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借調的法律效力

借調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12 03:26:29

㈠ 新公務員法對借調的規定

新公務員法 只是對公務員的規定 ,沒有對借調人員的規定 。 借調人員無論借調多長時間 ,享受原單位的工資待遇 , 政府機關不需要了, 還要回原單位 。

㈡ 借調的借調的目的

通常有以下三種:
1. 借調單位欠缺具有某種才能的人員,而恰巧被借調人員卻擁有相關才能,經上級機構安排後,借調人員暫時離開原任單任,並到借調單位任職。在這種情況下借調的人員通常都是專業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2. 借調單位屬臨時性質,在完成某事工後即行解散。為免整個計劃皆交由臨時員工進行,部份人員會由不同部「借」到借調單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調員工會返回原單位工作。比如:(1)香港政府在興建新機場時成立了「新機場工程統籌處 (NAPCO)」;(2)北京奧運會組委會2001年成立時從各單位借調了部分人員,2009年8月22日奧組委宣布解散後各自返回原單位。
3. 借調屬員工才能發展計劃的一部份,讓員工接觸不同單位的工作,增廣見聞。員工會在指定時間派駐往借調單位,並在借調期後返回原任單位工作。

㈢ 借調函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我覺得這個不能單純的回答為具有法律效應!還要看借調函中的條款是否屬於合法條款。

㈣ 關於借調的利弊

借調產生的負面影響

由於借調缺乏規范性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借調的程序、管理等不夠規范,使得借調的負面影響難以避免,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影響了被借單位工作開展

從工作數量上看,有的被借調單位本來編制、人員就有限,工作任務繁重,人員被借調後,其工作任務必須由其他人員分擔,變相增加了被借調單位的工作量。如在鄉鎮一級原本就存在大量空編,加之一些幹部正處於老弱病殘不能正常工作的狀態,年輕幹部、業務骨幹被上級機關大量借用,基本上已被架空,嚴重地影響了鄉鎮工作開展。從工作質量上看,被上級「相中」借走的人員一般都是業務骨幹,大大地削弱了原單位工作力量,留下的工作其他人員需要一定時間和相當的努力才能完成,影響了工作的的開展。

2、影響了編制管理的嚴肅性

借調現象是一種變相的超編現象,各單位通過借調增加實際工作人數,變相地打破了編制管理的「三定」方案,既影響了編制的嚴肅性,又造成了編制管理的混亂。由於大量借調人員,一方面被借調人員占著原單位編制但不幹活,另一方面原單位由於編制被借出人員占著進不了新人,造成了「人崗不實、人編不符」的現象。

3、造成了幹部資源浪費現象

一些單位借人,並不是因為人手不夠,而是缺乏業務能力較強的人員。這部分單位,因為有了借調人員,一些正式人員產生了依賴思想和鬆懈心態,本該正式人員做的工作就推給借調人員去做,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忙了借調的,閑了在編的」現象,久而久之,「能者多勞、干與不幹一個樣」便成為一種常態,造成了幹部資源的浪費。

4、影響了被借人員的積極性

一方面,被借調幹部工資、職務等都在原單位,在現單位無法保障工資晉級、職務晉升和考核評優,存在著「種別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現象。


借調的正面意義

借調是一種當前各級機關緩解人員緊張的一種有效手段,對於推進新增中心工作、更好地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利於新增中心工作的推進

如當前的雙橋水庫建設、同步小康創建、「五城聯創」等各項階段性的中心工作,往往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通過從各部門抽調精兵強將參加,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推進這些中心工作的較好開展。

2、有利於優秀幹部的發現培養

一方面,相關單位因工作需要,主動深入基層一線物色適合人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優秀人才發現機制,使那些基層單位默默苦乾的優秀人才能夠及時被發現,得到組織的重視和培養。另一方面,通過借用基層優秀年輕幹部到縣機關單位工作,進一步提高被借用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這是一種更直接的培訓方式,有利於年輕幹部更快、更好地成長。

3、有利於促進單位之間的交流

通過人員借用,架起了借用單位與被借用單位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實現了相關單位之間的信息往來和資源、經驗共享,促進相關單位的資源優化組合以及工作的協調配合,有利於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實,提高工作效率。


如有疑問可繼續追問,如果對您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㈤ 借調是不是長久的

這要看借調之前,領導們怎麼定的,又是和你怎麼說的。借調,通常是調動前的手續,類似於考察期;同時,借調又可能是因工作需要臨時過去幫助工作。無論是前一種還是後一種,但但從形式上來說,都屬於後一種,即臨時過去幫助工作。但前一種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所以,您不妨跟領導溝通下,借機表明對借調自己的看法——比如想回去,比如想留下。

㈥ 借調是不是要被借調個人的同意才能執行

當然首先是要知會你一聲的 如果你不想去 那就得和領導說了 因為借調也不會全看你是否同意 這主要的還是領導之間的事

㈦ 想了解一下國企員工借調方面的法規,如果員工被借調比如由下面公司借調到總部幾年,勞動合同能不能自動轉

當然是不可以的。如果公司把勞動合同解除後,又把人事管理轉移到其他公司的,那麼勞動者可以申請經濟補償,而且反映到勞動局解決,要求公司取消決定。

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1、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企業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轉產,原來的組織仍然存在,原簽訂的勞動合同也仍然有效,只是由於生產方向的變化,原來訂立的勞動合同中的某些條款與發展變化的情況不相適應,需要作出相應修改的;

3、企業改變生產任務,致使原來訂立的勞動合同中有關產量、質量、生產條件等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需要作出相應的修改,否則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4、由於自然災害或者發生不可抗力的情況,確實無法履行勞動合同的約定;

5、勞動合同中約定的部分條款與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相抵觸,必須修改有關條款的。

(7)借調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即可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這就是說:

1、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雙方協商達成的協議,當然也可以協商變更;對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只要是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而達成的,都可以經協商一致予以變更。

2、對變更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應當採取自願協商的方式,不允許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一當事人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任意改變合同內容的,在法律上是無效行為,變更後的內容對另一方沒有約束力,而且這種擅自改變合同的做法也是一種違約行為。

3、勞動合同的變更只是對原勞動合同的部分內容作修改、補充或者刪減,而不是對合同內容的全部變更。對勞動合同所要變更的部分內容,當事人雙方通過協商後,必須達成一致的意見。如果在協商過程中,有任何一方當事人不同意所要變更的內容,則就該部分內容的合同變更就不能成立,原有的合同就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4、在變更過程中必須遵循與訂立勞動合同時同樣的原則,即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根據《勞動法》第四十條第三款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在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由此可以確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是勞動合同變更的一個重要事由。所謂「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主要是指:

1、訂立勞動合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已經修改或者廢止。勞動合同的簽訂和履行必須以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前提。如果合同簽訂時所依據的法律、法規發生修改或者廢止,合同如果不變更,就可能出現與法律、法規不相符甚至是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導致合同因違法而無效。因此,根據法律、法規的變化而變更勞動合同的相關內容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

2、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用人單位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或者根據市場變化決定轉產、調整生產任務或者生產經營項目等。

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或者根據市場變化可能會經常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產品結構,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轉產、調整生產任務或者生產經營項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工種、產品生產崗位就可能因此而撤銷,或者為其他新的工種、崗位所替代,原勞動合同就可能因簽訂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更。

3、勞動者方面的原因。如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生變化、勞動能力部分喪失、所在崗位與其職業技能不相適應、職業技能提高了一定等級等,造成原勞動合同不能履行或者如果繼續履行原合同規定的義務對勞動者明顯不公平。

客觀方面的原因。這種客觀原因的出現使得當事人原來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的履行成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這時應當允許當事人對勞動合同有關內容進行變更。主要有:

(1)由於不可抗力的發生,使得原來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或者失去意義。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所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戰爭等。

(2)由於物價大幅度上升等客觀經濟情況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的履行會花費太大代價而失去經濟上的價值。這是民法的情勢變更原則在勞動合同履行中的運用。

對於勞動合同可以轉移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勞動合同怎麼變更上可以看出來,對於勞動合同的變更我們國家規定了是可以變更的,但是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有主觀方面的條件也有客觀方面的條件。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相關的問題首先還是要先了解相關規定。

㈧ 借調和調訓的區別是什麼啊

詞意上的區別

借調,拼音是jiè diào

詞意:指用人單位之間因工作需要而採取借調工作人員的形式。通常由借調單位和被借調單位之間簽訂借調合同。

例句:北京奧運會組委會2001年成立時從各單位借調了部分人員,2009年8月22日奧組委宣布解散後各自返回原單位。

調訓,讀音是tiáo xùn

詞意:漢語詞語,指調教訓練。

例句:臣聞三公上則台階,下象山嶽,股肱元首,鼎足居職,協和陰陽,調訓五品。

(8)借調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借調的目的

1. 借調單位欠缺具有某種才能的人員,而恰巧被借調人員卻擁有相關才能,經上級機構安排後,借調人員暫時離開原任單任,並到借調單位任職。在這種情況下借調的人員通常都是專業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2. 借調單位屬臨時性質,在完成某事工後即行解散。為免整個計劃皆交由臨時員工進行,部分人員會由不同部「借」到借調單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調員工會返回原單位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借調

網路-調訓

㈨ 有關於借調的法律規定嗎

勞動部關於加強職工餘缺調劑工作的通知

發文單位:勞動部
文 號:勞力字[1990]第33號
發布日期:1990年06月15日
執行日期:1990年06月15日

在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治理整頓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應看到,隨著投資規模的壓縮和生產結構的調整,將有一些在建工程下馬,一些企業關停並轉,部分職工富餘出來需要重新安置。為此,國務院在最近出發的《關於妥善處理部分全民所有制企業停工待工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於做好勞動就業工作的通知》中強調指出,要開展勞動力的餘缺調劑工作,做好企業停工待工人員和富餘職工的安置工作。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現就開展勞動力餘缺調劑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新建、擴建企業和因生產工作需要增加職工的企業,經勞動部門批准,在勞動計劃內招收人員時,應按照「先調劑、後招收」的原則,從企業停工待工人員和企業的富餘職工中調劑解決,經過調劑確實解決不了的,再從社會上招收。

二、職工餘缺調劑,一般應以本地區為主,就地就近在行業、企業間進行。對必須跨地區正式調動的職工,需經調入企業所在地勞動部門批准,辦理調動手續。

三、餘缺調劑的形式應當多種多樣,因地制宜。既可以正式調動,也可以臨時借調,或者採取勞務承包、技術咨詢、技術協作和勞務輸出等形式。無論採取哪種調劑形式,都要根據用工情況,由進行餘缺調劑的雙方單位協商,簽訂書面協議或勞務合同。

四、對餘缺調劑中正式調動的職工,可實行試用期制度。試用期限一般為三個月,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具體期限由雙方企業商定。在試用期內不符合雙方商定條件的,調出單位要負責調換;符合雙方商定條件而調入單位不予接收的,勞動部門應限制其從社會上招工或用其他形式補充人員。

五、對餘缺調劑中正式調動的職工,應執行調入單位的工資標准和津貼、補貼規定,由調入單位按新任職務、新工作崗位的工資標准,參照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的工資水平重新確定。正式調動的職工在試用期內,調入單位應按月將需發工資額撥給調出單位,由調出單位發給該職工。

六、對餘缺調劑中非正式調動的職工,其工資和福利待遇等由雙方單位協商確定。所需費用,由用工單位撥給輸出人員的單位。

七、企業對參加餘缺調劑的職工,要做好思想工作,教育他們服從組織安排。對於職工的實際困難,在可能情況下應盡量幫助解決。對無正當理由,不服從組織安排工作的職工,應按照《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八、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停工待工人員或富餘職工,經本人申請,企業批准,可以到集體企業、鄉鎮企業、街道企業工作,保留全民所有制職工身份;也可辦理辭職或停薪留職手續,自謀職業。

九、各級勞動部門和企業主管部門,要及時掌握企業勞動力餘缺情況,並根據生產需要,做好本地區、本部門的企業勞動力平衡計劃。對需要增加職工的企業,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在下達的勞動計劃中規定職工餘缺調劑的數量和比例。要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組織開展勞動力餘缺調劑,充分發揮企業停工待工人員和富餘職工的勞動潛力,幫助企業做好安置工作。

㈩ 人事的借調與借用有什麼區別

借用和借調的區別在於:程序不同、性質不同、時間長度不。且借用和借調的人員工資均由原單位承擔。

一、程序不同

1、借用一般是不走人事程序,並且不會在檔案中保存記錄。

2、借調是要走人事手續,在借調人員的檔案中是有所體現。

二、性質不同

1、借用,是指特殊情況下,被借到別的單位臨時工作一段時期。

2、借調比借用正式一些。

三、時間長度不同

1、借用一般是臨時情況,一般是短期的。

2、借調是長期的。



(10)借調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借調的目的通常有以下三種:

1、借調單位欠缺具有某種才能的人員,而恰巧被借調人員卻擁有相關才能,經上級機構安排後,借調人員暫時離開原任單任,並到借調單位任職。在這種情況下借調的人員通常都是專業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2、借調單位屬臨時性質,在完成某事工後即行解散。為免整個計劃皆交由臨時員工進行,部份人員會由不同部「借」到借調單位工作,直至事工完成,各借調員工會返回原單位工作。比如:

(1)香港政府在興建新機場時成立了「新機場工程統籌處 (NAPCO)」。

(2)北京奧運會組委會2001年成立時從各單位借調了部分人員,2009年8月22日奧組委宣布解散後各自返回原單位。

3、借調屬員工才能發展計劃的一部份,讓員工接觸不同單位的工作,增廣見聞。員工會在指定時間派駐往借調單位,並在借調期後返回原任單位工作。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248 發布:2025-05-16 10:06:38 瀏覽:931
法律援助偵查階段律師意見 發布:2025-05-16 10:03:02 瀏覽:692
社會生存法夠硬和圓滑 發布:2025-05-16 10:01:38 瀏覽:30
關於共同侵害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6 09:32:59 瀏覽:803
中歐學院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6 09:25:24 瀏覽:238
政府投資項目監管有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6 09:15:13 瀏覽:1000
借條不按手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6 09:13:05 瀏覽:398
民事案件法院函 發布:2025-05-16 09:13:04 瀏覽:373
有關社會與法節目的論文 發布:2025-05-16 09:05:09 瀏覽:239
高等教育法規法條 發布:2025-05-16 09:04:18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