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法律責任的區別
㈠ 事故責任和法律責任的區別
一、交通事故認定責任有哪些
交通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的責任是就雙方對該事故應當各自承擔多少過錯,是主要過錯還是次要過錯,是全部過錯還是沒有過錯,或者雙方同等過錯所作的劃分。
二、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的區別
1、二者性質不同。交通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的責任既不是民事責任,也不是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而是應當承擔的過錯。這可以從《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規定中判斷出來,該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現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並送達當事人。這也就是說,交通事故認定書性質上是一種證據。而所謂證據,指的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所以,交通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的責任也應當是一種對事實的判斷,即應當承擔的過錯,而不是義務。交通事故認定書中認定的內容就是雙方對該事故應當各自承擔多少過錯,是主要過錯還是次要過錯,是全部過錯還是沒有過錯,或者雙方同等過錯。而民事賠償責任顯然是一種義務,並且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屬於責任一詞的第一種含義。由此可見,兩者在性質上的差別在於,民事賠償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而交通事故認定書中的責任是一種對事實的判斷,其實就是對當事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應承擔的過失作出的判斷。
2、兩者確定的方式和依據不同。民事賠償責任確定的方式,可以分為當事人自行協商,調解和協商等三種方式,其確定的依據是《道路交通事故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超過責任限額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
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逃逸,造成現場變動、證據滅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三)各方均無導致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得知當事人尤其是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認定書被認定為沒有責任的,仍然有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而且即便是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其民事賠償責任的確定仍然可以不以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的責任作為依據,因為後者只是一個證據,如果雙方對此有爭議,無法協調,則必須經過法院審查方能作為確定民事賠償責任的依據。
㈡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法律責任是復指因違反制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可以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行政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包括兩個方面,即行政相對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承擔的責任以及行政執法人員因違法行政而承擔的責任。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㈢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的外延大,包括刑事責任。而刑事責任是法律責任內容的一種。
㈣ 法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刑事責任,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規定,對犯罪分子依照回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答1、管制。管制是刑法規定的一種相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罰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拘役是一種短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由法院根據刑法對犯罪情節與危害後果較輕的人判處的刑罰判決,公安機關就近執行,一般為拘役所執行。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刑法規定的一種對大部分犯罪人普遍適用的、高度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即沒有期限的徒刑,是對罪行較重的人終身監禁的刑罰。5、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對罪行特別嚴重犯罪人的罪行依法判處了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宣告緩期兩年執行的刑罰。6、死刑。對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犯罪判處剝奪生命的極刑;一般採取注射、電擊、槍斃的方法執行,家屬可以收屍。死刑的執行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㈤ 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它們三者之間的區別有哪些
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合同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所應當承擔的責任;侵權責任是指民事主體侵犯他人的人身權、財產權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民事責任的責任形式有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包括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以及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這些責任形式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行政責任是指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是行政機關內部,上級對有隸屬關系的下級違反紀律的行為或者是尚未構成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給予的紀律制裁。其種類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等。
刑事責任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並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