏覽:228
闡述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2:29:11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