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一定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壹』 是不是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追究法律責任
一切違法犯罪來行為都源要追究法律責任。但是有些犯罪是要告訴才處理的,如: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
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
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七條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第二百六十條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
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訴的才處理。
凡是告訴才處理的規定,你沒有向法院自訴,該罪行是不會被追究的。
『貳』 承擔民事責任一定違法了嗎
1、承擔民事責任不一定違法。例如公平責任的情形
2、損壞了別人的東西,當然已經違法了,違法了侵權責任法、物權法等
3、違法很正常,但不是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是犯罪行為
『叄』 違法民事法律規定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責任分為民事法律責任(也稱民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也稱行政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也稱刑事責任)。違反民事、經濟法律規范的,承擔民事法律責任,承擔方式有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賠禮道歉等十種方式。
【法律依據】
《民法總則》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和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肆』 違法而不是犯罪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違法指的是來違反法律規定的源情況,犯罪則是指違反刑法規定的情況,也就是「罪刑法定」。違法和犯罪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只是程度不同。犯罪是一種特殊的違法行為,觸犯了刑法,會受到刑罰處罰,這也是一種法律責任。參與傳銷組織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只是和犯罪有所區別,不用承擔刑罰,只是接受教育或罰款等等。
『伍』 犯罪是不是一定要負刑事責任呢
樓上錯誤!
犯罪具有三個特徵!
一社會危害性
二刑事違法性
三應受刑罰專處罰性
只有三個屬條件同時具備才構成犯罪!
根據第三個特徵就知道,只要犯罪就要負刑事責任!
樓上說的情況我國刑法有明確規定,即不滿14周歲的人所實施的任何行為都 不 構 成 犯 罪!之所以這么規定是因為未滿14周歲的人未達到我國刑法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也就是不滿足第2個特徵刑事違法性!只有達到刑 事 責 任 年 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在罪過心理支配下實施的侵犯合法權益的行為,才可能具有刑事違法性.因此未滿14周歲的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陸』 違法設定行政許可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對違法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警告直至撤職)、賠償責任、補償責任、刑事責任。
只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省級政府規章才有權設定行政許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規定
第十四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法律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
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採用發布決定的方式設定行政許可。實施後,除臨時性行政許可事項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第十五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應當由國家統一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資格、資質的行政許可;不得設定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行政許可。其設定的行政許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個人或者企業到本地區從事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不得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進入本地區市場。
『柒』 違法要承擔法律責任,承擔法律責任就是違法,這一觀點合法嗎,請說明理由
前半句正確,後半句不正確
違法,顧名思義,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必然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法律責任內涵非常廣泛,既包括刑事責任也包括民事責任。普通自然人之間的民事糾紛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不能說都違法。(比如普通的借貸關系,借款人要承擔還款的法律責任,但肯定不違法等等……)
『捌』 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顯然是錯的。違法行為就是違反法律的行為,既然違反了法律規定,那肯定要承擔違反的後果,即法律責任,至於法律上對這一違反行為的後果是否有明確規定,並不影響其責任的承擔,有規定的可按規定承擔,無規定的根據法律原則確定所承擔的責任。因此,任何違法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