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契約法律效力
1. 房屋買賣合同中價款與交契稅時的價款哪個更具有法律效力
都有。
你是不是想買二手房找評估公司做低評然後少繳稅呀?
2. 1987年辦理的房屋土地使用契稅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官方出具的文書就具有法律效力、因而1987年辦理的房屋土地使用契稅具有法律效力啊、你可據理力爭、以此維權!
3. 稅務局手寫契稅具有法律效應嗎
稅務局手寫契稅,應該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是真實的憑證,那麼應該是具有法律效應的,但是目前所有稅務局開票都是電腦版的,都是電子發票。一般沒有手寫的。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謝謝。
4. 房產買賣契約簽了有法律效力嗎
房產買賣契約等同於房屋買賣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依據《合同法》法律規定只要是不符合合同可撤銷,合同無效的法定條件,就是屬於有效合同就具有法律效力。
房屋買賣合同作為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它是指出賣人將房屋交付並轉移所有權與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的法律特徵既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徵,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徵。這主要表現為:
1、出賣人將所出賣的房屋所有權轉移給買受人,買受人支付相應的價款。
2、房屋買賣合同是諾成、雙務、有償合同。
3、房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不動產,其所有權轉移必須辦理登記手續。
4、房屋買賣合同屬於法律規定的要式法律行為。
二手房是相對開發商手裡的商品房而言的,是房地產產權交易二級市場的俗稱,包括商品房、允許上市交易的二手公房(房改房)、解困房、拆遷房、自建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
(4)房產契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雙方需要的費用:
買方:
1、契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5% (商用用房,二次購房或大於144平米的稅率為3%)
2、交易服務費:建築面積(平方米)×3元
3、交易印花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0. 05%
4、產權轉移登記費:50元(每增加1人加10元,買家為單位的80元)
賣方:
1、交易服務費:建築面積(平方米)×3元
2、交易印花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0. 05%
3、土地出讓金: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
4、解困房: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
5、商品房:土地出讓金按基準地價× 3% × 未交土地出讓金的建築面積
6、分攤費用:成交價/總面積×分攤面積×10%(10樓以下)成交價/總面積×分攤面積×20%(10樓以上)
7、個人所得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1%(房改房自用滿五年,且是唯一生活用房的免徵)
8、營業稅及附加稅:成交價或評估價(高者)×5.5% (房產證或購買時契稅完稅證未滿二年)
5. 房產贈與契稅怎麼算
法律分析:房產贈與是指將房屋所有權無償贈給他人的行為。這種行為一般發生在親屬或朋友之間。房產贈與屬於房地產交易的一種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但房產贈與跟形式的房地產交易有所區別,在房產贈與行為發生時,當事人只有按照房產贈與的有關特殊要求和程序辦理正式的手續,此種贈與行為才具有法律效力。房產贈與是指一方當事人自願將自己的私有房產無償給予另一方所擁有,對方當事人也願意接受的行為。房產贈與雖然是無償饋贈,但也必須簽訂正式的贈與合同。贈與合同具有以下的法律特徵:
1.贈與是雙方法律行為。贈與的成立,不僅要有贈與人將自己的房產無償贈與他人的形式,還要有對方接受贈與的表示。
2.贈與是無償的法律行為。贈與人將自己的房產給予受贈人是無代價的。
3.贈與是實際行為。贈與合同雖為雙方的法律行為,但僅贈與人表示贈與和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還不行,只有贈與人將自己房產交給受贈人,受贈人實際接受後,贈與合同才能生效。公民之間贈與房屋屬於一種特殊的贈與合同,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贈與房屋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且必須要辦理有關的手續後,贈與行為才能為法律確認和保護。私房贈與是將房屋所有權無償贈給他人的行為,一般發生在親屬朋友之間。依據法律規定,受贈房屋需提交房屋所有權證、贈與書和契證,到相關部門辦理正式的房屋所有權變更登記手續後,這種贈與行為才具有法律效力。具體步驟如下:1.贈與人與受贈人訂立關於房屋贈與的書面合同,即贈與書。2.受贈人憑原房屋所有權證、贈與書,交納契稅,領取契證。3.辦理公證。4.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由受贈人到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法》
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承受的單位和個人為契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契稅。
第二條 本法所稱轉移土地、房屋權屬,是指下列行為:
(一)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土地使用權轉讓,包括出售、贈與、互換;
(三)房屋買賣、贈與、互換。
前款第二項土地使用權轉讓,不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的轉移。
以作價投資(入股)、償還債務、劃轉、獎勵等方式轉移土地、房屋權屬的,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徵收契稅。
第三條 契稅稅率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契稅的具體適用稅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規定的稅率幅度內提出,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依照前款規定的程序對不同主體、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住房的權屬轉移確定差別稅率。
6. 買房時的契稅發票可以作為法院的證據嗎
房屋契稅發票很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
契稅完稅憑證可作差額征稅扣除憑證
近期二手房交易活躍,到地稅局辦理過戶交易的人員增多。按照規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後的差額徵收營業稅。如果原購房發票丟失,如何認定營業稅差額征稅的依據呢?
豐台地稅局稅務人員解釋,關於差額征稅扣除憑證的認定,根據市地方稅務局的相關文件規定,納稅人在向地方稅務部門申請差額繳納營業稅時,需提供購買房屋時取得的稅務部門監制的發票作為差額征稅的扣除憑證。 但如果因各種客觀原因未取得原購房發票,可以將原購房時的契稅完稅憑證作為差額徵收營業稅的抵扣憑證。
契稅完稅憑證開具
對契稅納稅人完稅憑證的開具,仍按現行規定執行。
(一)使用繳款書到銀行繳納稅款的納稅人,徵收窗口的徵收人員通過契稅征管系統列印《專用稅收繳款書》,並加蓋「契稅徵收專用章」,交納稅人辦理繳稅手續,《專用稅收繳款書》通知聯由納稅人交國土、房產管理部門辦理權屬證書,第一聯由納稅人留存。
(二)使用現金或銀行卡繳納稅款的納稅人,徵收窗口的徵收人員徵收稅款後,通過契稅征管系統列印出《契稅完稅證》,並將完稅證的納稅人收據聯、國土房產管理部門辦理產權過戶手續聯共兩聯交納稅人。使用銀行卡繳納稅款的,應將銀行「簽購單」的「持卡人存根」一同交納稅人。
(三)不同契稅繳納方式(轉帳、現金、劃卡、支票)完稅憑證的開具
轉帳:稅務機關開具五聯稅收繳款書,納稅人持繳款書到開戶銀行辦理繳款手續;
現金:稅務機關直接收取現金的,開具契稅專用完稅證,將完稅證第二、四聯交納稅人;
納稅人可持繳款書到徵收大廳銀行辦理繳款手續的,開具五聯稅收繳款書;
7. 房產證需要交契稅,不動產證需要交稅嗎
不動產證需要交稅。根據規定,以現行契稅政策,個人購買住房實行差別化稅率。契稅徵收標准:
1.當個人購買普通住房,且該住房為家庭唯一住房的,所購普通商品住宅戶型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契稅按照1%執行;
2.戶型面積在9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的,稅率減半徵收,即實際稅率為2%;
3.所購住宅戶型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上的,契稅稅率按照4%徵收;
4.購買非普通住房、二套及以上住房,以及商業投資性房產,均按照4%的稅率征稅。
8. 房屋契稅退還是否真有此事
房子什麼條件下契稅可以退還1、第一種可能,開發商尚未取得以上兩證。
按照合同第十一條約定:該房屋符合交付條件後,甲方(開發商)應於本合同第十條約定的期限(2006年6月30日)前15日書面通知乙方(業主)辦理交付該房屋的手續。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只有在小區滿足交付條件後,開發商寄發的《入住通知時》才符合法律效力,而開發商現在尚未取得《建築使用證》、《竣工驗收備案表》這兩證,因此,該房屋尚未符合交付條件,開發商違約的事實是鐵板釘釘,當開發商取得此兩證後必須將違約責任承擔掉才能進入房屋正式交付程序,在此之前,開發商還需要向業主寄發《延期交付通知書》。所以業主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謹慎收房,以此向開發商施壓,讓開發商承擔延期交付的責任,同時再不斷收集整個小區內外與合同、規劃、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相違背的地方,最後一並要求開發商給與整改及賠付。
2、第二種可能,開發商已經取得以上兩證,故意對外謊稱未獲得此兩證。
如果第二種情況屬實,那麼對業主來說就極為不利,他們以此為由,拒絕讓業主辦理房屋交付手續,待到《入住通知書》上約定的日期之後15日,便宣布業主為在15日內前來辦理房屋交付手續,屬於默認收房。因此,業主們仍然需要以掛號信或EMS的方式向開發商寄發《暫緩交房通知書》,對於《暫緩交房通知書》,論壇上已經有更詳細的版本,業主們可以下載後自行修改、添加,把自己房屋內外的所有問題都寫進去,如果業主們雇請了驗房師,可以把《驗房報告》一並寄發給開發商,最後要注意的一點:所有寄發給開發商的資料,建議一式兩份,自己留好一份,同時保留好掛號信或EMS的底單,將來可以有據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