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反法律義務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違反法律義務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3-23 21:09:25

A. 如何理解違反法律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違反法律,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是根據你個人的實際能力來決定的

B. 違反民事法律法規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民事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版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條行為人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2)違反法律義務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條被侵權人死亡的,其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被侵權人為組織,該組織分立、合並的,承繼權利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C. 面對違背合同義務員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違反先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先合同義務又稱「前合同義務」或「先契約義務」,是指在要約生效後合同生效前的締約過程中,締約雙方基於誠信原則而應負有的告知、協力、保護、保密等的合同附隨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D. 如果拒絕履行法定義務,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拒絕法定義務,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E. 乙方違反協議條款應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摘要 違約行為是指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義務的行為。違約的後果有:造成違約人的信用危機和誠信度的下降,依據違約造成的不同程度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等後果。

F. 違反了哪些法律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社會保險法》強化了違反本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

第一,用人單位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且在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期限內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或者個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應當退回騙取的金額,並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第三,違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侵佔、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或者違規投資運營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審計機關責令追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杭州律師:網頁鏈接

第四,有關行政部門和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社會保險法定職責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擅自更改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費率,導致少收或者多收社會保險費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有關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泄露用人單位和個人信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給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G. 公民違反法定義務會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民事責任。當事人可能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主要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行政責任。如果引起他人人身傷害、故意損壞他人財物等的行為或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可由公安機關對違法當事人處予行政處罰。刑事責任。構成刑事犯罪的則應由公安機關予以刑事立案,以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H. 違反義務教育法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實施細則》第七章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義務教育法的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工作失職或玩忽職守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一)、第(二)項中分別規定:「因工作失職未能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實施規劃目標的」,以及「無特殊原因,未能如期達到實施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要求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2、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法律責任。

《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三)項規定:「對學生輟學未採取必要措施加以解決的」,要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3、不送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和《實施細則》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送適齡的子女或者被監護人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4、使用未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法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必須使用依法由國家和有關部門審定的教科書。《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第(七)項規定,使用本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造成不良影響的,由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依照管理許可權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8)違反法律義務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政府部門對義務教育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一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違反本法第六章的規定,未履行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職責的,由國務院或者上級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

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調整學校的設置規劃的;學校建設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准、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的。

未定期對學校校舍安全進行檢查,並及時維修、改造的;未依照本法規定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的。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改變或者變相改變公辦學校性質的。

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未採取措施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或者防止輟學的,依照前款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I. 違反法律義務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沒有義務哪來的責任,法律義務是第一性義務,法律責任是第二性義務,只有違反第一性義務才會有第二性義務的產生!!因此,不存在這樣的法條!除非其責任就是義務本身,但那不是責任,而是義務!!

熱點內容
里格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01 23:06:47 瀏覽:79
法官主體責任制度 發布:2025-08-01 22:45:42 瀏覽:927
嚴國聯法院 發布:2025-08-01 22:24:42 瀏覽:438
鶴崗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01 22:21:26 瀏覽:301
工程建設法規ppt第一章 發布:2025-08-01 22:20:24 瀏覽:247
催收最新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01 22:20:24 瀏覽:316
法院工作照 發布:2025-08-01 22:19:43 瀏覽:747
村民大會決議法律效力依據 發布:2025-08-01 22:10:22 瀏覽:904
房地產亂收費法規 發布:2025-08-01 21:53:22 瀏覽:823
法院屬於什麼行業 發布:2025-08-01 21:53:04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