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單位合同造假要負法律責任

單位合同造假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5-07-30 05:47:49

A. 偽造合同簽名有什麼後果,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偽造合同,採取欺詐行為,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其行為已涉嫌詐騙罪。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中國普法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B. 合同造假要負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合同造假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C. 公司合同造假承擔什麼責任

偽造合同簽名是犯法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偽造合同屬刑事犯罪(偽證罪)。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容刑法規

第三百零五條:

【偽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單位合同造假要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五條【偽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六條【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證據、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在刑事訴訟中,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威脅、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或者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D. 用人單位假冒員工簽勞動合同,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用人單位假冒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該勞動合同無效;勞動者可以以未簽訂勞動合同為由,要求雙倍工資和離職時的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沒有勞動者本人簽字,也沒有雙方協商一致,且用人單位假冒勞動者簽字,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其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E. 公司偽造勞動合同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1.因為沒有當事人的簽名,在勞動仲裁時,當事人可以對其真實性不予認可,並申請鑒定;

2.對偽造證據的,可以另案起訴,人民法院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勞動合同是一種很嚴肅的具備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用人單位偽造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出現這種情況,當事人要通過取得相關證據,通過相關法律程序,通過勞動仲裁、通過法院訴訟等有效手段,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5)單位合同造假要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依據《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

第三十七條 仲裁庭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可以交由當事人約定的鑒定機構鑒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無法達成約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鑒定機構鑒定。

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鑒定機構應當派鑒定人參加開庭。當事人經仲裁庭許可,可以向鑒定人提問。

勞動合同的有效成立是基於雙方自願的「合意」行為,而該「合意」在勞動關系中的突出表現為:雙方在簽訂勞動合同前,對各自的另一方能夠符合本方所需的條件和要求。

這些條件和要求必須是客觀的,一旦有一方虛構自身條件,必然會給另一方產生誤導,這樣,另一方的意思表示就不能體現其自願的本意。

所以以欺詐的手段蒙騙用人單位,雙方所簽訂的勞動合同當然是無效的。在具體的處理上,用人單位不應當按「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處理。因為,勞動合同的「解除」是基於勞動合同的「成立」。在確認雙方合同「成立」的基礎上,才能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來處理。

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七十七條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

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勞動合同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熱點內容
靖遠法院 發布:2025-07-30 20:34:51 瀏覽:868
低保戶申請法律援助需要 發布:2025-07-30 20:18:50 瀏覽:955
李洪雷行政法危機 發布:2025-07-30 20:17:34 瀏覽:622
河口區人民法院案例 發布:2025-07-30 19:43:28 瀏覽:751
上饒法院詹 發布:2025-07-30 19:40:56 瀏覽:728
刑事訴訟法一本通怎麼樣 發布:2025-07-30 19:21:51 瀏覽:322
銀監會最新法規 發布:2025-07-30 19:11:05 瀏覽:819
上海女法官退休年齡 發布:2025-07-30 19:08:48 瀏覽:895
綏化北林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30 19:08:00 瀏覽:365
社會混混要小學生錢犯什麼法 發布:2025-07-30 19:04:23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