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征地法律責任
『壹』 政府違法征地將會受到哪些處罰
往往政府也是為了完成任務,完成指標,所以只能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根據《刑法》第228條規定:
「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非法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期徒刑,並處非法轉讓、例賣土地使用權價額5%以上20%以下罰金。」
『貳』 違法徵收土地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依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嚴格管理防止違法違規征地的緊急通知》的規定,對違法違規征地、採取暴力方式征地等侵害農民利益行為,引發群體性或惡性事件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嚴肅追究責任。如果發現有基層政府有違法征地,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政府舉報,問題嚴重,構成犯罪的,可直接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
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款。
第七十三條
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叄』 違規征地政府敗訴有什麼懲罰
法律分析:違法征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法征地就是沒有合法徵收及用地手續,批准手或違反批准文件的要求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八十二條 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通過出讓、轉讓使用權或者出租等方式用於非農業建設,或者違反本法規定,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肆』 村幹部違規征地怎麼辦
法律分析: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舉報,問題嚴重,構成犯罪的,可直接向當地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法律規定對違法違規征地、採取暴力方式征地等侵害農民利益行為,引發群體性或惡性事件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嚴肅追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九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禁止侵佔、挪用被徵收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用和其他有關費用。
第六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對違反農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的,適用本法關於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監督檢查的規定。土地管理監督檢查人員應當熟悉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忠於職守、秉公執法。
『伍』 政府徵收土地程序違法的後果
【法律分析】
如果征地主體違反征地程行為同時構成對被征地人合法權益侵害的,還必須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陸』 什麼是違法征地呢
法律分析:所謂違法征地,就是指在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未經批准而採取欺騙的手段徵收農村土地的一種違法情況。一些地方政府默許縱容甚至背後操縱違法違規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設立和擴大開發區,隨意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以及違規侵佔基本農田,這就是違法征地。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依法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當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臨時使用土地期滿拒不歸還的,或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國有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責令交還土地,處以罰款。
『柒』 違規征地政府敗訴有什麼懲罰
如果違規征地政府敗訴,所徵用的土地應恢復原狀。
如果法院已經判決,你可以向該政府的上級紀檢部門投訴,要求對政府的相關人員進行紀律處分,或者承擔法律責任。
至於怎麼懲罰,應依據《公務員處分條例》、《D紀律處分條例》的相關規定辦理,具體你可以網上搜索查閱。
『捌』 國土部規定違法上報徵收土地應該付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征地工作事關國家經濟建設,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近年來,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通過加強征地管理,保證了國家經濟建設用地,安置了被征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但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征地不依法補償、征地費用管理混亂、安置不落實等問題,侵犯了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導致群體信訪大幅度增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10月22日,《徵用土地公告辦法》(國土資源部第10號令)正式發布。為切實做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落實征地公告制度,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強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組織領導
加強征地管理,做好補償安置工作,是保障經濟建設用地,切實維護廣大農民合法權益的客觀要求;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重要方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務必按「三個代表」的要求,嚴格執行法定的征地補償標准,探索以市場為導向的多種安置途徑,妥善安置被征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加快協調解決征地中出現的問題,有效地化解各種矛盾,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必須妥善處理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關系,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農村穩定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積極主動地向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匯報有關征地工作,以取得理解和支持;要加強與政府各有關部門聯系和合作,共同做好有關工作。已被部確定為征地制度改革試點的城市,應根據統一部署,大膽嘗試、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征地補償安置方式。
二、依法擬定和嚴格審查徵用土地有關方案,確保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合法合理
依法擬定徵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是搞好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前提。各地可依照法律規定,從本地區實際出發,以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為原則,制定有關征地補償安置具體辦法,報政府批准後頒布實施。有條件地區在調查測算的基礎上,可統一公布本地區不同地類的年畝產值標准,並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區位、農民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積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等因素確定不同地類的補償倍數;或合理確定本地區不同區位、地類、用途的征地綜合補償標准。凡採取征地包乾的,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征地包干費用。嚴禁以「包干」等名義,巧立名目收取其他費用和違反規定收取征地管理費,擠占征地補償安置費用,侵犯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擬訂的徵用土地方案應真實、可靠、可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上報的徵用土地方案應嚴格依法審查,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應退回報送單位,不能上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對報部審查的徵用土地方案的真實性、可行性全面負責。
三、認真執行「兩公告一登記」制度,搞好征地批後實施管理
徵用土地方案經依法批准後,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及時會同政府有關部門,以村(組)為單位擬訂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依照法定程序和《徵用土地公告辦法》的有關規定予以公告,並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要認真聽取和研究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其他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見;對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舉行聽證會,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修改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各地對征地補償安置費用使用和管理應進行嚴格監管,做到專款專用,嚴禁侵佔、截留或挪作它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在依照有關規定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後,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有權要求該集體經濟組織在一定期限內提供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分配和支付清單,並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及時監督檢查各項費用使用情況。由村(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配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應建立財務公開制度,定期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布收支狀況。用於被征地農民生活安置的安置補助費,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可逐步建立安置人員的社會保險個人賬戶,購買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等,提供長期的生活保障。
四、建立征地批後檢查制度,督促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盡快建立征地批後檢查制度。每年年底要對在本行政區域內征地批後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或重點抽查,檢查擬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及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征地批後實施程序是否合法、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是否及時足額到位、被征地的農業人口安置是否落實等。在檢查中發現問題的,應及時糾正;對存在違法行為的,應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上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對下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自查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不斷總結經驗,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一步落實本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自2002年起,部建立國務院批准徵用土地的征地批後實施情況反饋制度。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在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檢查的基礎上匯總當年有關情況,包括征地批後實施有關工作到位、征地補償安置各項費用支付、被征地農業人口安置等情況,於年底向部呈送報告。部根據情況進行抽查,並通報抽查結果。
五、做好被征地單位和群眾思想工作,妥善處理信訪反映的征地問題
征地工作群眾性、政策性很強。地方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深入基層,加強對《土地管理法》和征地有關法律規定的宣傳工作,使被征地單位和群眾了解有關法律規定,理解國家經濟建設徵用土地的必要性,積極支持政府征地工作。同時,要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和方法,通過扎實細致的工作,樹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法行政,深入實際,密切聯系群眾的形象。
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通過不同渠道反映的征地補償安置問題應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應通過現場核實、聯合辦公或公文督辦等形式,依照法律規定,實事求是地處理信訪反映的問題。對補償安置費用合法、到位,安置途徑基本可行的,要耐心做好宣傳、解釋和疏導工作,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對補償安置費用不合法、沒有足額到位、安置不落實的,應責成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時糾正;對侵佔、截留、挪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等嚴重違紀違法行為的,應移交有關部門依法嚴肅查處。各地要建立信訪案件跟蹤檢查和回訪制度,及時檢查處理落實情況,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