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法律責任解釋
① 旅遊司法解釋為什麼不可以主張違約精神損害賠償
並不是旅遊案件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而是旅遊糾紛案件中會出現違約責任回和侵權責任競合的情形,當答事人可以選擇起訴,如果選擇的是侵權之訴,也可以主張精神損害賠償,如果選擇的是違約責任,則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 因旅遊經營者方面的同一原因造成旅遊者人身損害、財產損失,旅遊者選擇要求旅遊經營者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選擇的案由進行審理。
第二十一條 旅遊者提起違約之訴,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告知其變更為侵權之訴;旅遊者仍堅持提起違約之訴的,對於其精神損害賠償的主張,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② 簡答,旅遊法律責任得構成要件求大神幫助
答:
旅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1、旅遊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要合法;
2、旅遊法律關系主體要有過錯;
3、要有違法行為的存在;
4、要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5、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間有直接的因果關系
。
(如有參考作用請採納)
③ 聯系實際簡述旅遊法律解釋的意義
旅遊法律解釋的意義:
第一,法律規則是抽象、概括和有限的規回定,需要通過法律解釋答這座橋梁才能適用於具體的人和事;
第二,法律規定本身存在著模糊、自相矛盾和缺漏等情況,可通過法律解釋這一手段加以修正;
第三,法律不能朝令夕改,而社會生活和人的認識又在不斷發展變化,因此可以通過法律解釋既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又使法律適應各種情況的變化;
第四,中國地域遼闊,人口、民族眾多,地區差別很大,因而在法律的普遍規定與特殊調整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這使得法律解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五,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法律解釋既是法律實施的一個前提,也是發展法律的方式。法律解釋的意義在於具體確定法律規則的意義內容,填補法律漏洞以及對不明確法律規定和一般條款進行價值補充。
④ 和旅遊相關的法律法規
1、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行政許可辦法
2、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3、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法
4、文化和旅遊部 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
5、文化和旅遊部 導游管理辦法
(4)旅遊法律責任解釋擴展閱讀:
以下是規范性文件,非法律法規,均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
1、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加強旅遊誠信建設實施失信聯合懲戒的通知
2、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出境游市場監管的通知
3、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換發電子導游證相關事宜的補充通知
4、辦公室關於加強出境旅遊管理規范出境旅遊經營的緊急通知
5、國家旅遊局關於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的通知
6、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領隊管理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對違反導游與領隊從業規定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你好 具體條款復如下制
第一百零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導游證或者領隊證從事導游、領隊活動的,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予以公告。
導游、領隊違反本法規定,私自承攬業務的,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並暫扣或者吊銷導游證、領隊證。
導游、領隊違反本法規定,向旅遊者索取小費的,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退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暫扣或者吊銷導游證、領隊證。
第一百零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被吊銷導游證、領隊證的導游、領隊和受到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處罰的旅行社的有關管理人員,自處罰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重新申請導游證、領隊證或者從事旅行社業務。
⑥ 簡答題:什麼是旅遊法律責任其構成要件有哪些
是一種合同規定的民事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⑦ 中國旅遊法律責任種類有哪些
一、低價團、購物點或自費項目是否合法
(1)不合理的低價團有風險,旅行社可能通過誘騙旅遊者購物或參加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報團時不要貪圖價格便宜,避開一些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團,比如之前新聞上的「8元錢游桂林,腐乳配白飯」。
(2)合同有約定,可指定具體購物場所,可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旅行過程是否有購物點、是否有自費項目需要看合同約定,出行前請認真閱讀行程單。
(3)受誘騙購物後,可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
這種情況的前提是「受誘騙購物」,正常的購物活動不包括在內,出門旅遊看到花花綠綠的商品,容易沖動消費,付款前請謹慎。
二、正規旅遊合同應當包含哪些內容
(1)簽訂旅遊合同前仔細閱讀,一份正規且合法的旅遊服務合同包括:旅遊合同+旅遊行程單+導游服務費用。
(2)委託其他旅行社銷售旅遊產品:旅遊合同+旅遊行程單+導游服務費用+委託社和代理社的基本信息。
(3)有地接團的:旅遊合同+旅遊行程單+地接社的基本信息+導游服務費用。
(4)包價旅遊合同包括:(一)旅行社、旅遊者的基本信息;(二)旅遊行程安排;(三)旅遊團成團的最低人數;(四)交通、住宿、餐飲等旅遊服務安排和標准;(五)游覽、娛樂等項目的具體內容和時間;(六)自由活動時間安排;
(七)旅遊費用及其交納的期限和方式;(八)違約責任和解決糾紛的方式;(九)法律、法規規定和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⑧ 出去旅遊組織者有沒有法律責任
摘要 根據過錯程度或者合同約定承擔責任。組織者既沒有過錯,又沒有合同約定需要擔責就不承擔責任。如果再不存在其他情況下的,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⑨ 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
一、與旅遊法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1、《旅遊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二、與星級酒店、綠色飯店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3、《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4、《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5、《綠色飯店等級評定規定》
6、《綠色旅遊飯店評定標准(附附錄A、附錄B)》
三、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7、《美麗鄉村建設指南》
8、《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認定》
9、《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
四、福建省和旅遊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10、《福建省旅遊條例》
(9)旅遊法律責任解釋擴展閱讀:
在法律層級上,除了《旅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外,我國規范旅遊活動的法律主要集中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司法解釋方面,其中還有:
1、規范旅遊者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等。
2、規范旅行社旅遊經營活動的有《旅行社條例》、《旅行社條例實施細則》、《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邊境旅遊暫行管理辦法》等。
3、規范導游和領隊旅遊活動的有《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出境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等。
4、規范旅遊安全的有《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
5、規范旅遊糾紛處理的有《旅遊投訴處理辦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問題的通知》等。
6、現行有效調整旅遊活動的一般性法律還包括《合同法》、《環境保護法》、《公司法》、《刑法》等。
⑩ 旅遊法名詞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
旅遊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經2013年4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次會議通過,2013年4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3號公布。《旅遊法》分總則、旅遊者、旅遊規劃和促進、旅遊經營、旅遊服務合同、旅遊安全、旅遊監督管理、旅遊糾紛處理、法律責任、附則共10章112條,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是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的法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
第一條 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組織到境外的游覽、度假、休閑等形式的旅遊活動以及為旅遊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經營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發展旅遊事業,完善旅遊公共服務,依法保護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