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商標混淆構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商標混淆構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6 04:01:58

A. 商標侵權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尚未構成犯罪的,應承擔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者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 將未注冊商標冒充注冊商標使用的,或者使用未注冊商標違反本法第十條規定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制止,限期改正,並可以予以通報,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B. 商標侵權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商標侵權要承擔消除印象、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但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侵權的,應當承擔停止侵權行為、上繳侵權商品以及工具、行政罰金等行政責任,若行為構成犯罪的,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條
有本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C. 侵犯商標專用權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沒收產品或者罰款,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嚴重的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D. 商標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尚未構成犯罪的,應承擔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版《商標法實施細則》第權四十三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制止侵權行為: (1)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2)收繳並銷毀侵權商標標識; (3)消除現存商品上的侵權商標; (4)收繳直接專門用於商標侵權的模具、印板或者其他作案工具; (5)採取前四項措施不足以制止侵權行為的,或者侵權商標與商品難以分離的,責令並監督銷毀侵權物品。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者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應被侵權人的請求責令侵權人賠償損失。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商標專用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E. 商標侵權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商標侵權應承擔如下法律責任:
1、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沒收、銷毀主要侵權工具、行政罰款等行政責任;
3、若構成犯罪的,應當承擔有期徒刑、罰金等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六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服務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F. 商標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商標侵權行為應當承擔下列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侵權人應當賠償被侵權人因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
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二、行政責任。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刑事責任。如果侵權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根據構成的罪名追加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可能構成的罪名包括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G. 濫用商標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不同的法律對濫用商標行為賦予一定法律效果的時候,都會明確規定其構成要件,並且所規定的要件也不完全相同。我國界定的濫用商標行為主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至二百一十五條所規定的三種行為: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熱點內容
電子廢棄物條例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356
元旦依據立法 發布:2025-08-15 04:08:32 瀏覽:885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