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與本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㈠ 補充協議和原協議是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一般情況下都寫這么一條「本合同未盡事宜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專補充協議,與本合屬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如果原協議沒有特別約定,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的補充協議就與原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其實實際操作上,「補充協議」的效力往往高於原合同。
(1)具有與本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補充協議是對原合同的補充或者變更,一般要明確約定,如果補充協議條款與原合同不一致或發生沖突時,應當以補充協議為准,但原合同明示不得變更的條款,補充協議中對該條款發生的變更則不發生法律效力。簽訂合同之後,發現內容還需補充的,可以擬定合同補充協議[1] 。合同補充協議的擬定需要注意幾個必備信息:一是雙方當事人的基本信息需全面具體;二是說明擬定補充協議的原因;三是協議補充的內容或變更的內容。
參考資料:補充協議——網路
㈡ 公司勞動合同最後一頁寫著員工手冊作為合同附件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你已經遞交辭職申請,那麼單位相關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是合法的,只需給你下達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即可。
㈢ 合同和協議是否具有同等法律效應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規定,合同在實踐中又常常被稱為協議,回只要具備以下條件就答有效:
1,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具有相應的締約行為能力。
2,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
3,內容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3)具有與本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有以下情況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
㈣ 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你好!
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And this contract are equally valid
㈤ 合同與協議都具有一樣的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是的。協議是合同的同義詞,但在法律規范上多用合同一詞。我國民法典上所說的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由此可見,合同就是具有特定內容的協議,同樣具備上述特徵的協議就是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第四百六十五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㈥ 電子版合同和紙質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嗎
法律分析:電子合同具有和傳統紙質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應當注意電子合同效力的認定:
(一)電子合同的簽名與書面文件簽字一樣也能確認文件傳輸過程中的事實。其主要功能是:
1、表明文件的來源;
2、表明簽字者已經確認文件所載的內容;
3、構成簽字者對文件內容正確性或完整性而負責的證據。它與書面文件簽字一樣也能確認文件傳輸過程中的事實。
(二)電子信息一般都儲存在電子計算機內,向法庭出示一般有兩種方式,即在計算機顯示器上顯示和列印出來。我國的做法是應當提交原件,復製品不能單獨作為證據使用,電子數據資料的電腦列印件不能視為原件,而是屬於復製件或抄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第十四條 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經過可靠電子簽名的商業文書等數據電文,將與紙質的商業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㈦ 合同,和,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益嗎
協議在本質上也是合同的一種表現形式,只要內容符合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協議就有法律效力。
如果是在簽訂合同後,雙方又簽訂補充協議的,則補充協議視為對合同的修改和補充,協議是有效的,如果協議與合同有沖突的,則應以後簽的協議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