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校園侵權法律責任

校園侵權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18 18:58:59

『壹』 校園侵權行為責任承擔形態的界定

校園侵權雖然發生在校園里,但是其等同於社會上的侵權行為,十分嚴重,因此我國專門為此設立了法律條款來約束,對侵權行為所要承擔的責任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接下來由的小編為您具體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校園侵權行為的責任形態的界定
1、直接的責任形態和間接的責任形態。
這是侵權責任的最基本的責任形態。這種判斷的標准主要是責任是有行為人自己承擔,還是有與其有特定關系的相關責任人或與某種物件有管領關系的人來承擔,如果是前者就是直接的責任形態,如果是後者就是間接的責任形態。
2、單方的責任形態和多方的責任形態
這種判斷的標准主要看侵權責任是有侵權關系中的一方主體還是有雙方的主體來承擔,如果是前者就是單方責任形態,如果是後者就是多方責任心態。
3、單獨責任形態和共同責任形態
這種類型的判斷標準是從加害這一方來考慮的,如果侵權責任是由加害者的一個人單獨來承擔就是單獨責任形態類型,如果是多個加害人,那麼侵權責任也會由一個承擔向多人共同承擔變化,這種後者的承擔類型就是共同責任形態。
二、校園侵權行為導致未成年學生損害的學校責任
1、過錯推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2、過錯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3、補充責任。《侵權責任法》第四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三、成年學生的權益受損害的侵權責任
1、對於因學校的教育設施及其管理存在缺陷,導致學生的生命、健康受到損害的情況,學校在承擔侵害責任方面,應按照《民法通則》及《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處理。所以如果學生沒有過錯的,由學校承擔單方直接責任。
2、對於大學生之間在學校發生侵權行為的,按照一般的侵權來處理。依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18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3、學生在實習或實踐活動受到傷害,在一些有相關規定的省份,可比照勞動法的規定按照工傷來賠償,在沒有相關規定的地方,可按照《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要求賠償。
4、大學生因為不遵守學校紀律或相關規章的規定的,而給自己帶來的損害,學校方面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而是由學生本人承擔一切造成的後果,當然如果學校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補償則另當別論。
由上可見,國家十分重視被侵權人的利益,對於責任的承擔分類規劃越詳細,說明校園侵權行為的嚴重性,而熟知以上法律知識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採取防範措施,如果您遭遇類似情況,心有困惑,請務必咨詢網站的在線律師,他們將為您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學校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學校侵權行為有哪些
老師體罰學生怎麼處理

『貳』 校園欺凌構成犯罪的要承擔什麼責任

校園欺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按照《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同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行為人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所做出的民事法律行為才有效。因此,承擔民事法律責任的前提是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又根據該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應當依法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針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

『叄』 民法典校園侵權責任如何劃分

民法典校園侵權責任的劃分是幼兒園、學校應當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第三人原因造成傷害的,學校承擔補充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條
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肆』 校園欺凌構成犯罪的要承擔什麼責任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校園侵權表現得最多的是以學校作為侵權方而給學生造成合法權益損害的行為。可以依據以下三個標准進行分類:侵權的行為方式;過錯主體的不同;過錯承擔的責任不同,三個重要的標准來區分。
校園傷害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一是損害事實客觀存在。這是民事責任的前提和依據。沒有損害事實,就不構成侵權,行為人也不承擔民事責任。二是侵權行為的違法性。判斷侵權行為的違法性,一定要以法律、教學法規為依據。違法行為不僅表現為積極的作為,例如,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而不作為所造成的損害,應當以當事人具有防止損害發生的法定或約定義務為前提,否則,不屬於違法行為。三是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也就是說損害事實必須是侵權行為造成的。否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需要注意,有的行為雖然是發生損害事實的一個條件,但卻不是真正的原因。四是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這是構成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結果,仍然聽任其發展,稱為故意。應注意傷害事故與意外事件的區別,如果損害結果不是由於行為人的主觀過錯所致,而是由於不可預見、不能克服的原因造成的,就是意外事件。

『伍』 校園侵權行為有哪些

法律分析:在校園內,未成年人之間相互造成的傷害;在校園內,因第三人的原因所致未成年人的傷害;在校園內,由於教育機構本身的原因所致未成年人的傷害。若由於教育管理機構本身的過錯造成未成年人的人身損害,教育管理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由於未成年人相互之間造成的人身損害,教育管理機構根據其過錯程度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

『陸』 校園侵權責任適用的歸責原則有哪些

您好!
對學校歸責時,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兼顧公平原則。
即只有校方對校內園事故發生的確容有過錯時才承擔責任,對事故發生當事人都無過錯時,可按公平原則由當事人適當分擔經濟損失。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柒』 校園侵權法規定有哪些行為

校園內存在的侵權行為有:1、學生之間的侵權行為;2、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學生實施的侵權行為;3、校外人員對學生實施的侵權行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二百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二百零一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承擔補充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捌』 校園侵權案件如何歸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對於校園侵權的歸責原則有兩種,第一是無過錯責任原回則,指的是無行答為能力人受到侵權,第二是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收到侵權的情況。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三十九條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玖』 校園侵權的定義是什麼,在線等

校園侵權: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學生或其他單位、人員等因違反民事義務的行為,致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的,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教育法》第 81 條、《義務教育法》第 16 條、《未成年人保護法》第 46 條和第 47 條、《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 23 條等規定,以 及《民法通則》關於民事責任的規定,共同構成了校園侵權民事責任承擔的法律依據。

熱點內容
楊浦區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2 06:08:13 瀏覽:56
哪種欠條在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2 06:03:22 瀏覽:542
個體協會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2 05:48:46 瀏覽:451
德國法官職業保障 發布:2025-05-12 05:47:03 瀏覽:165
用工單位執行勞動法注意事項 發布:2025-05-12 05:34:05 瀏覽:499
勞動法職工養老保險 發布:2025-05-12 05:34:00 瀏覽:479
刑事訴訟法176條理解 發布:2025-05-12 05:32:59 瀏覽:515
2015年法律碩士難嗎 發布:2025-05-12 05:31:26 瀏覽:578
留廠察看處分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2 05:25:01 瀏覽:531
帶著執行法官 發布:2025-05-12 05:19:01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