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協議的法律責任
1. 委託代理協議有哪些法律權益義務
委託代理合同中的法律責任有: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時,因不可歸責於自己的事由受到損失的,可以向委託人要求賠償損失;法定其他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七條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事項違法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或者被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未作反對表示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一百六十八條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自己同時代理的其他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被代理的雙方同意或者追認的除外。
2. 委託協議這個有法律效應的嗎
沒有甲方名稱,也沒有甲方簽字,所以甲方是誰是不明確的。所以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採納謝謝
3. 在委託人所委託事項,協議的法律責任,均由委託人承擔。法律上怎樣解釋
委託他人代表自己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委託人在行使權力時需出具委託人的法律文回書。而委託人答不得以任何理由反悔委託事項。被委託人如果做出違背國家法律的任何權益,委託人有權終止委託協議,在委託人的委託書上的合法權益內,被委託人行使的全部職責和責任都將由委託人承擔,被委託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簡而言之,就是委託別人以你的名義辦事你承擔責任與法律風險,當然如果他越權或者授權不明等另當別論了。
4. 委託代理合同法律責任的認定標准有哪些
委託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有,如果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職責,造成被代理人損害的,要承擔民事責任;如果代理人和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合法權益的,代理人和相對人要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二條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生效力。
第一百六十三條
代理包括委託代理和法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
第一百六十四條
代理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職責,造成被代理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合法權益的,代理人和相對人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第一百六十五條
委託代理授權採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限,並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
5. 委託合同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委託合同雙方需要承擔的義務有,委託人需要承擔預付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的費用、向其支付報酬的義務;而受託人需要承擔處理委託人的事務、按照約定完成委託事務的義務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條
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
第九百二十一條
委託人應當預付處理委託事務的費用。受託人為處理委託事務墊付的必要費用,委託人應當償還該費用並支付利息。
第九百二十八條
受託人完成委託事務的,委託人應當按照約定向其支付報酬。
因不可歸責於受託人的事由,委託合同解除或者委託事務不能完成的,委託人應當向受託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6. 委託合同法律規定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委託人應當預付處理委託事務的費用。受託人為處理委託事務墊付的必要費用,委託人應當償還該費用及其利息。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需要變更委託人指示的,應當經委託人同意;因情況緊急,難以和委託人取得聯系的,受託人應當妥善處理委託事務,但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報告委託人等等的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九條 代理人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應當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認。
轉委託代理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務直接指示轉委託的第三人,代理人僅就第三人的選任以及對第三人的指示承擔責任。
轉委託代理未經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的,代理人應當對轉委託的第三人的行為承擔責任;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委託第三人代理的除外。第二百八十四條 業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
對建設單位聘請的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業主有權依法更換。第二百八十五條 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據業主的委託,依照本法第三編有關物業服務合同的規定管理建築區劃內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接受業主的監督,並及時答復業主對物業服務情況提出的詢問。第六百二十五條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標的物在有效使用年限屆滿後應予回收的,出賣人負有自行或者委託第三人對標的物予以回收的義務。
7. 委託合同應由誰承擔責任
、委託合同是指受託人為委託人辦理委託事務,委託人支付約定報酬或不支付報酬的合同。
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
2、根據《合同法》規定,受託人處理事務時第三人是否知曉委託人與受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對於處理委託事項的法律責任承擔也有所不同。
《合同法》
第四百零二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第四百零三條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第三人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受託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對委託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委託人披露第三人,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但第三人與受託人訂立合同時如果知道該委託人就不會訂立合同的除外。
受託人因委託人的原因對第三人不履行義務,受託人應當向第三人披露委託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選擇受託人或者委託人作為相對人主張其權利,但第三人不得變更選定的相對人。
委託人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託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第三人選定委託人作為其相對人的,委託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其對受託人的抗辯以及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抗辯。
8. 委託代理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專代理人對代理人的屬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65條第3款規定:「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所以只要代理人沒有超出代理許可權,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8)委託協議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9. 簽訂了法律服務委託合同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委託代理合同在我們的日常經濟活動當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簽訂委託代理合同的時候並不只是表面上簽上名字那麼簡單,簽了就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下面就讓法律快車小編為大家帶來簽訂委託代理合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簽訂委託代理合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一,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間負。委託書授權不明的,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如果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職責,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責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或者同自己所代理的其他人進行民事活動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代理人獨斷代理行為。如果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無權代理造成損害的責任。如果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代理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法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如果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經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失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代理人為了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可以將自己取得的代理權轉托他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法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不受這個限制。
二、委託代理合同無效的情形
屬於因無效代理訂立的無效合同,包括以下情況:
1、無權代理人訂立的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合同;
2、代理人以被代理的人名義同自己簽訂的合同;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同自己代理的其他人簽訂的合同;
4、代理人與對方通謀簽訂的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合同。
三、簽訂委託代理合同的注意事項
1、受託人應依照委託人的指示和要求處理委託事務
受託人在處理委託人委託的事務過程中,只有按委託人的指示和要求,從事委託活動,委託人才會承認受託人處理委託事務而產生的行為後果。因此,受託人必須在委託人授權范圍內進行活動。非經委託人指示的,受託人不得擅自改變委託事務,更不得將其辦理委託事務所產生的結果據為己有。
由此可見,委託合同是代理的一種根據,委託合同所調整的法律關系適用關於代理的一般規范。但是委託合同與代理合同並不完全一致。委託合同所調整的只是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是他們與第三人之間的關系。
2、委託合同的訂立和履行是以委託人和受託人雙方之間的相互信任為基礎,具有嚴格的人身屬性
一般來說,當事人一方只有在必要的情況下(例如行使或履行某一權利義務,實施某一法律行為,但又基於某種原因而不能親自處理時),才通過訂立委託合同的辦法來解決。因為受託人辦理委託事務的結果直接由委託人來承擔,所以委託人在選擇受託人時,總要挑選他所信任的人或者具有一定業務能力、專門知識和良好信譽的人來擔任。因此,委託合同強調當事人的嚴格的人身屬性。法律要求受託人必須親自處理委託事務,非經委託人事先授權或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委託人的利益不受損害的需要,受託人不得將委託事務擅自轉委託他人辦理。
3、委託合同的客體是受託人辦理委託事務的行為
委託人和受託人訂立委託合同的目的,在於通過受託人辦理一定委託事務來實現委託人追求的結果。因此,委託合同系以受託人辦理受託事務的行為為客體。
受託事物的范圍,既包括法律事務,例如買賣、借貸、訴訟、登記等,也包括非法律事務,例如委託去醫院探視病人、在生日晚會上代讀生日賀詞、受託抄寫文稿、順路代為捎帶物品等。但是,所託事務不得違反有關法律規定外,某些具有特定人身屬性的事務(如結婚登記、訂立遺囑、收養子女等)不得進行委託。
4、委託合同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
自然人之間的委託合同有時是親友或熟人之間所建立的一種契約關系,由於當事人之間的特殊關系與彼此信任,合同多半是無償的,但是,在法人之間或法人與自然人之間一些較為復雜、履行的要求較高的委託合同,一般都是有償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理解委託合同的有償性時,應把委託人向受託人支付報酬與委託人向受託人支付辦理委託事務的必要費用相區別。後者並非合同中的對價關系,因此並不表現委託合同的有償性。
5、委託合同為雙務合同
委託合同一經成立,無償有償與否,當事人雙方均需承擔一定的義務。例如,受託人主要有辦理委託事務的義務、報告的義務、轉移受託事項所得權益的義務等,而委託人則主要有進行指示、提供和補償委託事務必要的費用的義務、以及當委託合同為有償合同時支付報酬的義務。
6、委託合同為諾成不要式合同
委託合同的訂立不僅要有委託人的委託意思表示,還應有受託人的接受委託人的委託而願意為其辦理委託事務的承諾。如果受託人予以承諾的,則委託合同自該承諾生效之日起即成立,無須再以物交付或履行某種行為作為委託合同成立的條件,因此委託合同屬於諾成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