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糾紛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糾紛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3-24 05:56:00

⑴ 人民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

人民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必須按照調解協議確定的義務履行。專

一方不履行的,另一屬方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判決並強制對方履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二十八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第二十九 條調解協議書可以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三)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並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調解協議書由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份。

第三十條 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相關漫畫——和解

⑵ 調解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書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原因如下:

一方面,這是由於企業調解委員會的性質決定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既不是司法、仲裁機構,也不是行政機關,而是在職工代表大會領導下,專門處理企業內部勞動爭議的職工群眾組織。因此,企業勞動爭議調解與審判、仲裁活動不同,調解活動參加人不具有訴訟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調解委員會沒有對勞動爭議的強制處理權,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也沒有法律強制力保證。

另一方面,對調解協議的履行,《勞動法》第80條、《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11條都是這樣規定的: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當事人雙方或一方如果不履行協議應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並沒有明確規定。這也說明,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書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而是主要依靠當事人之間的承諾、信任,以及道德規范的約束,依靠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因此,當事人任何一方反悔,不履行協議時,無論是另一方當事人還是調解委員會都不能強迫履行協議。

‍‍‍‍‍‍

⑶ 醫療糾紛協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醫療糾紛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質,屬無名合同。只要不是涉嫌故意隱瞞重大醫療過失行為、脅迫、乘人之危、顯失公平等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條款的行為,雙方可以在自願、公平的基礎上簽訂協議,它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會被法院撤銷或宣告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⑷ 糾紛協議書怎樣寫才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雙方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規定,本著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的原則,就合作的有關事宜達成一致,訂立合同。訂立協議書,其目的為了更好地從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⑸ 協議書怎樣寫才有法律效力

想要一份協議書要具有法律效力,要注意合同內容不能違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不能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簽訂的,這樣的協議書才有法律效力。
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書格式是什麼樣的?
1 、協議書標題:雙方單位名稱事由以及協議書三部分組成。
2 、協議書正文:條款內容、協商目的、協商目的責任、協議的時間和期限、協商目的條款和酬金(價格明確總額大寫必須明確貨幣種類)、履行條款期限、違反條款的責任處理、雙方(或多方)落款(簽署)和簽署日期。
二、什麼事協議書?
1、協議書是契約文書的一種,是當事人雙方為了解決或預防糾紛,或確立某種法律關系,實現一定的共同利益、願望,經過協商而達成一致後,簽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記錄性應用文。
2、訂立協議書,其目的為了更好地從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作為一種能夠明確彼此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具有約束力的憑證性文書,協議書對當事人雙方(或多方)都具有制約性,它能監督雙方信守諾言、約束輕率反悔行為,它的作用,與合同基本相同。
由此可見,簽訂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書是很正規的,如果後期因本合同的訂立、生效、履行、變更或解除等發生爭議時,甲、乙雙方(或多方)也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提請村民委員會調解解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或者調解不成時,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⑹ 合同糾紛調解協議書有沒有效力

合同爭議調解協議書如果經法定程序調解後達成的有效。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十七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解。當事人一方明確拒絕調解的,不得調解。
第二十二條
人民調解員根據糾紛的不同情況,可以採取多種方式調解民間糾紛,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講解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耐心疏導,在當事人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基礎上提出糾紛解決方案,幫助當事人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第二十八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⑺ 醫療糾紛協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醫療糾紛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質,屬無名合同。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只要不是涉嫌故意隱瞞重大醫療過失行為、脅迫、乘人之危、顯失公平等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條款的行為,雙方可以在自願、公平的基礎上簽訂協議,它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否則會被法院撤銷或宣告無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⑻ 協議書具有法律效應嗎

協議書是具有法律效應的,只要協議書中沒有觸犯到相關違法的事。

法律效應:

訂立協議書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從制度上或者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協議書是作為一種能夠明確協議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具有約束力的憑證性文書,協議書對當事人雙方或者多方都有約制性,它能監督雙方信守諾言、約束輕率反悔行為,它的作用跟合同是差不多的。

我們一定要知道只有口頭協議的都是無效的;然後書面協議一般分為三種形式,相當於合同中的條款、獨立的協議書及信函、電報、傳真、電子郵件等其他書面形式。

(8)糾紛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協議書是社會生活中,協作的雙方或數方,為保障各自的合法權益,經雙方或數方共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簽訂的書面材料。協議書是契約文書的一種。是當事人雙方(或多方)為了解決或預防糾紛,或確立某種法律關系,實現一定的共同利益、願望,經過協商而達成一致後,簽署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記錄性應用文。

實例:

合作經營

甲方:,政府認可的合法手續,資信完備,實屬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甲乙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原則下,經過充分友好協商,就雙方合作,取得了一致意見,特簽定本協議. 乙1 一、甲方人員工作.對此,乙方表示完全認同,無任何異議。

二、乙方自願參與甲方雜志社招幕人員工作、經營並作為甲方下屬的分支機構,甲方對此表示同意。三、甲乙雙方議定,由甲方提供必要的蓋章.文件.雜志.證件和信件協助完成。

四、甲乙雙方議定,甲方

五、雙方議定合作經營期內,乙方應接受甲方的監督管理,合作期限二年。

六、乙方的獎勵提成

1、在正常報價的基礎上成交,按總價10%(稅前)提成。

2、在正常報價的基礎上上浮部分成交,上浮部分歸乙方所有。

七、合作經營期滿,如雙方均表示願意繼續合作,本合同可再延續二年。如其中一方不同意合作,本合同到期,雙方合同終止,終止後,雙方應按規定進行財務結算。

八、雙方在合作經營合同期間,如遇未盡事宜,經友好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後,可簽訂補充協議,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九、在履行本協議時,如發生分歧,雙方盡量協商解決,如協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權依法解決。

十、本協議一式兩份,由雙方簽訂蓋章後生效,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簽字蓋章) 乙方:(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⑼ 合同糾紛和解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無其他效力瑕疵的有效。合同生效應具備以下要件: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訂立合同的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2、意思表示真實。所謂意思表示是行為人將其產生、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意思表示於外部的行為。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申請庭外和解的期間,不計入審限。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因此,合同糾紛和解協議有效。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自行達成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確認和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申請庭外和解的期間,不計入審限。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申請人民法院對和解活動進行協調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派審判輔助人員或者邀請、委託有關單位和個人從事協調活動。

熱點內容
商業物業租賃法律咨詢法鬥士 發布:2025-05-09 08:23:55 瀏覽:245
郭德綱道德綁架 發布:2025-05-09 08:17:41 瀏覽:586
經濟法期中考兼答案 發布:2025-05-09 08:17:34 瀏覽:6
武漢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 發布:2025-05-09 08:17:31 瀏覽:436
社會與法頻道方圓劇陣白蓮 發布:2025-05-09 08:07:33 瀏覽:298
要請好律師嗎 發布:2025-05-09 08:05:28 瀏覽:96
我國司法主體是 發布:2025-05-09 08:05:17 瀏覽:225
寧化生態司法 發布:2025-05-09 08:00:26 瀏覽:429
刑事訴訟法前後對比 發布:2025-05-09 07:52:45 瀏覽:835
法律援助志願服務簡報 發布:2025-05-09 07:43:50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