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認為是偽證有法律效力嗎
⑴ 勞動仲裁,公司做偽證,承擔法律後果 嗎
1、勞動仲裁,公司做偽證,勞動者可以質疑其證據的真實性,勞動仲裁委認可質證意見的,不會採集公司的偽證;
2、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偽造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但是勞動仲裁委沒有這方面的權利,如果勞動者有證據證明公司做偽證,可以到人民法院另案起訴;
3、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⑵ 做偽證違法嗎
訴訟證據是用來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事實,它是法院判明案件的依據,保障司法公正的基礎。近年來,隨著審判方式改革的深入,當庭質證、認證的廣泛推廣使用,證據在法院審理案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的作用,然而在訴訟中,有關人員卻無視法律捏造事實,有意掩蓋事實真相,向法庭隨意出據偽證。據統計在民事、商事、刑事、行政案件中,偽證佔有25%的。偽證的存在,給當庭質證、認證、當庭審判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嚴重干擾民庭審功能的發揮,影響了公正執法,損害了法律的尊嚴。故此,對其予以探討十分必要,這對確保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偽證表現的形式
一是當事人直接造偽證,當事人在法庭上作虛假陳述,編造證據,更有甚者,以偽證造假案,企圖通過訴訟獲得額外利益。
二是拉攏收買證人作偽證。有的當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訴訟請求或反駁對方的訴訟請求,以給會一定的錢財為誘餌,拉攏收買證人作偽證。
三是欺騙證人出具偽證。有的當事人採取欺騙、引誘的手段,套取證人證言或採取偷梁換柱,改頭換面,截頭去尾,依需而取捨的手段編造偽證。
四是處於血緣情緣。出具偽證。有的證人和當事人有利害關系,或出於親情友情關系,故意出偽證偏袒一方,這種現象一般往往發生在離婚案件中,比如雙方為多得財產,就讓親屬出具欠款的假證,使辦案人員在審理中難以查清事實。
二、偽證形成原因
當前,偽證在人民法院受理的各類案件中有日益增多的趨勢,而且花樣不斷翻新,使人真假難辯,防不勝防。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益驅動。一些當事人認為做老實人吃虧。為打贏官司,撈回面子,逃避法律責任,獲取額外利益,便挖空心思鑽空子,行方百計造假象,企圖矇混過關,戲弄於法律。以人身傷害賠償為例,原告為獲得更高的賠償金額,往往提交虛假的醫葯單據,如私自改動葯費單據上的金額,改動葯費單據的時間,用他人的報單寫自己的名子或提供不必要的住宿、交通費單據等。
(二)為錢不仁,親情至上。有的人經不起金錢物質引誘,為貪圖蠅頭小利,是非不分,有求必應,出假證、作偽證,臉不紅、心不跳,心安理得。更有甚者,有人為了親情、友情,喪失理智,無視國法。
(三)懾於淫威,擔心報復。一些地痞流氓,在違法或犯罪行為暴露前後,對知情人肆意進行恐嚇威逼,使知情者心有餘悸,怕引火燒身。對辦案人員不敢吐露真情。
(四)極個別執法人員由於經受不住金錢、親情、權勢的誘惑,甘做金錢的俘虜,為回報對方,趨炎附勢,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或指使、引誘證人違背事實改變證言作偽證,從而助長了偽證的產生與蔓延。
(五)偽證難戳穿心態作慣。有人認為民事庭審制度改革後,法官不再搞庭外調查、詢問,他們頭門不出,二門不踩,整天疲於坐堂問案,聽取當事人的訴與辯,無暇細查當事人舉證的真偽,認證能力弱,在舉證時只要精心策劃,就不容易被發現。
(六)個別審判人員責任心不強,把關不嚴。法官的認定、判斷能力是庭審質量好壞的決定因素,而有些法官對庭審改革還不適應,對當庭舉證、質證、認證這一審判機制的運行,難以駕馭,對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質證和辯論缺乏真實、合法、關聯性判斷,使偽證得不到揭露,變得更加有恃無恐。
(七)專門性技術滯後。在民商事、刑事訴訟活動中證據種類繁多,內容各異,查證的專業性、科學性比較強。目前,大多數偽證是以書證形式表現出來的,需文檢工作來鑒別其真偽,而今有些法院的文檢工作還處於空白狀態,致使查證驗證工作無法進行。
(八)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執行不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同時,最高法院關於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五條也規定: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接受當事人質詢。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證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出書面證言。但審判實踐中往往是以書證為主,證人出庭作證很少見。這樣無意中就為當事人做偽證留下了空檔,他們取證時往往各求所需,取利避害。
(九)對偽證行為打擊不力。許多審判人員對發現的偽證行為,處理不及時,不到位,只是以訓誡或批評教育而已,很少採取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追究刑事責任者更為少見,這從客觀上縱容了當事人或證人違法行為。
三、偽證防治措施
偽證,雖然在表現形式上不盡相同,但都嚴重地影響了辦案質量和司法的公正,導致冤假錯案,影響了法院的形象。對此,我們應予以高度重視,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保證各類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全力維護司法公正。
(一)完善舉證制度。當前在強調當事人舉證時,要考慮到我國當事人的素質狀況,對此不能信馬由韁,必須進一步完善舉證制度。如從司法、治保、村委會;機關廠礦中,挑選一些具備一文定文化和法律知識,而且思想端正,堅持原則的人員,在基層建立舉證聯絡員隊伍,以規范、引導當事人舉證行為,防止偽證發生。對當事人因客觀原因無法收集的證據,或法院認為有必要查證的,審判人員應該親自調取,以充分發揮法院收集證據的職能。
(二)切實搞好普法教育。當前,有些人出具偽證帶有盲目性,或者是由於私心雜念作怪,並不知道偽證的嚴重後查果違法性。因此我們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加大普法的力度,提高全民法律意識,讓群眾認清什麼是偽證及其危害,並勇於同偽證行為作斗爭。與此同時,對有偽證行為的當事人,應根據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訴訟的不同階段和偽證造成的危害程度,堅決給予民事制裁或刑事處罰,以制止偽證的肆意泛濫。
(三)認真進行質證。庭審改革後,法官在庭審中處於中間地位,由原來的「主演」變為「導演」,其工作重點主要是通過聽取雙方當事人或控訴雙方之間的質證來確認雙方持證的效力。因此,審判人員應運用這種訴訟活動,緊緊圍繞起訴訟書中的事實,利用「一質一證,一證一辯」的方法,充分調動雙方訴訟參與人互相質疑和辯訟的積極性,以達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為目的,進而判斷證據的可取性,而不能主觀臆斷,或以當事人態度好壞草率地確認證據。
(四)注重提高法官的業務素質,增強當庭質證、認證能力,防範偽證的意識,以提高庭審駕馭能力,對每一件證據在認證時都要查明證據來源、取證方式、形成原因、證據的形成、證人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並結合其他證據予以綜合分析認定。同時還要設立專職或兼職人員,加強司法鑒定工作,搞好證據的把關審核。
(五)嚴格審判審判紀律。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對審判人員該作為而不作為忽視調查取證和因核審證據不力導致錯誤的,應按照「崗位責任制」和「錯案追究制」的規定承擔責任,以杜絕審判人員為作偽證者開綠燈的現象,樹立人民法院公開、公正的良好形象。
(六)強化證人出庭作證制度。通過證據的當庭對質,使證人證言更細致、更全面、更趨於真實性,從而增強證人證言的正確性與可靠性。為促進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的落實,應建立證人出庭作證補償制度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目前證人出庭的誤工費和其他經濟損失,尚無補償的規定,導致證人作證意識不強,往往會因為既費時、勞神,又賠錢得罪人,而不願出庭作證。此外,法律對證人人身安全保障不夠,直接影響了證人作證的積極性。民訴法雖然規定了對打擊報復證人者的制裁措施,刑法也規定了「打擊報復證人罪」,但對其適用條件比較嚴格,對證人的人身保障力度仍不夠。
(七)狠狠打擊偽證行為。審判方式改革要求強化當事人的舉證責任。而當事人舉證的隨決性及證人證言的可靠性,決定了證人證言偽證現象的多發性。為保證審判方式改革的順利進行,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對有偽證行為的當事人,應根據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訴訟的不同階段和偽證造成的程度,堅決予以民事制裁或刑事處罰,決不姑息。決不能讓作偽證者產生僥幸心理,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⑶ 法院採信偽證為依據的判決有法律效力嗎
在沒有經過二審抄或者再審改判襲的情況下,法院的判決一定是有法律效力的。
必須提供證據證明法院採信的是偽證,向上一級法院提出上訴,或者對已經生效的判決書申請再審,對判決書進行改判。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⑷ 公司出具偽證,勞動者該如何應對證明是假的呢
公司出具偽證,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1.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2.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勞動者沒有這一權利,如果不服勞動仲裁裁決,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如果在民事訴訟當中,用人單位仍然偽造證據,使用偽造的證據,或者指使員工作偽證的,單位以及相關個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中,最高法認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這個算是目前比較權威的依據了。
其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如果「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受指使出偽證的個人「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勞動者可以在勞動爭議訴訟完畢,也就是人民法院將偽證作為定案證據作出有利於用人單位的判決之後,再向公安機關報案。
一旦公安機關認定相關證據是偽造的,而相關人員涉嫌犯罪,最終法院對相關行為人定罪處罰,勞動者在以此申請人民法院撤銷之前的民事判決,重新審理勞動爭議。
⑸ 勞動仲裁中對方捏造事實、甚至作偽證,能追究其法律責任嗎
當然可以,但是你也要找到對付捏造事實、作偽證的證據。
⑹ 算是偽證罪
當然算是
偽證制裁製度構建設想
在民事審判中,受利益驅動而作偽證的行為,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制假、販假的行為所產生的嚴重後果是一樣的。如不加以遏止,必然會導致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的公平正義,對法律的嚴肅性提出質疑,進而使其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大障礙。因此,盡快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公民在訴訟中的作證行為,營造一個誠實守信的司法環境勢在必行。
(一)建立民事偽證預防制度。
我國《民法通則》第4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誠實信用作為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對當事人負有真實義務的直接體現。因此,當事人不提供偽證和證人如實作證是法律規定的義務。為了預防偽證行為,一是要加強法律宣傳。民事訴訟強調「誰主張,誰舉證」,當事人舉證責任的強化,導致一部分當事人隨意舉證,盲目舉證。因此,有必要將提供作偽證的法律後果,對偽證的制裁措施在訴訟時明確告知當事人,使 他們對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及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敢提供偽證。二是建立證人宣誓制度或具結不作偽證制度 。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國外訴訟中的宣誓或具結制度 ,其意義在於是對證人如實作證義務的強調,通過引起證人本身重視,警示證人,使其意識到作證行為的嚴肅性和法律性之所在。
(二)建立民事偽證認定製度。
偽證一般通過兩種途徑被發現和提出。一種是在訴訟過程中,一種是在訴訟程序結束後。在法庭質證中,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是否偽證,一般對方會提出質疑。法官通過庭審認為一方當事人有提供偽證嫌疑的,應當對嫌疑證據進行調查,並搜集相應證據,證明證據系偽造或證人有偽證行為。另一種情況是在法律文書生效後,通過一審、二審或再審程序,已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情況下,綜合整個案件的舉證情況,由法官主動對干擾訴訟秩序影響裁判結果的偽證作出認定,並給予制裁。
(三)在法院成立偽證調查制裁專門機構。
當前對偽證制裁不力雖然有諸多的客觀原因,但與法官本身怠於追究也有很大關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法官對偽證專門進行追究處理的制約機制,提醒法官引起重視,將對偽證的打擊行為視為份內職責。對審判員該作為而不作為,審核證據不力導致錯誤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以杜絕審判人員為作偽證者開綠燈的現象。筆者認為可以在法院設立偽證調查制裁的專門機構,同時規范和授權其調查應採取的手段和措施。對當事人提出有偽證嫌疑主審法官認定為疑點證據不予採信的證據進行調查,並主動對生效法律文書中能夠認定的偽證進行制裁,從而將偽證制裁從個案審判中分離出來,有效的打擊偽證。
(四)完善偽證制裁製度。
當前理論界一種觀點認為,偽證制裁製度可分為訴訟內制裁和訴訟外製裁。訴訟內制裁,即將偽證與裁判結果相掛鉤,在沒有其他相應證據的情況下,推斷「偽證事實」的相反面為真實事實。訴訟外製裁根據訴訟參加人偽證細節的惡劣程度,對其進行罰款、拘留、追究刑事責任的制裁。
⑺ 請問仲裁員明知對方律師出據的是偽證,還能以此認定為證據嗎並因此來否認我與公司勞動關系不成立合法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九條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
刑法
第三百零七條【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
民事訴訟法【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律師法
40條、
第四十九條律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設區的市級或者直轄市的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給予停止執業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處罰,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依法辦理案件的;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
(三)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四)故意提供虛假證據或者威脅、利誘他人提供虛假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
(五)接受對方當事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與對方當事人或者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權益的;
=======
馬上就要一審了,建議聘請律師,一審很重要
⑻ 工傷認定中單位舉偽證是否要負法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⑼ 在民事糾紛中做偽證,可以追究他什麼責任
要看具體情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第一百零二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307條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妨害作證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認為民事訴訟中作偽證構成犯罪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是民事訴訟過程中能否構成妨害司法類犯罪。有的認為,妨害司法類犯罪只能適用於刑事訴訟過程中,不能適用於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過程中;有的認為,妨害司法類犯罪應該適用於所有的訴訟過程中,當然包括民事訴訟。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妨害作證罪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並未限定妨害司法類犯罪發生在何種訴訟過程中。
(二)是指使他人作偽證是否需要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有人認為,以暴力、威脅、賄買這三種犯罪手段涵蓋了後面阻止證人作證和指使他人作偽證兩種情況。有人認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與指使他人作偽證是並列關系,阻止證人作證與指使他人作偽證兩種行為的危害程度不同,後者明顯大於前者,因此,對前者加上了以「暴力、威脅、賄買」這三種手段加以限制,而對後者在構罪上則放寬了限制條件。
⑽ 單位找手下員工做偽證簽名否認工傷,員工和單位有利益關系的簽名有效嗎
理論上還是有效的,除非有證據證明當時偽證簽名員工不在現場或有證據證明確是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