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會計人員打擊報復的法律責任
㈠ 對會計人員打擊報復應承擔什麼責任
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條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計法行為的會計、統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會計法》第五條第三款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第四十六條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㈡ 單位負責人打擊報復會計人員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根據《會計法》第四十六條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㈢ 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的,除對單位負責人依法進行處罰外,對遭受打擊
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的,除對單位負責人依法進行處罰外,對遭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還採取補救措施,具體規定如下:
依照刑法第255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計法行為的會計、統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惡劣的行為已構成打擊報復會計、統計人員罪。
《會計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1.單位負責人打擊報復會計人員的行政責任
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這里所說的有關單位,是指其上級單位和行政監察部門。
2.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規定,對犯打擊報復會計人員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的補救措施
(1)恢復其名譽。
(2)恢復原有職位、級別。(含工作)
㈣ 單位負責人打擊報復會計人員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依法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是《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的職責。會計人員嚴格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對會計工作實施監督,是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與完整的重要手段。會計人員依照會計法規履行職責是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維護國家利益的表現,本應當受到嘉獎,但是,有的反而遭到打擊報復。原因是由於會計人員堅持維護國家的統一財政制度、會計制度而觸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使單位負責人和其他人員在財務會計方面的某些活動受到了限制。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的負責人自身法制觀念淡薄,為了滿足私人、局部利益而不惜損害單位以致社會公共利益,進行違法的收支活動,並對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採取各種手段進行打擊報復。 這里所謂「打擊報復」是指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打擊報復的行為。通常採取的形式主要有:降級處分;撤職處分;調離工作崗位處分;解聘;開除處理;實行謾罵、毆打;在其他方面故意刁難、歧視,如在分配住房、正常晉級、進修、學習、評先進、年終獎金等方面故意刁難、歧視等報復行為。 這里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行為方式本來都屬於正常情況下的行政處分和紀律處分,但是這里指的是會計人員受到的處分,並非真正由於其實施了違法違紀行為,而是由於其實施了依法履行職責、抵制了違法行為,招致單位負責人採用種種借口,對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所採取的形式。所以,這里的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行為方式的涵義與《會計法》其他條中的涵義發生了質的改變。 第二,在《會計法》第四十六條中已經列舉了若干種打擊報復的方式,鑒於實踐中打擊報復的方式可能是多種多樣,難以窮盡,所以,在已列舉的方式後使用了「等方式」字樣。一般來講,當會計人員確實具有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的行為(這是產生打擊報復行為的前提),直接引起了單位負責人的不滿(這是動機),並且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使會計人員的工作、職務或者生活受到了直接影響(這是結果)。凡具備打擊報復的前提、動機和結果的行為方式,又不是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方式的,均屬於「等方式」之列。 1.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惡劣的,構成打擊報復會計人員罪,應對違法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行政責任。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輕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關規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會計法》第四十六條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行政處分主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留用察看和開除等八種。對有上述違法行為的單位負責人,可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這里所說的有關單位,是指其上級單位和行政監察部門。
㈤ 對依法履行職責的會計人員打擊報復,器法律責任有哪三個層次
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㈥ 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應當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會計法》第四十六條 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㈦ 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怎麼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㈧ 對於報復會計人員罪犯的具體處罰標準是什麼
打擊報復會計人員罪的立案標准:
1、行為主體限於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
2、實施了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行為的會計人員實施了打擊報復,且情節惡劣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條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計法行為的會計、統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㈨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的,除對單位負責人依法進行處罰外,對遭受打擊報
有的,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的補救措施有:
1、恢復其名譽:有關單位應當要求打擊報復者向遭受打擊的會計人員賠禮道歉,並澄清事實,消除影響,恢復其名譽
2:恢復原有職位、級別
其實這道題你仔細揣摩一下,BCD都是在為受打擊報復者消除影響,所以A也應該有的。
望採納~
㈩ 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打擊報復,不構成犯罪的,可有誰()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不構成犯罪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單位或者行政監察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這是一個多選吧 應該四個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