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會拆遷法律責任
㈠ 村委會,村民與村委會簽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有效嗎
村委會和村民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是否有效?
判斷村委會和村民簽訂的拆遷補償協議是否有效,首先要明確村委會的法律地位。2017年10月1日之前,村委會僅僅是自治組織,在後來《民法通則》修改後,村委會成為獨立的法人單位,是可以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但是村委會不是行政體系的一部分,就是說不是政府,依然是自治組織。行使的權力不是行政權力,而是基層自治組織的管理職能。
同時根據國土資源部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規定:市縣人民政府才是征地組織實施的主體,對確定征地補償標准、拆遷補償安置、補償費用及時足額地發放,組織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等負總責,國土資源部門應在市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征地工作。
村委會的行政職能有限。對於在有拆遷、征地的情況發生時,村委會的職責和權利就是配合徵收的單位進行宣傳、調查等工作來完成徵收、拆遷的目的。按照我國行政管理法規定,土地主管部門才能有資格簽訂拆遷補償協議,並要一月前進行公示,還要公示補償標准,要依法依規進行公示,否則簽訂的補償協議無效。
因此,村委會是沒有權利與村民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或者說即使簽了也是無效的、不具備法律效力的。
北京英淇律師提醒:
被拆遷人在簽徵收補償協議的時候,如果遇到的相對方是村委會,一定要區分村委會有沒有委託的權利。如果沒有,被拆遷人一定要拒絕簽字,並且及時提起有關復議、訴訟程序以保障自己的合法補償利益。
㈡ 我家房子未經過我們同意村委會就把我房子拆了他們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村委會如果對房屋進行強行拆除的話,是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的。一般來說,主體負責人需要承擔一定的賠償金額,且會處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數,並且要處以一定的罰金,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就會處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可以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遇到強拆,可向上級部門進行投訴控告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村委會強拆企業主房屋的,企業主作為被侵權人有權請求村委會承擔侵權責任,且及時村委會的強拆行為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依法承擔民事侵權責任。村委會作為單位主體,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強拆企業主房屋,對村委會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可進行處罰。這里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一般指村委會支書、主任,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般指參與決策的相關人員。在我國房屋是受法律保護的,任何人沒有政府的相關規定和房屋所有權人的同意,是不能夠進行拆除房屋的。如果違反了相關規定,村委會進行強行拆除的話,首先設施人員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且下達命令的主管人員也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並且很有可能會被開除公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條 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㈢ 在農村,村委會統一規劃的拆屋重建的過程中,存不存在拆遷之說,法律上有這方面的規定嗎
在農村村委會統一規劃的拆遷重建過程中間,不存在拆遷問題,也沒有一定的補助,但是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的。
㈣ 村委會私自和開發商拆遷集體土地是否違法
答:
一、根據法律規定,農村集體土地只能用於鄉鎮企業、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及公益事業建設,不得用於其他商業開發。這里的鄉鎮企業也必須是農業發展的性質。
二、村委會與私人老闆所簽訂的該合同違法法律規定,甚至構成了犯罪。而與您所簽訂的拆遷補償合同也屬於無效。
㈤ 村委會能否私自拆遷土地
法律分析:不能。政府在徵收土地時需要協商,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未經過同意,私自拆遷的,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准、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並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徵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徵收土地。
第四十八條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㈥ 村委會出賣應拆未拆房屋的法律後果如何認定,買入方如何維權
有點難。你們的協議實際上約定村委會應該把房子賣給你,但村委會並沒辦理過戶手續,它違約了,村委會應該返還本金,賠償損失。
房子不是你的,建設單位不應該給你房屋拆遷補償。
㈦ 請問該怎麼追究村委會的法律責任
村委會寫了承諾書就對其有約束力,其為履行實際是一種違約行為,可以要求其履行承諾並承擔違約造成的損失,老人摔倒是村委會違約造成的可預見得損失,可以向其主張。