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單位內部審計具有法律效力嗎

單位內部審計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2-03-14 23:52:17

Ⅰ 公司內部規定有沒有法律效力

你所說的公司內部規定,應該是企業的規章制度,對嗎?

企業的規章制度,如果是依照法律內規定所容制訂出來的,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第四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最高法《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可見,公司(企業)規章制度的制定是企業的一種內部「立法」行為,這是法律賦予企業的一項重大權利。但是,企業規章制度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來制定並公示,很多地方還規定企業在規章制度制定後要送交勞動行政部門審查和備案。這樣制訂出來的規章制度,對企業及其全體人員就具有約束力。

Ⅱ 公司內部審計有什麼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內部審計具有雙重任務:一方面要對部門、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促使其合法合規;另一方面要對部門、單位的領導負責,促進經營管理狀況的改善、經濟效益的提高。具體地說,內部審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監督各項制度、計劃的貫徹情況,為本部門、本單位領導經營決策提供依據。2、揭示經營管理薄弱環節,促進部門、單位健全自我約束機制。3、促進本部門、本單位改進工作或生產,提高經濟效益。4、監督受託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以維護本部門、本單位的合法經濟權益。6、監控財產的安全,促進部門、單位財產物資的保值增值。

Ⅲ 所有審計的審計報告對外是否均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執行

不是的。

審計報告時出具審計意見的,所謂的審計意見,是一個結論,主要就說明你的做法是否合合規等。審計報告不能代替審計決定的法律效力。

《審計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十一條規定,「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3)單位內部審計具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審計報告是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的一種評價,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行為,則必須依法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也就是說,如果審計機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或向相關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只出具審計報告,則說明被審計單位不存在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或者被審計單位即使存在上述行為,但審計機關認為無需進行處理、處罰。

因此,即使審計報告中針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提出了具體的處理、處罰意見,如調整帳目、調減投資額等,如果沒有作出審計決定,那麼被審計單位只需認可報告內容,無須按照報告要求作出改正行為的義務。

Ⅳ 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和內部審計有什麼區別

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監督的產生基礎與主體是不一致的。對於會計監督,它是因企業內部資料的管理監督,生產資料的合理運用而產生的,以更好地服務於經營者產生最大效益為目標。其主體為財務的機構以及所有人員,在執行的過程中,可相互監督管理。對於內部審計監督,其產生於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等分離後的一個監督機構,其主體為企業所設立的設計機構以及相應的審計人員。因此,大部分內部審計監督是在會計監督之後進行的經濟監督活動,會計監督存在於每一筆的經濟活動,日常的經濟開支,發現違反紀律的行為要給予制止,而在此活動發生之後,內部審計監督才定期的進行監督檢查,因此,兩者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監督范圍是不一致的。會計監督是產生於企業內部財務資料運用以及管理,並且更好地服務於企業自身,以業產生最大效益為目標,但是其監督的對象也只是限於企業財務自身;相反,內部審計監督范圍不僅僅是監督財務,並且還會監督工程預算、決算、每個部門的經營管理活動,更會監督單位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等,所以會計監督是事前的監督,審計監督不僅僅是事前,也是事後監督,審計監督遠比會計監督范圍廣泛,並且審計監督的內容也包括會計監督,是一個再監督的經濟活動。

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監督獨立性不同,同時產生了權利的不一致。會計監督是本企業財務部門的領導所負責的,所有會計人員以及會計機構執行的一項經濟監督活動,監督本企業的財務不予接受不真實不合法的憑證,以及抵制違法的會計行為。但是,並未獨立於財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因此,所有會計機構以及會計人員都有拒受、制止、糾正違法憑證,以及向上級反映等權利。內部審計監督無論在什麼企業中,都須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地位,其監督企業的憑證、財務報表、工程預算、決算等是否合法,是否公允。一般情況是直接受單位的最高領導和國家審計部門直接負責,並不受企業的業務量等的一些未知因素干擾,一直保持自己獨立的位置。因此,其具有檢查、調查取證、提出意見,並經過上級同意,還可將其向相應的主管部門匯報等權利,所以兩者在獨立性、權利上有著明顯差異。

Ⅳ 審計報告具有法律效力嗎

審計報告不具有法律效益,只是注冊會計師的個人意見,但是,注冊會計師要對他所出的報告負責,可能是法律責任

Ⅵ 單位內部審計報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單位內部審計報告作為輔助證據使用,具有法律效力。

Ⅶ 內部審計報告可以作為證據嗎

可以作為證據!
審計報告如果針對對象是公司得到公司全體股東的認可則對全體股東都是有效力的內外之分非專業用語只是針對審計對象和適用對象不同而已具體案件要看該報告的證明力了。
審計報告是指: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在完成審計工作後向委託人提交的最終產品。注冊會計師只有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報告。注冊會計師通過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從而履行業務約定的責任。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書,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將已審計的財務報表附於審計報告之後,以便於財務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和使用審計報告,並防止被審計單位替換替換、更改已審計的財務報表。
以下都可以作為審計報告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證據可分為七類,即書 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 論、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延伸到涉稅工作中,稅案證據 按種類可分為:稅務稽查底稿、詢問筆錄,以及調查過程中 取得的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鑒定結論、戡驗 和現場筆錄;按照稅案證據的屬性可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 據、原始證據和派生證據、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等。 這是指法律上規定證據來源表現形式的分類。中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有下列7種: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視聽資料。中國《民事訴訟法》把證據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基本相同。 英美法系國家把證據分為證人證言、書面文件和實物證據。大陸法系國家則認為當事人不得作為證人,鑒定人也不同於證人,所以把證據分為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人意見、書面文件和實物證據。

Ⅷ 單位的內部專用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單位部門的印章如果能保證是單位實際所有的,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可以認定其版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超越權范圍可能會被認定無效,所以為了防範法律風險,建議在蓋章前由單位的負責人和經辦人員簽名後蓋章,以充分體現單位的真實意思。有一句話說的好:「公章不會說話,只有人才會有意思表達。」建議在蓋章前要求對方簽名。

熱點內容
勞動法賄賂 發布:2025-08-15 06:42:23 瀏覽:539
經典經濟法真實案例 發布:2025-08-15 06:42:14 瀏覽:468
201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5-08-15 06:36:30 瀏覽:510
赤水司法網 發布:2025-08-15 06:25:59 瀏覽:466
行政法規備案 發布:2025-08-15 06:11:20 瀏覽:507
勞動合同法2015全文 發布:2025-08-15 05:57:48 瀏覽:246
誰有權制定規章 發布:2025-08-15 05:56:21 瀏覽:220
成都周勇律師 發布:2025-08-15 05:56:17 瀏覽:720
對法官超期不判怎麼辦 發布:2025-08-15 05:48:00 瀏覽:433
網路散播政治謠言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05:34:01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