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賠償責任的法律解釋
㈠ 無限責任賠償的小問題
無限責任是相對於有限責任來說的,如有限公司就以出資為限承擔有限責任,但一般合夥就是連帶的無限責任
㈡ 有限責任、無限責任、有限連帶責任、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和概念
一、定義不同:
1、有限責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專用語,一般在經濟領域提及。有限責任是與無限責任相對而言的,二者是投資者對其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責任的形式。
2、無限責任:指當企業的全部財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時,投資人應以個人的全部財產用於清償,實際上就是將企業的責任與投資人的責任連為一體。
3、連帶責任: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
4、無限連帶責任:指無限責任企業的投資人除承擔企業債務分到自己名下的份額外,還需對企業其他投資人名下的債務份額承擔連帶性義務,即其他投資人無力償還其名下的債務份額時,自己有義務代其償還債務份額。
二、責任的范圍不同
①有限責任,是指以全部財產中的部分財產來承擔責任。
②無限責任,是指以全部財產來承擔責任,即有多少財產就承擔多少責任。
2、債務人關系不同
①無限責任說的是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關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權承擔的是無限責任,是區別於有限責任而言的。
②無限連帶責任不僅僅強調債務人對債權人是無限責任的關系,同時強調債務人之間的責任是連帶的。
(2)無限賠償責任的法律解釋擴展閱讀
無限責任與無限連帶責任的認定:
一、無限責任:
1、共同承攬人對定作人承擔連帶責任,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兩個以上的受託人共同處理委託事務的,對委託人承擔連帶責任。
3、個人獨資企業,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二、連帶責任:
1、一個合夥人或者數個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夥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
2、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3、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㈢ 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有什麼區別
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如下:
一,承擔責任的區別:
1、無限責任是對債務人個體而言的,是用其全部財產承擔責任,不僅是投入到企業的,而是全部個人財產,哪怕沒有財產了,等以後有財產的時候,還要承擔該債務責任。
2、無限連帶責任是對多個債務人之間的關系而言的,每個債務人不僅要承擔上述的無限責任,而且對於債權人而言,債務人相互之間是連帶的關系,債權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債務人主張全部債務,債務人不得拒絕。
二、賠償方面的區別:
1、無限責任即債務人應該向你賠償全部損失,直至完全賠償。如果債務人現有財產只夠賠償一部分,那麼以後發現他還有其他財產,你還可以向他主張賠償剩餘的損失的
2、無限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
三、債務方面的區別:
1、無限責任是指當企業的全部財產不足以清償到期債務時,投資人應以個人的全部財產用於清償,實際上就是將企業的責任與投資人的責任連為一體。
2、有限責任,是指責任人以其部分財產承擔責任。例如《海商法》第十一章規定"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有限責任的股東以其出資為限,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3)無限賠償責任的法律解釋擴展閱讀:
一、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和無限責任的區別:
無限責任是指責任人以自己的全部財產承擔的責任;所謂無限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責任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相互間有連帶關系。
無限連帶責任是對多個債務人之間的關系而言的,每個債務人不僅要承擔上述的無限責任,而且對於債權人而言,債務人相互之間是連帶的關系,債權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債務人主張全部債務,債務人不得拒絕.若為單人獨資企業則無限連帶責任等同於無限責任
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人員:
1、《合夥企業法》第二條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第三十九條 「合夥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由此可以看出,合夥企業首先應以企業財產承擔合夥企業債務,從「人合」性的特點來看,普通合夥人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應以合夥企業財產承擔責任為前提,即只有在合夥企業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合夥企業債務時,才由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因此筆者認為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應是一種補充無限連帶責任。在審判實踐中,如果合夥企業不能清償的情況下,其債務人只以某一合夥人為被告要求其承擔合夥企業債務,法院應向原告釋明變更合夥企業為被告,而不能違反補充無限連帶責任的原則,直接裁判某一合夥人承擔合夥企業債務。
2、有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二條規定「……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從「資合」性的特點出發,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承擔責任。有利於合夥企業進行融資,避免投資者因擔心承擔補充無限連帶責任而對合夥企業望而卻步。
3、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承擔責任的特殊方式
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是以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為客戶提供有償服務的專業服務機構,其執業的專業性及高風險性導致特殊責任的產生。《合夥企業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一個合夥人或者數個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夥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
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合夥企業債務以及合夥企業的其他債務,由全體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法律同時規定合夥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合夥企業造成損失的應當按約定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合夥企業對「人合」性的最低要求,即要求合夥人應對合夥企業盡職盡責。同時為避免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因高風險所導致的責任,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應當建立執業風險基金、辦理職業保險。
參考鏈接:網路:無限責任 網路:無限連帶責任
㈣ 無限連帶責任的概念 根據那條法律依據 那位大神幫我舉例說明一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㈤ 請問關於連帶賠償責任的司法解釋
有點問題,你這個問題不用上訴,在執行的時候就能解決的。判決是怎麼判的。哈爾濱張律師。
㈥ 無限連帶責任的法律
無限連帶責任應該由債務人以其全部財產來承擔。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的就是無限連帶責任,需要以其全部財產來擔責,但清償數額超過其應當承擔的份額的,可以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夥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第四十條
合夥人由於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清償數額超過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其虧損分擔比例的,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第四十二條
合夥人的自有財產不足清償其與合夥企業無關的債務的,該合夥人可以以其從合夥企業中分取的收益用於清償;債權人也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
㈦ 無限連帶責任通俗解釋
法律分析:無限連帶責任通常是指,投資人除了需要承擔企業債務分到自己名下的份額之外,還需要對企業其他投資人名下的債務份額承擔連帶性義務,換句話來說,也就是自己有義務代其償還其他投資人名下的債務份額債務份額。合夥企業無法清償到期債務的,那麼合夥人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十條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 第三十九條 合夥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㈧ 什麼情況下公司股東可能會承擔無限責任或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股東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有:1、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公司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2、出資不足法律責任,公司設立時的股東承擔連帶責任。3、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債務承擔,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零四條 本法和公司章程規定公司轉讓、受讓重大資產或者對外提供擔保等事項必須經股東大會作出決議的,董事會應當及時召集股東大會會議,由股東大會就上述事項進行表決。
第一百四十八條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挪用公司資金;
(二)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者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五)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於公司的商業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業務;
(六)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八)違反對公司忠實義務的其他行為。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㈨ 限額賠償原則---的解釋
限額賠償原則又稱限制責任原則,指法律對某些領域損害賠償限制其最高數額,從而限制責任方的賠償責任。這種規定主要運用在國家機關在公務活動中侵害他人利益和公用事業單位等非營利性行業在業務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賠償。實行限額賠償必需注意以下3方面的問題:(1)限額賠償原則主要適用於國家機關在執行公務活動過程中對他人造成的損害,這直接體現我國在現行的《國家賠償法》中,或者是一些公用事業單位的經營活動中,比如民用航空、海上運輸、郵政電訊、鐵路公路運輸等。(2)實行限額賠償原則的行業,必需是具有社會公益性,投入大,收益相對較低,而風險卻很大,但是又關繫到國家的經濟發展並且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3)實行限額賠償原則必需要有法律的規定。法律無明文規定的,不得濫用限額賠償原則。
http://www.law-lib.com/zt/645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