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中間人負法律責任嗎
1. 傳銷骨幹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對傳銷骨幹分子的懲處,按照《禁止傳銷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由工商行專政管理機關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50萬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司法機關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處罰。實施上述犯罪,同時構成《刑法》規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2. 關於傳銷活動中中間人能判什麼罪
不可以!!定不了什麼罪!
3. 傳銷要負刑事責任嗎
傳銷要負刑事責任的情況是只有在30人以上、三級以上的傳銷組織中發揮組織者和領導作用的傳銷活動人員,才會被立案追究刑事責任。一般參與者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組織領導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與者通過支付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取得加入資格,並按一定順序形成層次,直接或間接以開發人員數量作為報酬或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與者繼續發展他人參與傳銷活動,騙取財產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4. 傳銷受害者有法律責任嗎
傳銷受害者沒有法律責任,只有組織領導者有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版十四條規定權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
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4)傳銷中間人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傳銷行為方式:
1、入門費
是否需要認購商品或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或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
2、拉人頭
是否需要發展他人成為自己的下線,並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給付報酬,牟取非法利益;
3、計酬方式
是否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為依據計算報酬,牟取非法利益。
如果符合以上特徵,就有可能涉嫌傳銷。
5. 中間人法律責任么
你在整個事抄件中如果對賣主不了解,或不是合夥欺騙熟人。你僅承擔一個介紹的責任。具體配合公安處理該案而熟人將責任全部推到你身上錯誤的,所以你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因為該熟人是成年人,有判斷事物的能力。他對自已的行為負責。
6. 詐騙案的中間人是否負有法律責任
詐騙案中間人確實負有法律責任,並且負有和詐騙人同犯共犯法律責任,罪名不清。如果是給詐騙案中的詐騙分子提供經濟基礎或者手段,間接性手段,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向很多人將自己的銀行卡售賣給詐騙案的犯罪人,用於資金洗白轉流分流,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專門在刑法中增加了一條幫信罪,也就是幫助網路信息犯罪,這些提供銀行卡的人也就是協助人,同樣負有刑事責任。
三、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遠離詐騙,杜絕參與詐騙。
現在詐騙分子的詐騙手段防不勝防,通過各個方向向你滲透,一定要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很多可以不勞而獲的事情,不會通過簡簡單單一次投資就可以發大財,踏踏實實是根本,勤勤懇懇好做人。
7. 傳銷中的中間人有法律責任嗎
傳銷一般沒有中間人,只有上線下線關系。
結合其在本案的地位、作用綜合考慮,有可能認定共同犯罪。
8. 參與傳銷的人員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對騙人人數較少的,一般予以教育,追繳違法所得。但對於其中騙入傳銷組織人數達到30人或者在傳銷組織中層級達到三級的,應當按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組織、領導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部
《關於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
公通字〔2013〕37號
一、關於傳銷組織層級及人數的認定問題
以推銷商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組織,其組織內部參與傳銷活動人員在三十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應當對組織者、領導者追究刑事責任。
組織、領導多個傳銷組織,單個或者多個組織中的層級已達三級以上的,可將在各個組織中發展的人數合並計算。
組織者、領導者形式上脫離原傳銷組織後,繼續從原傳銷組織獲取報酬或者返利的,原傳銷組織在其脫離後發展人員的層級數和人數,應當計算為其發展的層級數和人數。
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中,確因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逐一收集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的言詞證據的,可以結合依法收集並查證屬實的繳納、支付費用及計酬、返利記錄,視聽資料,傳銷人員關系圖,銀行賬戶交易記錄,互聯網電子數據,鑒定意見等證據,綜合認定參與傳銷的人數、層級數等犯罪事實。
二、關於傳銷活動有關人員的認定和處理問題
下列人員可以認定為傳銷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
(一)在傳銷活動中起發起、策劃、操縱作用的人員;
(二)在傳銷活動中承擔管理、協調等職責的人員;
(三)在傳銷活動中承擔宣傳、培訓等職責的人員;
(四)曾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受過刑事處罰,或者一年以內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受過行政處罰,又直接或者間接發展參與傳銷活動人員在十五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人員;
(五)其他對傳銷活動的實施、傳銷組織的建立、擴大等起關鍵作用的人員。
以單位名義實施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的,對於受單位指派,僅從事勞務性工作的人員,一般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三、關於「騙取財物」的認定問題
傳銷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採取編造、歪曲國家政策,虛構、誇大經營、投資、服務項目及盈利前景,掩飾計酬、返利真實來源或者其他欺詐手段,實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規定的行為,從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繳納的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的費用中非法獲利的,應當認定為騙取財物。參與傳銷活動人員是否認為被騙,不影響騙取財物的認定。
四、關於「情節嚴重」的認定問題
對符合本意見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的傳銷組織的組織者、領導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組織、領導的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累計達一百二十人以上的;
(二)直接或者間接收取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繳納的傳銷資金數額累計達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
(三)曾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受過刑事處罰,或者一年以內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受過行政處罰,又直接或者間接發展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累計達六十人以上的;
(四)造成參與傳銷活動人員精神失常、自殺等嚴重後果的;
(五)造成其他嚴重後果或者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關於「團隊計酬」行為的處理問題
傳銷活動的組織者或者領導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傳銷活動的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是「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
來源法律咨詢:網頁鏈接
以銷售商品為目的、以銷售業績為計酬依據的單純的「團隊計酬」式傳銷活動,不作為犯罪處理。形式上採取「團隊計酬」方式,但實質上屬於「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的傳銷活動,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的規定,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定罪處罰。
9. 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有法律責任嗎
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有法律責任。
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明知是詐騙而參與的,屬於詐騙案件中的共犯,按照共犯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證據證明該中間人確實不知道這是詐騙,該中間人不承擔刑事責任,但是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
需要注意的是,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屬於詐騙案件中的共犯,詐騙案件中的中間人同樣有法律責任。
(9)傳銷中間人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詐騙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一些共同的特徵把握這些特徵予以防範,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誤入歧途、落入圈套的。
詐騙為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
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後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識。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
詐騙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由於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範意識較差,較易上當受騙。
10. 傳銷組織的頭目人物會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根據刑法修正案七修改)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組織、領導以推版銷商權品、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為名,要求參加者以繳納費用或者購買商品、服務等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展人員的數量作為計酬或者返利依據,引誘、脅迫參加者繼續發展他人參加,騙取財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的傳銷活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河南沃華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