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狗有關的法律責任
A. 有關於狗的法律法規嗎
《民法通則》《侵權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以及地方法規《上海市犬類管理條例》等等
B. 關於狗的法律
像虐貓事件一樣,確實沒有縣相關的法律來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目前只能靠道德規范和輿論的力量。
C. 關於養狗的法律規定
關於養犬的法律條文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章 飼養動物損害回責任養答狗的法律規定有以下幾條:
第七十八條 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七十九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條 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一條 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八十二條 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四條 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如有法律問題點擊下方免費法律咨詢)
D. 關於寵物狗的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我國對養寵物狗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各個城市針對養寵物狗有具體的規定。建立和完善寵物狗管理機制,由區人民政府發文規定,城市小區全面禁止養大型猛犬,全面清理登記寵物狗,定期接種疫苗,全面消除無主人的野狗等等。但養狗造成他人損害的規定還是有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六條 業主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相關行為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對於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執行政府依法實施的應急處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業主應當依法予以配合。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雜訊、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侵佔通道、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業主或者其他行為人拒不履行相關義務的,有關當事人可以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或者投訴,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E. 有關狗狗的法律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章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七十八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第七十九條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條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一條動物園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園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第八十二條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八十三條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第八十四條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5)與狗有關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養狗注意
1、遛狗拴根繩。我住的小區里老年人居多,養狗做伴的不在少數。每到清晨、傍晚遛狗「高峰期」,鄰居見面打聲招呼,狗也彼此叫喚兩聲,增進感情。
可仔細一看,許多狗主人遛狗時不牽繩,特別是有的老年人,背著手在前邊散步,狗在後面小碎步跟著,時左時右,看似溫馨,卻令人心驚。路上車多人多,狗容易亂跑被車撞到,不牽繩的狗還可能失控,咬傷行人和其他狗。所以遛狗時,別忘了戴上那根牽引繩,保證狗一直在自己的視線內。
2、減少噪音。「不是我讓它不叫,它就不叫了。」這是養狗族的普遍無奈。我家小狗也一樣,在家「彬彬有禮」,一出門就惹是生非,對著行人和別的狗吼叫示威。訓練狗不亂叫,得獎罰並進,當外人出現時給點獎勵安撫,若還不停止則及時懲罰,狗才能鎮定下來。
3、處理好排泄物。寵物狗出沒的小區、公園、人行道、樹坑、草叢里,總是處處「埋雷」。正是盛夏時節,誰也不想跟狗屎、狗尿「不期而遇」,更何況還會滋生細菌與蚊蟲。平時在家,我會訓練狗定點排泄,外出遛狗一定帶好糞便袋;愛干凈的甚至可以隨身帶瓶水,及時沖刷掉狗屎、狗尿給路面帶來的痕跡。
F. 關於狗狗的法律問題
看緊你家的狗,並查驗是否有咬人的痕跡(這點很重要,狗如果瘋了是很嚴重的事情。)。在確定你家的狗沒咬人的情況下,注意以下幾點點就可以了:一、對方有證據證明被是被狗咬傷嗎?二、對方有證據證明是被你家的狗咬傷嗎?三、在有證據證明被你家狗咬傷的情況下,是不是對方先向狗挑釁。四、片面之詞得不到法律支持。五、從法律上講,是否被你家的狗咬傷是由對方來證明,你無需辯解什麼。最後,別忘記對你家的狗定期體檢下。
連江天正律師
G. 請問關於狗的法律知識
這些應當屬於地方行政法規,它只使用於制定該規定的機關所管轄的地方,這可能是地方機關改善環境的一個措施吧。
H. 狗嚇人賠償的法律責任
狗主人需要承擔主責任,但如果能證明是對方故意的,可以減輕責任。
【法律分析】
近些年來,隨著飼養寵物人群的不斷增多,社會上無序養犬、違規養犬的情況日益突出,特別是狗咬傷人的事件逐年呈上升趨勢。基於此問題的嚴重性,為維護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相關法律對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作了嚴格的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一條並未規定免責事由,即使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也不能減輕或者不承擔責任。例如,狗的主人攜狗乘電梯,沒有給狗戴嘴套一個小孩子拿出香腸去喂小狗,被狗咬傷。這時就不得以小孩子的監護人沒有盡到監護職責而認定監護人有過錯,全部責任應由狗的主人承擔,因為狗的主人沒有採取安全措施給狗戴嘴套。各地的養犬管理規定不僅對人們普遍關注的養犬收費、攜犬乘梯、養犬遛犬范圍、管理處罰等問題作了規定,最主要的對於飼養人的行為進行了規范,例如:攜犬出戶時,應當對犬束犬鏈,由成年人牽領,並應當避讓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攜犬乘坐電梯的,應當避開乘坐電梯的高峰時間,並為犬戴嘴套,或者將犬裝人犬袋、犬籠。在重點管理區內,禁止飼養烈性犬及成年體高超過三十五-四十八厘米的大型犬種,如莫犬、獵狐犬、澳洲牧羊犬、松獅犬、斑點狗等。主要區域和道路禁止遇犬。飼養人不得攜犬進入市場、商店、商業街區、飯店、公園、公共綠地、學校、醫院、展覽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社區公共健身場所、游樂場一、候車室等公共場所;不得攜犬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車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攜犬乘坐小型出租汽車時,應徵得駕駛員同意,並為犬戴嘴套,或將犬裝人犬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條 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減輕責任。
I. 養狗有什麼法律
針對養狗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 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的一般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九條 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的侵權責任: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條 禁止飼養的危險動物的致害責任: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二條 遺棄、逃逸動物的致害責任: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三條 因第三人過錯導致的動物致害責任: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四條 動物飼養人的行為規范: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
(9)與狗有關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近年來,各地頻發惡狗咬人事件,為此,有專家表示:烈性犬傷人現象暴露法律短板,建議應當入刑。
其實,我國長期以來並不缺乏惡狗傷人入刑的思路與表述。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權責任法》及多次修改後的刑法,對由於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輕信能夠避免,造成受害人死亡嚴重後果的動物傷人事件中的飼養人,提出了必須承擔侵權或過失致人死亡刑事責任的要求。
但由於缺乏制度設計的相互銜接,尤其是沒有刑罰措施的相應跟進,所謂「追究刑事責任」不過是用來唬人的一句空話。
如果說制度管狗重在對惡狗咬人現象的防患未然,那麼,追究飼養者的刑事責任就是對漠視制度者咎由自取的嚴厲問責。只有升級對惡狗咬人結果的處罰力度,才能倒逼飼養者毫無懈怠地加強管狗的過程監管。畢竟制度管狗不如法律管人。
應當立法明確養犬者對疏於管理造成他人或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特別是應承擔的刑事責任,並賦予公民獵殺烈性寵物的免責權。人們期待惡犬傷人入刑早日成為真正「狼來了」的司法現實。
J. 養狗的法律
狗的主人有一定責任,孩子的父母也有一定的責任。
(如果可以證明當時是小孩故意逗狗玩,靠近狗那麼狗主人的責任就相應輕一點,但是賠償是肯定的)
最好協商解決,如果起訴到法院的話,估計法院也會各打50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