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砸車服什麼法律責任
Ⅰ 你知道15歲有什麼要付什麼法律責任嗎
我國刑法基於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少年兒童接受教育的條件,依據我國的地理、氣候條件,根據國家對少年兒童的政策,對法定年齡作了如下規定:
1.不滿14周歲的人,其實施的任何行為都不構成犯罪,因而也不承擔刑
事責任。這是對刑法第17條的規定進行解釋得出的當然結論。刑法理論通常稱此時期為絕對無刑事責任時期或完全無刑事責任時期(事實上可稱為完全無犯罪能力時期)。之所以如此規定,一方面是因為不滿14周歲的人,還處於幼年時期,身心發育不成熟,一般地說,他們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後果與意義,還缺乏明確的認識,又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基於刑事政策的理由。刑法的這一規定具有嚴格性與絕對性,司法機關必須遵守。即使差一天乃至一小時,也不能突破刑法的規定,不允許以行為人發育早熟、具有辨認控制能力為由,將不滿14周歲的人的行為以犯罪論處。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2],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刑法第17條第2款的明文規定。刑法理論通常稱這一時期為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或許稱為相對有犯罪能力時期更為合適)。刑法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基於以下理由:(1)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已經具有一定的辨認控制能力,對嚴重犯罪行為已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所以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刑法所列舉的上述犯罪行為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此外的行為的,不成立犯罪,也不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既有辨認控制能力程度的根據,也有刑事政策的理由。(2)刑法列舉上述幾種犯罪,除考慮犯罪的嚴重性外,還考慮了犯罪的常發性,即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通常實施的嚴重行為的范圍。事實上還有許多犯罪的嚴重性並不輕於上述幾種犯罪,但由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往往難以甚至不能實施,故刑法未作規定。(3)刑法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負刑事責任的范圍(其前提是成立犯罪的范圍),不作概括性規定而予以明確具體規定,既是罪刑法定原則的明確性要求,又有利於更有效、更准確地處罰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減少司法實踐中的分歧,還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有越軌行為的未成年人重教育、輕處罰的刑事政策。
Ⅱ 15歲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如果在犯罪的時候只有15周歲的話,那麼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僅僅是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等八種犯罪負刑事責任。除此之外的其他犯罪都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十七條之一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Ⅲ 15歲的學生打傷人,應承擔刑事責任嗎
十五歲的孩子打人致受傷的,根據受傷情況進行傷情鑒定為重傷才承擔刑事責任,且應該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輕傷的,不予刑事處罰。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的,可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十五歲孩子量刑,由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之後,根據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性依法做出判決。
滿十四周歲未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Ⅳ 砸了別人的車該負什麼法律責任
砸別人的車玻璃涉嫌的罪名是故意毀壞財物罪,毀壞的財物價值達到5000元就中以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毀壞財物罪中的犯罪行為通常是由某種現實原因造成的。行為人可能是出於對財物所有人的打擊報復、或嫉妒心理或其他類似有針對性的心理態度,毀壞財物使所有人的財產受到損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拓展資料:
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
犯罪對象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公私財物,包括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動產、不動產等等。但是,如果行為人所故意毀壞的是本法另有規定的某些特定財物,危害其他客體要件的,應按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例如,破壞交通工具、交通設備、易燃易爆設備、廣播電視、電信設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按本法分則第2章有關罪名論處。
Ⅳ 未成年人撞車需要賠償嗎應付什麼法律責任
這要看對方是否違章停車,如果對方違章停車,他要賠償你的損失。如果對方沒有違章停車,你得負民事賠償責任,不過是你的監護人進行賠償。
Ⅵ 未成年人打傷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未成年打傷人的民事賠償部分由其監護人負責進行賠償。賠償內容包括版:
1、因就權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
2、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等。
3、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第1條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4、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但是如果構成刑事犯罪的,則沒有精神損失費。
Ⅶ 砸車是什麼罪應該怎麼判
1、打人和砸車的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罪;
2、《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尋釁滋版事罪】有下列權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追逐、攔截、辱罵他人,情節惡劣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Ⅷ 15歲的孩子,把別人打成輕傷害,應付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15歲的孩子不需要負責任,但是孩子的監護人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Ⅸ 15歲的孩子要對哪些犯罪負法律責任
根據刑法典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屬於相對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專達到這個年屬齡階段的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即對某些已經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備一定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因此,法律要求他們對自己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規定,年滿十四周歲的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就達到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