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全市公民法律知識考試

全市公民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時間: 2022-03-26 08:57:57

1. 國家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500題

就是現在有些父母老是要無源無故打孩子,孩子讀書本來就辛苦的啦做父母的還要打孩子

2. 法律常識試題及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屬於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並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甲與丙構成共同犯罪
B 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反對,並與其好友高某商量對策。高某說,想辦法把她臉弄傷,讓她不能再嫁人。於是兩人合謀買了一瓶強酸裝入噴霧器內,並約定某晚一起去趙妻娘家,毀其妻的容貌。當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約未去,趙獨自一人毀了其妻的容貌。趙某與高某構成共同犯罪
C 甲將其依法持有的獵槍寄存乙處,某日甲至乙處。對乙講明,要用該獵槍殺丙,請乙交還獵槍,甲遂持槍殺丙。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D 張某、李某經共謀後於深夜蒙面攜帶管制刀具進入一狹窄街巷搶劫。張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進來,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搶劫了一婦女現金3000元。張欲獨吞此款,對李講該婦女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李信以為真。張、李的行為屬於共同犯罪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中,甲的行為屬於犯罪預備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預謀某晚去某超市盜竊,由甲提供一輛三輪車。屆時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輪車盜走超市的大批名貴手錶。
B.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於某日攜帶匕首前往乙家,准備殺乙泄憤,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樹叢中向仇人乙射擊,連開了兩槍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

這兩道題是公務員考試的真題,當時給的答案是:
第一題D 【解析】由定義可知共同犯罪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觀上有共同的犯罪行為。A項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項沒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故答案為D。
第二題A 【解析】由定義可知犯罪預備的特徵是犯罪行為尚未實施。B、C、D項全為已經著手實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項中的犯罪雖然也已經實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備的作用,並沒有參與犯罪的實施過程。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A。

但是從法律的角度講,這個答案有待商榷。
個人認為應該是:
第一題:BD
第二題:C
A項中四人構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構成犯罪既遂,甲不單獨成立其他犯罪形態,即甲與其他三人一起構成犯罪既遂;B項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構成犯罪未遂;C項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即「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並不足以阻止其繼續犯罪,所以,甲不構成犯罪未遂,而是構成犯罪預備,或者說是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D項中甲已實施了犯罪行為,構成犯罪過程中的犯罪中止。

3. 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法律常識

1.B 第六條凡在中抄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2.D。新刑法97年就生效了
3.A.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4.B.第三百零五條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A

4. 最新公民常用法律知識大全的目錄

第一編 法律基礎知識篇
第一章 法律基本知識
第二編 民事法內律知識篇容
第二章 民事權益
第三章 民事法律行為
第四章 婚姻家庭
第五章 財產繼承
第六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七章 房屋買賣. 租賃與拆遷
第八章 知識產權的保護
第九章 交通事故與責任賠償
第十章 醫療事故
第三編 刑事法律知識篇
第十一章 刑事責任
第四編 行政法律知識篇
第十二章 行政行為
第十三章 公民與治安管理
第十四章 居民身份證與戶籍管理
第十五章 勞動合同與勞動糾紛
第十六章 個人所得稅
第十七章 國家賠償法
第十八章 仲裁與公證
第五編 經濟法律知識篇
第十九章 有限責任公司
第二十章 私營企業
第二十一章 個體工商戶
第二十二章 個人獨資企業與合夥企業
第二十三章 合同法
第六編 怎樣打官司
第二十四章 怎樣打民事官司
第二十五章 怎樣打弄事官司
第二十六章 怎樣打行政官司

5. 公務員考試法律知識考什麼

知識點睛與解題技巧

對於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中的法律常識是非常簡單的;但對於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又是非常棘手的,原因在於他們沒學過法律,更不知道會考些什麼。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把握復習方向,明確復習重點,下面就一些經常會考到的知識點作簡要論述。

一、法律的概念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這一意志的內容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它通過規定人們相互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確認、保護和發展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二、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

法律體系,也稱為部門法體系,是指一國的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標准和原則,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內部和諧一致、有機聯系的整體。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門法: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法、訴訟法

三、憲法修正案(四)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2004年3月14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由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權威,因此對於憲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會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一次修改是對1982年憲法的第四次修改,共14條。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

2003年8月27日,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獲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的頒布與實施,是繼1989年《行政訴訟法》及1996年《行政處罰法》頒布實施後行政法制建設領域又一部極其重要的法律,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五、行政賠償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了損害,由行政機關作為賠償義務機關對造成的損害履行賠償義務。構成行政賠償的,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必須是行政機關行使職權的行為。

(2)必須是行為依法確認違法的。

(3)必須存在損害事實。

(4)損害事實是在執行公務、行使行政管理權過程中發生的,而且與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因果關系。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68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由該行政機關負責賠償;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由該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行政機關賠償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六、犯罪

《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七、年齡與承擔刑事責任的關系

(1)我國刑法規定公民完全承擔刑事責任年齡為16周歲,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4周歲,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為14周歲以下。

(2)已滿14周歲的公民,犯以下各罪應承擔刑事責任: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八、刑事追訴時效期限

犯罪行為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不滿1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九、合同的一般條款

除由法律、法規直接規定外,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通過合同條款來確定的。因此,《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但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1)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2)標的。(3)數量。(4)質量。(5)價款或者報酬。(6)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十、解決合同爭議的途徑

公正地及時地解決合同爭議對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加強合同領域的法治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意義。根據《合同法》第128條之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4種途徑解決合同爭議,即:(1)協商和解;(2)調解;(3)提請仲裁機構仲裁;(4)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應當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調解書;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十一、勞動爭議的解決

因簽訂、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十二、關於民間借貸

(1)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於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

(2)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在借款時將利息扣除的,應當按實際借款數返還並計算利息。

(3)在借貸關系中,僅起聯系、介紹作用,對債務的履行沒有保證意思表示的,不承擔保證責任。

(4)有保證人的借貸債務到期後,債務人有清償能力的,由債務人承擔責任;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的或者債務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

十三、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

修訂後的婚姻法增設了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制度,規定: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1)重婚的;(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4)未到法定婚齡的。

(二)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三)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利益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十四、夫妻共同財產、個人所有財產和約定財產

修改後的婚姻法對夫妻共同財產、個人特有財產和約定財產製作出具體規定:

1.共同財產,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1)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因繼承或贈予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予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5)其他共同所有的財產。

2.個人所有財產,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1)一方的婚前財產;(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3.約定財產,規定:(1)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共同所有、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婚姻法關於共同財產制或個人財產制的規定。(2)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3)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清償。(4)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十五、遺產

根據《繼承法》的有關規定,遺產必須符合三個特徵:第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第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第三,必須是合法財產。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成為遺產。遺產包括以下幾項:

(l)公民的合法收入。如,工資、獎金、存款利息、從事合法經營的收入、繼承或接受贈予所得的財產。

(2)公民的房屋、儲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樹木、牲畜和家禽。樹木,主要指公民在宅基地上自種的樹木和自留山上種的樹木。

(4)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公民的文物一般指公民自己收藏的書畫、古玩、藝術品等。如果上述文物之中有特別珍貴的文物,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處理。

(5)法律允許公民個人所有的生產資料。如農村承包專業戶的汽車、拖拉機、加工機具等。城市個體經營者、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在內地投資所擁有的各類生產資料。

(6)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即基於公民的著作被出版而獲得的稿費、獎

金,或者因發明被利用而取得的專利轉讓費和專利使用費等。

(7)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如公民的國庫券、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復員、轉業軍人

的復員費、轉業費,公民的離退休金、養老金等。

十六、法定繼承的順序

法定繼承,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父母、子女。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繼承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十七、仲裁

仲裁製度是指民(商)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提交選定的第三者根據一定程序規則和公正原則作出裁決,並有義務履行裁決的一種法律制度。

仲裁通常為行業性的民間活動,是一種私行為,即私人裁判行為,而非國家裁判行為,它與和解、調解、訴訟並列為解決民(商)事爭議的方式。但仲裁依法受國家監督,國家通過法院對仲裁協議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制定以及仲裁裁決的執行和遇有當事人不自願執行的情況時可按照審判地法律所規定的范圍進行干預。因此,仲裁活動具有司法性,是中國司法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十八、證據

《民訴法》第63條規定了證據有下列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

由當事人提交的,主要有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

十九、管轄

管轄是人民法院對符合受理條件的案件確定應由何級、何地法院受理的法律制度,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按照《民訴法》第29條的規定,因侵權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按照《民訴法》第24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因經濟糾紛案件大都涉及合同)。

二十、簡易程序

簡易程序就是簡化了的普通程序,是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所適用的程序。適用簡易程序,在起訴方式、傳喚方式以及開庭審理等方面比普通程序更簡便易行,極大地方便了當事人進行訴訟。同時,快速、及時審結案件,可以減少當事人的訟累,提高辦案效率,節省訴訟成本,並為人民法院集中力量審理好復雜、重大的民事案件騰出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考點直擊

1.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法律及法規。

2.注意熱點事件所反應的知識及本學科的其他基本知識。

6. 公民常用法律知識

《法律法規匯編》法律出版社出版,有案例。在新華書店可買到。

7. 請問公務員考試中,法律知識主要考哪些啊

《法律基礎》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法理學

一.法律的一般原理:法律的基本特徵,法律的本質,法律的作用、法律的要素、法律的歷史發展、法系、法治和法治國家。
二.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的概念和原則、法律的淵源、法律的分類、法律體系。
三.法律的實施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概念、法律執行、法律適用、法律的效力、法律關系、法律責任和制裁、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法律監督。

第二部分 憲法

一.憲法概述:憲法的概念,憲法的歷史發展、憲法的分類、憲法監督保障制度。
二.中國的基本制度:國家的性質,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
三.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四.中國的國家機構:國家機構的概念和活動原則、中央國家機構。

第三部分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淵源、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公務員。
三.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內容和分類、行政行為的效力。
四.行政復議:行政復議的概念和原則、行政復議的主體和管轄、行政復議的范圍。
五.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種類、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行政處罰的程序。

第四部分 刑法

一.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和淵源、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適用范圍。
二.犯罪和犯罪構成:犯罪的定義與特徵、犯罪構成的要件。
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四.犯罪的形態:犯罪預備、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五.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
六.刑罰:刑罰的概念、刑罰的種類、量刑、刑罰的適用和執行。
七.幾種重要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

第五部分 民法

一.民法概述:民法的調整對象、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
二.民事主體:公民、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三.民事行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無效民事行為與可撤消民事行為及其後果、代理的概念和種類、代理人和委託人的權利和義務、無權代理及其法律後果。
四.民事權利:物權、所有權、相鄰權,債權、人身權。
五.民事責任:違約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六.民事訴訟時效

第六部分 公司法

一.公司法概述:公司的概念和類型,公司法的適用范圍。
二.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章程和組織機構。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組織機構、上市公司。
四、公司破產、解散和清算

第七部分 知識產權法

一.知識產權法概述:知識產權的概念和法律特徵、知識產權制度的作用。
二.著作權法:著作權的概念、作品及其種類、著作權的主體和歸屬、著作權的內容、著作權的取得和限制、著作權的保護期限、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三.專利法:專利權的概念、專利權的主體和客體、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專利權的期限、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專利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四.商標法:商標的概念和種類、商標注冊、注冊商標的期限、續展和終止、商標的轉讓和使用許可、商標使用的管理、商標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第八部分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合同的概念、合同的種類、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二.合同的訂立:合同訂立的程序、合同的主要條款。
三.合同的效力:有效合同和無效合同、可變更和可撤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
四.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則和規則、合同履行的擔保。
五.合同的變更、轉讓和終止
六.合同責任: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

第九部分 市場管理法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不正當行為的特徵、種類和法律責任。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法律責任及爭議解決途徑。
三.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的義務,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及其解決途徑。

第十部分 勞動法

一.勞動法概述:勞動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勞動法律關系。
二.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主體、勞動合同的訂立及主要條款、勞動合同的無效、勞動合同的變更和解除、集體勞動合同。
三.勞動爭議的處理:勞動爭議的解決機構、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及原則。

第十一部分 婚姻法和繼承法

一.婚姻法:婚姻法的基本原則、結婚、家庭關系、離婚。
二.繼承法:繼承法的基本原則、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和遺贈、遺產的處理。

第十二部分 訴訟法

一.訴訟法概述: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特有原則。
二.訴訟主體: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訴訟主體。
三.訴訟證據:證據的概念和種類,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
四.訴訟管轄:管轄的概念、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管轄。

8. 十二公民所有法律知識點

拋磚引玉一手。
1.法系。十二公民中所提到的陪審團制度是來自於英美的海洋法系,也就回是讓一般人答從自身的常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對被告人是否有罪作出裁定,由法官對於有罪的人進行量刑。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現行中國偏向的大陸法系,也就是有法官或者法官合議庭對於被告人是否有罪作出裁決。這也是為什麼十二公民裡面只是一個學校模擬法庭的原因。
2.無罪推定。任何公民在法庭宣布其有罪之前都是無罪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公安機關抓人以後,哪怕是他已經認罪了,在上法庭之前都只能叫他「犯罪嫌疑人」。無罪推定是司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法庭上,檢查官必須舉出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而被告人並不需要證明自己無罪。如果司法中缺少了無罪推定,那麼冤案就必然接踵而至。
3.辯護權。任何人在法庭上都有辯護權,並且辯護律師應該全力辯護以保護自己的當事人。十二公民中,8號陪審員中間曾經斥責過法庭上的那位辯護律師,完全已經相信

9. 公務員考試中,《法律基礎知識》考哪些內容

法律基礎》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法理學

一.法律的一般原理:法律的基本特徵,法律的本質,法律的作用、法律的要素、法律的歷史發展、法系、法治和法治國家。
二.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的概念和原則、法律的淵源、法律的分類、法律體系。
三.法律的實施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概念、法律執行、法律適用、法律的效力、法律關系、法律責任和制裁、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法律監督。

第二部分 憲法

一.憲法概述:憲法的概念,憲法的歷史發展、憲法的分類、憲法監督保障制度。
二.中國的基本制度:國家的性質,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
三.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四.中國的國家機構:國家機構的概念和活動原則、中央國家機構。

第三部分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淵源、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公務員。
三.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內容和分類、行政行為的效力。
四.行政復議:行政復議的概念和原則、行政復議的主體和管轄、行政復議的范圍。
五.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種類、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行政處罰的程序。

第四部分 刑法

一.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和淵源、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適用范圍。
二.犯罪和犯罪構成:犯罪的定義與特徵、犯罪構成的要件。
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四.犯罪的形態:犯罪預備、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五.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
六.刑罰:刑罰的概念、刑罰的種類、量刑、刑罰的適用和執行。
七.幾種重要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

第五部分 民法

一.民法概述:民法的調整對象、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
二.民事主體:公民、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三.民事行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無效民事行為與可撤消民事行為及其後果、代理的概念和種類、代理人和委託人的權利和義務、無權代理及其法律後果。
四.民事權利:物權、所有權、相鄰權,債權、人身權。
五.民事責任:違約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六.民事訴訟時效

第六部分 公司法

一.公司法概述:公司的概念和類型,公司法的適用范圍。
二.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章程和組織機構。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組織機構、上市公司。
四、公司破產、解散和清算

第七部分 知識產權法

一.知識產權法概述:知識產權的概念和法律特徵、知識產權制度的作用。
二.著作權法:著作權的概念、作品及其種類、著作權的主體和歸屬、著作權的內容、著作權的取得和限制、著作權的保護期限、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三.專利法:專利權的概念、專利權的主體和客體、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專利權的期限、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專利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四.商標法:商標的概念和種類、商標注冊、注冊商標的期限、續展和終止、商標的轉讓和使用許可、商標使用的管理、商標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第八部分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合同的概念、合同的種類、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二.合同的訂立:合同訂立的程序、合同的主要條款。
三.合同的效力:有效合同和無效合同、可變更和可撤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
四.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則和規則、合同履行的擔保。
五.合同的變更、轉讓和終止
六.合同責任: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

第九部分 市場管理法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不正當行為的特徵、種類和法律責任。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法律責任及爭議解決途徑。
三.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的義務,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及其解決途徑。

第十部分 勞動法

一.勞動法概述:勞動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勞動法律關系。
二.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主體、勞動合同的訂立及主要條款、勞動合同的無效、勞動合同的變更和解除、集體勞動合同。
三.勞動爭議的處理:勞動爭議的解決機構、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及原則。

第十一部分 婚姻法和繼承法

一.婚姻法:婚姻法的基本原則、結婚、家庭關系、離婚。
二.繼承法:繼承法的基本原則、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和遺贈、遺產的處理。

第十二部分 訴訟法

一.訴訟法概述: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特有原則。
二.訴訟主體: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訴訟主體。
三.訴訟證據:證據的概念和種類,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
四.訴訟管轄:管轄的概念、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管轄。

熱點內容
2019黨內法規制度匯編 發布:2025-05-07 08:55:51 瀏覽:509
王瓊法官 發布:2025-05-07 08:55:16 瀏覽:55
黑龍江法院遴選 發布:2025-05-07 08:45:39 瀏覽:701
民事訴訟法最新規定公益訴訟 發布:2025-05-07 08:27:53 瀏覽:193
勞動法中什麼是事實工齡 發布:2025-05-07 08:24:18 瀏覽:681
依法治企護 發布:2025-05-07 08:24:09 瀏覽:943
經濟法與會計的聯系 發布:2025-05-07 08:22:34 瀏覽:780
河南省消費者保護條例 發布:2025-05-07 08:20:02 瀏覽:109
合同法侵權之訴當事人地位 發布:2025-05-07 08:13:20 瀏覽:1
依法治國的定義及基本要求 發布:2025-05-07 08:13:13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